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MRI影像学特征在前列腺癌诊断与预测包膜侵犯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0 18:27
  研究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MRI)的影像学特征在前列腺癌诊断和预测包膜侵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为明确前列腺疾患诊断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MRI检查并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符合纳入标准共459名患者资料,其中病理证实良性前列腺增生186名,病理证实前列腺癌并行根治性前列癌切除术患者273例。从PACS系统中导出患者完整的T2WI序列及ADC序列图像,使用MITK软件对分别对两个序列的可疑病变区域圈划感兴趣区(ROI),提取影像学特征,然后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MRMR算法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影像学特征进行LASSO回归分析并建立影像学特征模型。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tPSA,f/ttPSA,PI-RADS v2评分,穿刺阳性针数占比,穿刺Gleason评分等,通过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临床独立的危险因素,将其与对应的影像学特征模型结合构建整合模型。前列腺癌诊断模型的建立中将所有患者按7:3比例分层抽样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前列腺癌包膜侵犯预测模型的建立中按相同的比例将所有前列腺癌患者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训练集上的...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MRI影像学特征在前列腺癌诊断与预测包膜侵犯中的应用研究


图1:?a至d为病理证实前列腺癌的同一患者图像;a和b为T2WI序列图像,c和d为ADC序列??图像

影像学,前列腺,特征模型


3结果?MRI影像学特征在前列腺癌诊断与预测包膜侵犯中的应用研究??3.5基于影像学特征模型及结合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整合模型的验证与比??较??3.5.1前列腺癌诊断模型的验证与比较??将前列腺癌诊断测试集对得到的基于MR1中T2WI序列和ADC序列的影像学特??征模型及相应的加入临床指标后的整合模型,以及不同临床指标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和比较,并且与根据PI-RADSv2评分在测试集患者诊断试验得到的ROC曲线对比。??得到的ROC曲线图2至图6所示,得到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AUC值??如表14所示。??T2WI?ADC??100?-??7?100? ̄?r-r^?I?/??^?z’,厂,’??s?i/i?I?;i?:r;?i/f?I?i??40?-?40?-?/"??^?I?/!?!?i?I?:?/I?I?丨?I??:f?:??20?-? ̄i?20?■??-?/?T2WI?.?/?ADC??■?r?/"?——s?—?s??:/?I?—z?I?—z??-/?!?-?1???0?n?i?i?i?i?i?°?R?麵..?i?i?.i?i??0?20?40?60?80?10'?0?20?40?60?80?100??10汍-特异度%?ioa-特异_??图2:前列腺癌诊断:T2WI影像学特征模型及相应整?图3:前列腺癌诊断:ADC影像学特征模型及相应整合??合模型ROC曲线?模型ROC曲线??14??

曲线,影像学,前列腺,特征模型


3结果?MRI影像学特征在前列腺癌诊断与预测包膜侵犯中的应用研究??3.5基于影像学特征模型及结合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整合模型的验证与比??较??3.5.1前列腺癌诊断模型的验证与比较??将前列腺癌诊断测试集对得到的基于MR1中T2WI序列和ADC序列的影像学特??征模型及相应的加入临床指标后的整合模型,以及不同临床指标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和比较,并且与根据PI-RADSv2评分在测试集患者诊断试验得到的ROC曲线对比。??得到的ROC曲线图2至图6所示,得到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AUC值??如表14所示。??T2WI?ADC??100?-??7?100? ̄?r-r^?I?/??^?z’,厂,’??s?i/i?I?;i?:r;?i/f?I?i??40?-?40?-?/"??^?I?/!?!?i?I?:?/I?I?丨?I??:f?:??20?-? ̄i?20?■??-?/?T2WI?.?/?ADC??■?r?/"?——s?—?s??:/?I?—z?I?—z??-/?!?-?1???0?n?i?i?i?i?i?°?R?麵..?i?i?.i?i??0?20?40?60?80?10'?0?20?40?60?80?100??10汍-特异度%?ioa-特异_??图2:前列腺癌诊断:T2WI影像学特征模型及相应整?图3:前列腺癌诊断:ADC影像学特征模型及相应整合??合模型ROC曲线?模型ROC曲线??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盆腔多参数磁共振诊断模型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王鑫,王萱,刘明,万奔,李春媚,杨大为,罗晓捷,张伟,万钢,王建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5 (11)
[2]中国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专家共识[J]. 高旭.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5 (08)
[3]Annual report on status of cancer in China, 2011[J]. Wanqing Chen,Rongshou Zheng,Hongmei Zeng,Siwei Zhang,Jie He.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2015(01)
[4]利用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预测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和精囊浸润[J]. 李贵忠,袁亦铭,张军,杨新宇,夏同礼,郭应禄,那彦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06)
[5]前列腺癌分期方法的临床评价[J]. 钟晨阳,刘明,张力青,万奔.  中华男科学. 2003(02)
[6]不同水平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前列腺癌诊断率[J]. 李鸣,那彦群.  中华医学杂志. 2008 (01)
[7]前列腺癌包膜侵犯预测模型的建立[J]. 肖文军,叶定伟,姚旭东,张世林,戴波,王朝夫,王坚,张海梁,沈益君,朱耀,朱一平,施国海,马春光,秦晓健,林国文.  中华医学杂志. 2010 (42)



本文编号:3599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3599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c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