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价值
本文关键词: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脑星形细胞瘤 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 分级
【摘要】:目的:评估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双指数模型的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经病理证实为脑星形细胞瘤的患者50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的分类标准,其中高级别组22例,低级别组2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IVIM、DSC扫描,通过工作站对图像后处理得到标准扩散系数(ADCstandard)、慢速扩散系数(D)、快速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以及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的伪彩图,分别测量病灶实性区域及另一侧脑白质区域的ADCstandard、D、D*、f及CBV、CBF值。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各参数值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诊断价值,描绘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各参数曲线下的面积(AUC),并比较单独进行IVIM和DSC扫描与联合扫描在脑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中诊断的效能。结果:(1)高级别组肿瘤实质区ADCstandard、D值明显低于低级别组(p=0.000,p0.05);两组间D*、f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30,p=0.379);高级别组肿瘤实质区CBV、CBF值较低级别组显著升高(p=0.000,p0.05);(2)ROC曲线分析,当ADCstandard值为1.752时,对脑星形细胞瘤分级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0%,AUC为0.823;当D值为1.376时,对脑星形细胞瘤分级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70%,AUC为0.854;当CBV值为5.426时,对脑星形细胞瘤分级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86.7%,AUC为0.858;当CBF值为5.733时,对脑星形细胞瘤分级敏感性为76.7%、特异性为86.7%,AUC为0.848。(3)IVIM成像联合DSC灌注成像对脑星形细胞瘤分级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独利用其中任何一种技术(联合D值与CBV值诊断时,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90%、96.7%、0.952;联合D值与CBF值诊断时,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93.3%、86.7%、0.953)。结论:(1)ADCstandard值、D值及CBV值、CBF值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有一定诊断效能;(2)D*、f值对脑星形细胞瘤的分级能力仍需进一步研究;(3)联合IVIM成像与DSC灌注成像可以明显提高脑星形细胞瘤分级的效能。
【关键词】:脑星形细胞瘤 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 分级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5.2;R739.4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中英文缩略表9-10
- 前言10-11
- 1 对象与方法11-13
- 1.1 研究对象11
- 1.2 MR设备及检查方法11
- 1.3 图像数据分析及处理11-12
- 1.4 统计学分析12-13
- 2 结果13-16
- 2.1 IVIM成像及DSC灌注成像参数值分析13-15
- 2.2 IVIM成像及DSC灌注成像参数值ROC曲线分析15-16
- 3 讨论16-20
- 3.1 IVIM成像基本原理16
- 3.2 DSC灌注成像基本原理16-17
- 3.3 IVIM成像及DSC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应用17-18
- 3.4 IVIM联合DSC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研究意义18-19
- 3.5 研究的局限性19-20
- 4 结论20-21
- 参考文献21-23
- 综述23-30
- 参考文献28-30
- 致谢30-31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31-32
- 个人简历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冬,徐维帮,邹利光,王文献,张哉根,戴书华,孙清荣,程相晨;脑星形细胞瘤动态CT指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年02期
2 丛秋梅,田育英;脑星形细胞瘤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报告[J];现代肿瘤医学;2004年03期
3 褚岚,熊国胜;微血管密度与脑星形细胞瘤关系的探讨[J];微循环学杂志;2004年03期
4 曹磊;章翔;曹卫东;章薇;林洪;董文鹏;甄海宁;杨晓亮;霍军丽;;14-3-3β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8年05期
5 戴春来;陈亮;邱香;李玉梅;;人脑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年10期
6 胡茂清;龙晚生;龙f ;周红英;吴国昌;罗学毛;李伟;;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前沿;2013年05期
7 唐镇生;;脑星形细胞瘤215例的疗效分析[J];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64年04期
8 王宪荣,冯华,吴国才,卡修武,史景泉,柳风轩;脑星形细胞瘤预后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3年05期
9 吴秀枝,黎辉,陈家禄,,王则胜,林琼;脑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与预后[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10 吴秀枝,黎辉,王则胜,陈家禄,杨平,高泽年;脑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与预后[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臧国尧;王义荣;朱先理;孙伟军;陈毅力;杨树旭;李新伟;牛焕江;方兵;甘海鹏;;脑星形细胞瘤186例[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曹磊;章翔;曹卫东;常树林;张世荣;张胡金;别小华;王涛;;4-3-3蛋白各亚型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万娅敏;王振豫;;脑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表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A];河南省首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会议暨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孙庆庆;丁震宇;谢晓冬;;伊立替康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脑星形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A];第八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李侠;杨浩;王映梅;费舟;张剑宁;刘卫平;王彦刚;蒋晓帆;甄海宁;章翔;;EphA2表达和脑星形细胞瘤恶性进展的相关性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汪艳龙;姜智南;何向蕾;张宏斌;周江;;人脑星形细胞瘤中Livin表达及其与恶性程度的关系[A];2007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张信芳;;Survivin,PTEN与P53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纪振刚;陈谦学;陈治标;田道锋;吴立权;;人脑星形细胞瘤中LRIG1与BCL-2、MnSOD表达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唐健;沈海林;;多体素~1HMRS和ADC对脑星形细胞瘤分级及鉴别诊断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斌;TNKS1基因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唐智;WISP-2基因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杨魁;p38γ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伍明;Moesin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其对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颖;扩散峰度成像与脑星形细胞瘤GFAP、TopoⅡα、MGMT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波良;DKI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及与Ki67、PCNA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朱丽娜;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4 陈加优;3.0T ~1H-MRS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5 曹磊;14-3-3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定位研究及意义[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6 韩天旺;脑星形细胞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02年
7 楼晓剑;脑星形细胞瘤3D多体素~1H-MRS术前分级与病理对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翁超群;整合素β1、β3亚基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的表达[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9 梅永劲;人脑星形细胞瘤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D];暨南大学;2000年
10 刘启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多因素COX模型生存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32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63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