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定量超声检测关键技术及其声学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骨骼定量超声检测关键技术及其声学效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骨骼超声 背散射 编码激励 经验模态分解 各向异性 超声诱导应力
【摘要】:超声作为骨密度测量的一种无损无放射性技术,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声传导和声透射技术。但骨强度的下降除了与骨密度密切相关外,还受骨的微观结构的影响。超声背散射技术能够对松质骨微观结构做出一定程度的估计,且检测灵活方便,更适合用于远程医疗。但该技术在骨组织检测中仅具有有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同时松质骨网状基体结构的各向异性对声参量的测量产生影响,需要基于准确的模型对该影响进行研究。此外为了提高测量深度,确保在充分增强超声入射功率的同时保证超声能量集中不对骨组织造成损伤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超声背散射检测技术为主要应用背景,在等效散射子模型和μCT模型的基础上,对提高检测精度的技术方法、影响超声测量的因素以及超声检测对骨组织的影响方面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了基于编码增强的改进的等效散射子间距测量方法。松质骨在声学上呈现规律散射结构特征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此基础上,以散射子结构为假设,针对低空间分辨率和超声衰减对散射子间距测量造成的影响,通过编码增强在不增加发射信号功率的情况下提高入射信号的能量,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改善散射子间距的测量结果。同时,针对不同强度噪声,研究编码增强测量方法对散射子间距测量结果的影响。背散射信号的仿真以粒子振动理论为基础,散射子采用圆柱等效模型,传播介质为均匀弹性介质,具有线性声学传播特性。结果表明,背散射信号经增强后在相同的散射子介质测量深度下,能改善散射子间距的谱测量结果,抗噪声干扰能力增强。针对背散射信号中的多种组分可能对散射子测量造成的影响,研究了基于本征模态函数的等效散射子间距测量技术,通过对背散射信号进行分解,对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背散射信号分别进行散射子间距的测量,获得更有意义的测量结果。背散射信号除包含噪声外,还包含多种不同结构信息的背散射成分。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MD)获取背散射信号具有不同频带信息的本征波动模式,其本质是对不同本征时间尺度上的能量进行分割,以模态函数的形式对原始数据进行延拓。对获取得到的三阶模态函数分别进行独立的谱测量。为解决EMD分解中的模态混叠问题,引入聚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通过施加低能量随机噪声,改变信号极点生成新的模态函数集合,在新的本征模态函数基础上进行散射子谱测量。基于本征模态函数的散射子间距测量方法能实现通过一次测量获得多个测量结果。考虑到超声技术在松质骨微观结构检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可靠性低,检测结果可重复性差,除噪声和衰减外,松质骨微观结构的声学特性也对超声测量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中提出一种基于μFE的骨小梁声学各向异性与非均匀性的分析方法,与表观(结构)弹性模量对超声测量的影响不同,本文重点基于骨小梁组织弹性模量针对结构各向异性和非均匀性对超声测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由于结构弹性模量同时受骨组织模量和结构因素的影响,仅对骨小梁组织模量的分析又不足以反映骨微观结构对声传导的真实影响。本文中利用无损高分辨率骨小梁结构影像,对微观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利用显微有限元技术(μFE),在一定骨小梁组织模量范围内,对骨微观结构的各向异性与非均匀性进行分析,对局部结构机械特性与声学特性的相关性进行度量,特别针对声学参量与结构弹性模量、组织弹性模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针对增加入射超声功率引发骨组织一系列机械、非机械效应的问题,本文对骨中超声诱导的应力分布问题进行了研究。超声检测要充分避免声辐射应力引起的骨组织变化,特别是应力集中现象。本文提出了基于优化平均等效模型的超声诱导应力FEM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不同组织之间的耦合关系,利用FEM技术引入能量驱动函数求解声波弹性波动方程,并基于von-Mises应力,对不同声辐射强度下的骨的应力场进行研究,对有限体积的骨中的导波模态进行分析。
【关键词】:骨骼超声 背散射 编码激励 经验模态分解 各向异性 超声诱导应力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5.1;R6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1章 绪论14-26
- 1.1 骨骼定量超声的研究意义及应用背景14
- 1.2 骨骼定量超声评价方法基础14-23
- 1.2.1 皮质骨超声测量技术及其参数评价15-16
- 1.2.2 松质骨透射超声测量技术及其参数评价16-19
- 1.2.3 松质骨背散射超声测量技术及其参数评价19-22
- 1.2.4 骨骼定量超声参数化成像技术22-23
- 1.3 骨骼定量超声数值计算研究23-24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4-26
- 第2章 骨骼超声检测声学原理及声学特性分析26-42
- 2.1 引言26
- 2.2 超声在组织中的传播特性26-32
- 2.2.1 超声在组织中传播的基本模态26-29
- 2.2.2 超声在组织多重结构中的反射与折射29-30
- 2.2.3 超声在组织中传播的吸收与衰减30-32
- 2.3 超声在松质骨散射子结构中的散射机理32-34
- 2.4 超声在组织中传播的辐射能量分布34-39
- 2.5 超声在组织中传播的生物效应39-40
- 2.6 本章小结40-42
- 第3章 基于编码增强的松质骨等效散射子间距超声测量方法42-55
- 3.1 引言42
- 3.2 基于编码增强的等效散射子间距超声测量方法42-46
- 3.2.1 等效散射子间距谱分析方法回顾43-45
- 3.2.2 基于编码增强的等效散射子间距测量方法45-46
- 3.3 基于线性声学传播的背散射信号获取方法46-50
- 3.3.1 等效散射子超声背散射信号的仿真46-49
- 3.3.2 背散射信号的编码序列调制49-50
- 3.4 仿真结果与讨论50-54
- 3.5 本章小结54-55
- 第4章 基于本征模态函数的松质骨等效散射子间距超声测量方法55-66
- 4.1 引言55
- 4.2 基于本征模态函数的等效散射子间距超声测量方法55-58
- 4.2.1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等效散射子间距测量方法55-57
- 4.2.2 基于聚合经验模态分解的等效散射子间距测量方法57-58
- 4.3 散射子超声背散射信号的仿真58-60
- 4.4 仿真结果与讨论60-65
- 4.5 本章小结65-66
- 第5章 骨小梁微观结构的各向异性对松质骨超声测量的影响研究66-77
- 5.1 引言66-67
- 5.2 松质骨微观结构 μFE分析方法67-70
- 5.2.1 松质骨样本获取及其微观形貌 μCT扫描方法67-68
- 5.2.2 松质骨微观结构图像去噪与图像分割68-69
- 5.2.3 松质骨局部结构 μFE计算方法69-70
- 5.3 骨小梁表观模量对超声测量的影响研究70
