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T及DRD2基因多态性在健康青年人中网络依赖性的调控机制
发布时间:2017-08-06 23:11
本文关键词:COMT及DRD2基因多态性在健康青年人中网络依赖性的调控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多巴胺 COMT DRD2 功能磁共振 脑功能网络 独立成分分析
【摘要】:目的:多巴胺相关基因COMT rs4680和DRD2 rs1076560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可用于探索多巴胺对人类行为、认知和奖赏的研究,而人脑的功能是通过具体的网络实现调控的。本次研究通过测取大样本的健康青年人单核苷酸序列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及采用功能核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的成像技术,应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的方法来研究COMT和DRD2基因多态性对脑网络的调控作用。材料与方法:被试选择健康青年人323例,均为右利手。被试完成韦氏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测评、n-back、贝克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1.基因型测定:从3000μl全血中利用EZgene TM血液g DAN小量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DAN,然后利用聚合酶连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连接酶检测反应(ligation detection reaction,LDR)的方法,分别检测COMT rs4680位点G/A等位基因多态性和DRD2 rs1076560位点C/A等位基因多态性。2.数据采集及预处理:利用GE 3.0T Singa HDX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受试者在闭眼、精神放松尽量不思考任何事情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像及静息态f MRI数据的采集。图像后处理采用SPM8软件及静息态f MRI数据后处理工具DPARSF。3.静息态脑网络提取:应用GIFT软件,将所有数据进行组ICA(GICA)的分析,分成独立成分(ICs),从而得到11个有意义的静息态脑网络。4.网络内功能连接分析:在控制年龄、性别和教育年限的协变量的情况下,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COMT和DRD2在网络内功能连接的交互作用。结果:1.ICA分析得到11个脑网络:前默认网络(a DMN)、后默认网络(p DMN)、突显网络(SN)、左侧背侧注意网络(l DAN)、右侧背侧注意网络(r DAN)、腹侧感觉运动网络(v SMN)、背侧感觉运动网络(d SMN)、左额顶网络(l FPN)和右额顶网络(r FPN)、视觉网络(VN)、听觉网络(AN)。2.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COMT和DRD2基因多态性在左侧内侧前额叶(MPFC)、左侧背侧前扣带、右侧背外侧额叶的位置出现交互作用,这些区域分别位于前默认网络、突显网络、背侧注意网络内。3.事后分析显示,交互效应是由于在不同的COMT基因型组别中DRD2基因型调控效应不同所致。同时,即使在相同COMT基因型中,DRD2基因多态性对不同脑网络的调控作用也是不同的。结论:1.COMT和DRD2基因多态性在前默认网络、突显网络、背侧注意网络三个脑网络内功能连接存在交互效应,其调控作用呈非线性调控方式。2.多巴胺相关基因变异对脑网络内功能连接的调控因网络的不同而不同,具有网络依赖性。
【关键词】:多巴胺 COMT DRD2 功能磁共振 脑功能网络 独立成分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5.2;R74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符号说明10-12
- 前言12-15
- 研究背景和现状12-13
- 研究目的13-15
- 1 对象与方法15-27
- 1.1 研究对象15
- 1.2 行为学量表测评15-21
- 1.2.1 韦氏智力量表的评定方法15-16
- 1.2.2 威斯康辛卡片测试16-18
- 1.2.3 n-back测试18
- 1.2.4 三维人格调查问卷18-20
- 1.2.5 Beck抑郁问卷20
- 1.2.6 焦虑自评量表20-21
- 1.3 基因型测定21-24
- 1.3.1 所用基本实验仪器如下:21-22
- 1.3.2 基因型分析实验流程分以下步骤:22-24
- 1.4 数据采集24
- 1.5 数据处理24-26
- 1.5.1 图像预处理24-25
- 1.5.2 静息态脑网络的提取25-26
- 1.6 数据分析26-27
- 1.6.1 行为学与人口统计学分析26
- 1.6.2 静息态脑网络内功能连接分析26-27
- 2 结果27-34
- 2.1 行为学及人口学数据27-28
- 2.2 静息态脑网络的提取28-30
- 2.3 静息态脑网络内功能连接改变30-34
- 3 讨论34-37
- 3.1 COMT和DRD2对默认网络调控效应34-35
- 3.2 COMT和DRD2对突显网络调控效应35-36
- 3.3 COMT和DRD2对背侧注意网络调控效应36-37
- 4 小结37-38
- 结论38-39
- 创新性39
- 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39-40
- 参考文献40-50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0-51
- 综述51-67
- 综述参考文献58-67
- 致谢67-70
- 个人简历70
本文编号:631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631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