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及术前TNM分期的应用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5 14:09
本文关键词:超声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及术前TNM分期的应用价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乳腺 原位癌 微浸润癌 浸润性导管癌 组织病理学 超声诊断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微浸润性癌(Micro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MBC)、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声像图表现,探讨三种类型乳腺癌各自声像图特征及其声像变化特点,归纳总结乳腺癌早期阶段的声像图特征,以提高早期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同时探讨超声对乳腺癌浸润程度的判断价值;通过与术后病理对照,评价超声在IDC术前肿瘤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3010例,根据本研究入选与剔除标准,随机选取乳腺癌患者436例(448个病灶)。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3组:A组(导管原位癌):DCIS 75例(79个病灶)B组(微浸润性癌):MBC 101例(109个病灶)C组(浸润性导管癌):IDC 260例(260个病灶)根据病理组织学分级将上述3组再分为以下7组:A1组:低级别导管原位癌21例(21个病灶)A2组:中级别导管原位癌21例(22个病灶)A3组:高级别导管原位癌33例(36个病灶)B组:微浸润性癌101例(109个病灶)C1组:Ⅰ级浸润性导管癌24例(24个病灶)C2组:Ⅱ级浸润性导管癌136例(136个病灶)C3组:Ⅲ级浸润性导管癌100例(100个病灶)分别从A、B、C三组中选出病灶最大径≤1cm的乳腺癌(以下称小乳癌)依次分为3组:Amin组:导管原位癌11例(11个病灶)Bmin组:微浸润性癌12例(12个病灶)Cmin组:浸润性导管癌13例(13个病灶)根据声像图表现,将448个病灶分为两型:肿块型与导管型。A组(导管原位癌):75例肿块型57例(76.0%)(共61个病灶)导管型18例(24.0%)(共18个病灶)B组(微浸润性癌):101例肿块型89例(88.1%)(共95个病灶)导管型12例(11.9%)(共14个病灶)C组(浸润性导管癌):260例肿块型(100.0%)(共260个病灶)导管型(0例)对A、B、C三组乳腺癌及Amin、Bmin、Cmin三组小乳癌患者术前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进行分组对照,分析超声声像在A1组~C3组7组病灶中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声像分布曲线图,探讨7组间的声像变化规律,归纳总结早期癌声像图的特征;并将超声对C组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分析,评价超声对IDC患者术前TNM分期的价值。结果1.A组:A组61个肿块型病灶最大径0.60cm~6.2cm,平均(2.28±1.23)cm,B组95个肿块型的0.40cm~15.2cm,平均(2.71±2.11)cm,C组260个肿块型的0.6cm~9.8cm,平均(2.44±1.30)cm。2.A1~C3七组病灶最大径在早期阶段(A1组#174;A2组)即已出现明显增大,声像图均多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灶、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边缘毛刺或蟹足征、内见钙化灶,少数表现为纵横比≥0.7、后方回声衰减、淋巴结异常。内部钙化灶检出率早期癌(A1组至B组)明显高于浸润性癌(C组);边界不清、边缘毛刺或蟹足征、周围高回声晕、纵横比≥0.7、后方回声衰减、淋巴结异常的检出率早期癌明显低于浸润性癌;A1组以检出0级血流信号为主,自A2组开始至其后各组明显高于A1组。3.从A组#174;B组#174;C组,病灶纵横比≥0.7,边缘毛刺或蟹足征、周围高回声晕、淋巴结异常检出率早期癌明显低于浸润性癌(P0.0125),各声像表现从早期癌至浸润性癌,由不典型转变为典型。4.小乳癌病灶纵横比≥0.7,边缘毛刺或蟹足征,2~3级血流信号检出率从B组已出现明显增高,至C组更加典型;内部钙化灶检出率早期癌明显高于浸润性癌。5.“导管型”仅见于早期癌(A组、B组),病灶多数表现为导管内部回声不均匀、导管内见钙化灶,B组的2~3级血流信号检出率达71.4%,高于A组的44.4%(P0.05),B组的管壁模糊检出率达71.4%,高于A组的33.3%(P0.05)。6.超声对A、B、C、Amin、Bmin、Cmin的诊断准确度依次为66.7%、85.1%、91.5%、36.4%、66.7%、69.2%;超声对导管型A、B组的诊断准确度依次为38.9%,71.4%。7.超声对C组的T分期与病理T分期的总符合率为68.5%。其中对T1的诊断符合率为72.6%。超声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52.5%,特异度87.1%,阳性预测值77.8%,阴性预测值68.2%。结论1.乳腺癌早期阶段的声像特征与浸润性癌有一定差异,乳腺早期癌以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为最常见征象,并具有一定特征性;“导管型”征、肿块内见管道回声、内部微钙化是早期癌特征性表现;早期癌边缘毛刺或蟹足征表现不典型;且纵横比≥0.7,周围高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少见。2.病灶增大、微小钙化灶检出、血流丰富程度增高也是早期阶段的重要的演变特点。3.熟识早期癌的声像特征,对提高早期癌的检出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4.“导管型”征、边缘典型毛刺、蟹足、高回声晕等指标对早期癌与浸润性癌有一定鉴别价值。声像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乳腺癌的浸润程度,最终诊断仍需依靠病理。5.超声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6.超声对乳腺IDC术前TNM分期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乳腺 原位癌 微浸润癌 浸润性导管癌 组织病理学 超声诊断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1;R737.9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4-5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2
- 前言12-15
- 材料与方法15-20
- 结果20-27
- 讨论27-35
- 附图35-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4
- 综述44-57
- 参考文献51-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萤,伍瑛,罗慧;钙化灶在超声诊断乳腺肿块中的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04年03期
2 贾me苹,林玲;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影像学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年11期
3 龚西,
本文编号:571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57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