- 5.4 骨小梁组织模量对超声测量的影响研究70-71
- 5.5 骨小梁结构各向异性及非均匀性对超声测量的影响研究71-76
- 5.6 本章小结76-77
- 第6章 骨组织中超声诱导能量分布研究77-95
- 6.1 引言77
- 6.2 超声的组织声学效应分析77-79
- 6.3 骨组织中超声辐射诱导应力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79-81
- 6.4 骨组织中超声传播弹性波动方程计算与求解方法81-83
- 6.5 骨组织的优化平均模型与分析83-84
- 6.6 结果与讨论84-94
- 6.6.1 骨组织中超声诱导应力场研究86-92
- 6.6.2 骨组织中超声速度频散现象研究92-93
- 6.6.3 问题分析93-94
- 6.7 本章小结94-95
- 结论95-97
- 参考文献97-11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115-118
- 致谢118-119
- 个人简历11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正祥;;用吸收片法测量超声近场强度分布[J];医疗器械;1983年05期
2 冯若;超声与超声医学[J];自然杂志;1983年02期
3 赵丹彤;王萍;李春元;王智;;超声对有机溶剂中酶促反应的影响[J];药物生物技术;2008年03期
4 Wells P N T;丁仲奇;;超声成象[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9年06期
5 陈谦;邹欣晔;袁忆丰;程建春;;超声快速制备病理切片中的超声频率优化[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8年02期
6 靳慧霞;董滨;孙颖;雷兆武;;超声协同紫外灭活大肠杆菌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11期
7 谢正祥;刘普和;;平面超声场强度分布测量[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3年03期
8 赵福生,蒋危平;链条浮子法测量医用超声功率[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83年02期
9 包敏;周宇峰;周祺惠;董文;张彦中;;超声可控释药体系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10 任宏伟;崔涛;徐胜鹤;李永佐;孙静;;常见超声功率计的原理及应用[J];中国计量;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冯中营;吴胜举;周凤梅;黄利波;;超声及其联用技术的杀菌效果[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2 洪豫北;;超声止孕方法与相关参数的选取[A];2010年超声医学和医学超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刘刚;杨日福;张伟;范晓丹;李春梅;丘泰球;;超声耦合其他技术的研究进展[A];中国声学学会功率超声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邓永智;李文权;;海藻多糖的超声水解[A];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工程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邵健;陈洪振;缪新磊;朱永伟;;超声调制电加工振动系统的优化设计及试验[A];第15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13年
6 李儒荀;平雪良;孙广能;;光、电、磁、声在食品和发酵工业中的应用[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7 贺庆华;;微孔超声冲挤[A];第五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特种加工篇与综合性论文篇)[C];1986年
8 郝长春;王欣敏;朱久玲;杨静;何光晓;孙润广;;超声控释载药脂质体影响因素[A];2013年全国功率超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卢群;丘泰球;刘晓艳;罗登林;卢义刚;;超声物理效应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的研究[A];2004年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梁雄;聚合物微塑件超声模压粉末成型方法及其塑化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潘文磊;骨骼定量超声检测关键技术及其声学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范功端;水体中微囊藻的超声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李辉;超声、微波助萃取及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草药活性成分分离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05年
5 刘彬;低频超声激活光敏化合物损伤蛋白质分子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6 袁鹤然;铝合金超声—交流TIG复合焊电弧行为与接头组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王小梅;超声对麦冬多糖结构、溶液行为及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姜;聚合物共混物熔体在超声作用下的物理化学反应以及在注射过程中的结构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9 王金刚;空化效应在强化EDTA降解及在模拟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凯林;双超声同步压缩纤维素生物质的成型机理和工艺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2 王骁;基于光声机理的激光超声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3 许晓飞;超声波强化蒸发传热性能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凡;双超声耦合强化溶液结晶成核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刘纯;窄矩形超声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葛洪亮;铝合金随焊超声冲击焊缝组织改变及影响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张佴栋;超声辅助酸性硫脲浸出烧结灰中银的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8 王乐飞;水合二氧化钛的超声洗涤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黄运明;超声铸造中换能系统失谐现象分析及其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蒋日鹏;超声振动系统性能分析及铝合金超声铸造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55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65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