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组织多普勒对正常人左心室长轴收缩运动的研究及临床价值

发布时间:2023-04-09 15:25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oppler Tissue Imaging DTI)定量分析正常人及心肌缺血病人左心室长轴收缩运动速度的规律,并探讨DTI技术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1年4月份-11月份入我院确诊冠心病患者80例及健康志愿者20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启动组织多普勒模式,分别记录室间隔、左心室前壁、侧壁、下壁四个室壁二尖瓣环处、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的运动频谱,并测量各个取样点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m),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左心室各个节段的多普勒频谱形态相类似,于心电图Q波后出现等容收缩波(IVC)和收缩波(S),于心电图T波后出现等容舒张波(IVR)、早期舒张波(E)、反向波(R)和心房收缩波(A)。①正常人左心室壁收缩运动速度二尖瓣环处最快,乳头肌水平次之,心尖部最慢。②不同心室壁二尖瓣环处Sm值呈现室间隔<前壁<侧壁<下壁的变化。③心肌缺血组缺血相应室壁Sm值降低。 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可以准确、直观的评价左心室长轴运动的规律,对冠心病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仪器设备
    1.3 超声图像获取和测量
    1.4 研究方法
        1.4.1 常规超声心动图
        1.4.2 组织多普勒成像
        1.4.3 图像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第2章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2.2 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2.3 左心室各室壁心肌节段长轴收缩峰值速度(Sm)的比较
第3章 讨论
    3.1 正常人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解剖特点和生理学特征
    3.2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基础
    3.3 冠心病心肌缺血对心肌运动异常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
    3.4 传统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的诊断
    3.5 组织多普勒技术对左心室长轴收缩运动的评价及临床意义
    3.6 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表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87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3787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1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