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TI-RADS分级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发布时间:2022-02-21 10:11
目的比较ACR TI-RADS与Kwak TI-RADS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共纳入350例甲状腺结节,其中144例通过手术后病理诊断(41.14%),206例通过穿刺细胞病理诊断(58.86%)。根据超声影像进行ACR TI-RADS分级和Kwak TI-RADS分级,比较两种分级系统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价值。结果 ACR TI-RADS分级和Kwak TI-RADS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879。ACR TI-RADS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最佳阈值为TR5级,TR5级对应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约登指数以及诊断准确性为77.3%、89.1%、83.0%、85.1%,7.101、0.255、27.848、0.664、0.843;而Kwak TI-RADS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最佳阈值为4c级,4c级对应上述指标为84.8%、84.0%、78.3%、89.0%,5.283、0.181、29.265、0.688、0.843。结论两种超声影像TI-RADS分级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上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对比Kwak TI...
【文章来源】: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0,40(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甲状腺结节入组筛选路径
随着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以及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和发生率显著增加[4,24]。甲状腺结节治疗方案的确定关键在于结节良恶性鉴别;对于不产生压迫症状且不影响美观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治疗上以随访为主;但恶性病变则以外科手术为主[25]。彩超作为甲状腺结节的首选筛查手段,如何更好的利用超声声像特征进行初步的良恶性鉴别,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甲状腺结节的恶性声像图表现多样,良恶性结节超声征象存在部分重叠,单个超声声像特征难以有效的反映结节的恶性风险[26]。为更好的通过彩超征象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多个学者提出来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分级系统[15,27-29]。2009年Horvath等首次组合12个超声征象建立TI-RADS系统对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进行分级评估[27],但该系统较为复杂在临床上难以展开使用。随后Kwak等对分级系统进行简化,组合5个常见彩超征象将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分为5级,操作相对简便,Kwak TI-RADS是至今使用相对广泛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分级系统[15]。本研究结果显示该分级系统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其3级、4a级、4b级、4c级以及5级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分别为3.5%、5.0%、38.2%、78.1%、78.7%。以4c级作为诊断阈值,Kwak TI-RADS分级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84.8%,特异性为84.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细针穿刺细胞学与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J]. 李琦,沈建国.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0 (03)
本文编号:3637041
【文章来源】: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0,40(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甲状腺结节入组筛选路径
随着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以及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和发生率显著增加[4,24]。甲状腺结节治疗方案的确定关键在于结节良恶性鉴别;对于不产生压迫症状且不影响美观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治疗上以随访为主;但恶性病变则以外科手术为主[25]。彩超作为甲状腺结节的首选筛查手段,如何更好的利用超声声像特征进行初步的良恶性鉴别,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甲状腺结节的恶性声像图表现多样,良恶性结节超声征象存在部分重叠,单个超声声像特征难以有效的反映结节的恶性风险[26]。为更好的通过彩超征象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多个学者提出来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分级系统[15,27-29]。2009年Horvath等首次组合12个超声征象建立TI-RADS系统对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进行分级评估[27],但该系统较为复杂在临床上难以展开使用。随后Kwak等对分级系统进行简化,组合5个常见彩超征象将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分为5级,操作相对简便,Kwak TI-RADS是至今使用相对广泛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分级系统[15]。本研究结果显示该分级系统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其3级、4a级、4b级、4c级以及5级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分别为3.5%、5.0%、38.2%、78.1%、78.7%。以4c级作为诊断阈值,Kwak TI-RADS分级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84.8%,特异性为84.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细针穿刺细胞学与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J]. 李琦,沈建国.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0 (03)
本文编号:3637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363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