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瘢痕妊娠的效果观察
发布时间:2022-01-23 14:5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瘢痕妊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于本院妇产科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34例,患者均进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总结患者超声成像特点,与手术或病理结果比较,评估手术情况。结果超声诊断包块型有11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为90.9%、95.7%;诊断为孕囊型有22例,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95.7%、100.0%;前者的超声图上可见不均匀的混合回声包块,有低回声、中等回声、动脉血流信号;后者的超声图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可见孕囊,部分患者可见胚芽,患者均顺利完成动脉栓塞术治疗。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作为瘢痕妊娠的治疗方案,围手术期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治疗评价指标。
【文章来源】:罕少疾病杂志. 2020,27(04)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3患者23岁,剖宫产术后6个月。停经45天,伴阴道不规则流血,超声诊断为包块型,瘢痕处可见43×24mm混合回声区,予以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术后病灶呈类圆形无回声区。
图1、3患者23岁,剖宫产术后6个月。停经45天,伴阴道不规则流血,超声诊断为包块型,瘢痕处可见43×24mm混合回声区,予以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术后病灶呈类圆形无回声区。图1、3患者23岁,剖宫产术后6个月。停经45天,伴阴道不规则流血,超声诊断为包块型,瘢痕处可见43×24mm混合回声区,予以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术后病灶呈类圆形无回声区。
图2、4患者35岁,停经37天,伴下腹部胀痛,超声诊断为孕囊型,孕囊位于切口瘢痕肌层内,14×12mm大小,予以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清宫术后复查,可见病灶呈局部增强回声。图2、4患者35岁,停经37天,伴下腹部胀痛,超声诊断为孕囊型,孕囊位于切口瘢痕肌层内,14×12mm大小,予以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清宫术后复查,可见病灶呈局部增强回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腹腔镜双侧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宫腔镜妊娠病灶清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J]. 李英,张坤,韩劲松,姚颖,杨俊芳,陈永康,郭红燕,赵扬玉,种轶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7(03)
[2]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疤痕妊娠分型及术式选择的临床价值[J]. 方瑾,张宋玲,易佰蓉. 中国数字医学. 2017(03)
[3]子宫疤痕妊娠的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分析[J]. 廖彩华,陈禄英,林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6(01)
[4]260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 廖娅萍,谭毅,高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6(08)
本文编号:3604583
【文章来源】:罕少疾病杂志. 2020,27(04)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3患者23岁,剖宫产术后6个月。停经45天,伴阴道不规则流血,超声诊断为包块型,瘢痕处可见43×24mm混合回声区,予以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术后病灶呈类圆形无回声区。
图1、3患者23岁,剖宫产术后6个月。停经45天,伴阴道不规则流血,超声诊断为包块型,瘢痕处可见43×24mm混合回声区,予以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术后病灶呈类圆形无回声区。图1、3患者23岁,剖宫产术后6个月。停经45天,伴阴道不规则流血,超声诊断为包块型,瘢痕处可见43×24mm混合回声区,予以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术后病灶呈类圆形无回声区。
图2、4患者35岁,停经37天,伴下腹部胀痛,超声诊断为孕囊型,孕囊位于切口瘢痕肌层内,14×12mm大小,予以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清宫术后复查,可见病灶呈局部增强回声。图2、4患者35岁,停经37天,伴下腹部胀痛,超声诊断为孕囊型,孕囊位于切口瘢痕肌层内,14×12mm大小,予以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清宫术后复查,可见病灶呈局部增强回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腹腔镜双侧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宫腔镜妊娠病灶清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J]. 李英,张坤,韩劲松,姚颖,杨俊芳,陈永康,郭红燕,赵扬玉,种轶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7(03)
[2]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疤痕妊娠分型及术式选择的临床价值[J]. 方瑾,张宋玲,易佰蓉. 中国数字医学. 2017(03)
[3]子宫疤痕妊娠的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分析[J]. 廖彩华,陈禄英,林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6(01)
[4]260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 廖娅萍,谭毅,高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6(08)
本文编号:3604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3604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