常规肝功检查结合多排螺旋CT检查术前评估肝切除术安全性
发布时间:2021-11-25 14:33
如何能在术前通过各种检查方法评估肝脏切除术安全性一直为肝胆外科医师们所关注。本文通过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肝胆胰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间行肝切除手术治疗的27例肝占位性病变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常规肝功检查、肝脏CT三期增强扫描、三维血管重建及肝实际切除率计算,术后检测肝功、腹部彩超等判断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综合分析术前常规肝功检查结合多排螺旋CT对评估肝切除术安全性的意义。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常规肝功检查中术前前白蛋白(PALB)测值偏低是影响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2.应用多排(64排及320排)螺旋CT对患者术前行肝脏平扫加增强扫描可以在术前基本确定肝脏肿物良恶性,同时对肝内血管进行三维重建,所得到的图象可以清晰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肝静脉、门静脉及其属支,可以辅助外科医师确定手术方案,预测术中风险;3.利用多排螺旋CT测量肝脏体积及肿瘤体积并预测实际肝切除率,可以用于预测肝切除术术后肝功恢复情况。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根据术前PALB值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ROC曲线
图1:根据术前PALB值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ROC曲线ROC曲线显示,术前CT预计实际残肝分数以86.8%为分界点时,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具有相对较高的灵敏度(86.7%)及特异度(75%)(图2);术前CT预计实际残肝分数≥86.8%时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发生率为23.53%(4/17),术前CT预计实际残肝分数<86.8%时,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发生率为80%(8/10)。图2:根据术前CT预计实际残肝分数值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ROC曲线
图3 (a)MIP门静脉重建 图3(b) VRT重建门脉系统图3ab 均清晰显示门脉走行及与左内叶肿物的关系图4(a)MIP肝动脉及门脉系统重建 图4(b) VRT重建肝动脉及门脉系统图4ab 均清晰显示肝动脉、门脉走行及与肝右叶肿物的关系图5 (a)MIP肝静脉、门静脉脉重建 图5(b) VRT肝静脉、门静脉脉重建图5ab 均清晰显示肝静脉、门静脉走行箭头所指为门脉受肿物压迫变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血清前白蛋白对原发性肝癌肝储备功能的预测[J]. 周国明,刘旗,徐笑红. 浙江医学. 2006(10)
[2]肝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显像:三维分段肝功能评估的前景[J]. 张涛,毛一雷.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6(05)
[3]吲哚靛青绿储留率判断切肝量及其与肝癌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关系[J]. 劳向明,张亚奇,林小军,郭荣平,陈敏山,元云飞,李锦清,李国辉. 癌症. 2005(03)
[4]肝脏体积的临床意义[J]. 周鸿,吴志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06)
[5]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J]. 张志伟,陈孝平,胡道予,李震,黄志勇,张万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4(11)
[6]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J]. 江利,杨建勇,谢洪波,杨旭峰,严超贵,李子平,曾芳.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10)
[7]多层螺旋CT测量肝体积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及对肝移植的应用价值[J]. 彭志毅,俞哲锋,黄东胜,邝平定,郑树森,肖圣祥,吴健.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03)
[8]经皮射频微创治疗小肝癌[J]. 陈敏山,李锦清,梁惠宏,王旭东,张亚奇,郑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4(01)
[9]肝脏体积变化与病肝储备功能的关系研究[J]. 黎一鸣,吕凡,吉鸿,白芝兰,雷团结.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3(02)
[10]提高肝癌切除安全性的途径[J]. 何生,禹正杨,李富宇. 肝胆外科杂志. 2002(05)
硕士论文
[1]多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研究[D]. 蒋小龙.南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18332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根据术前PALB值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ROC曲线
图1:根据术前PALB值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ROC曲线ROC曲线显示,术前CT预计实际残肝分数以86.8%为分界点时,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具有相对较高的灵敏度(86.7%)及特异度(75%)(图2);术前CT预计实际残肝分数≥86.8%时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发生率为23.53%(4/17),术前CT预计实际残肝分数<86.8%时,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发生率为80%(8/10)。图2:根据术前CT预计实际残肝分数值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ROC曲线
图3 (a)MIP门静脉重建 图3(b) VRT重建门脉系统图3ab 均清晰显示门脉走行及与左内叶肿物的关系图4(a)MIP肝动脉及门脉系统重建 图4(b) VRT重建肝动脉及门脉系统图4ab 均清晰显示肝动脉、门脉走行及与肝右叶肿物的关系图5 (a)MIP肝静脉、门静脉脉重建 图5(b) VRT肝静脉、门静脉脉重建图5ab 均清晰显示肝静脉、门静脉走行箭头所指为门脉受肿物压迫变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血清前白蛋白对原发性肝癌肝储备功能的预测[J]. 周国明,刘旗,徐笑红. 浙江医学. 2006(10)
[2]肝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显像:三维分段肝功能评估的前景[J]. 张涛,毛一雷.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6(05)
[3]吲哚靛青绿储留率判断切肝量及其与肝癌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关系[J]. 劳向明,张亚奇,林小军,郭荣平,陈敏山,元云飞,李锦清,李国辉. 癌症. 2005(03)
[4]肝脏体积的临床意义[J]. 周鸿,吴志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06)
[5]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J]. 张志伟,陈孝平,胡道予,李震,黄志勇,张万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4(11)
[6]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J]. 江利,杨建勇,谢洪波,杨旭峰,严超贵,李子平,曾芳.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10)
[7]多层螺旋CT测量肝体积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及对肝移植的应用价值[J]. 彭志毅,俞哲锋,黄东胜,邝平定,郑树森,肖圣祥,吴健.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03)
[8]经皮射频微创治疗小肝癌[J]. 陈敏山,李锦清,梁惠宏,王旭东,张亚奇,郑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4(01)
[9]肝脏体积变化与病肝储备功能的关系研究[J]. 黎一鸣,吕凡,吉鸿,白芝兰,雷团结.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3(02)
[10]提高肝癌切除安全性的途径[J]. 何生,禹正杨,李富宇. 肝胆外科杂志. 2002(05)
硕士论文
[1]多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研究[D]. 蒋小龙.南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18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351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