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患者中颅内微出血的磁敏感成像研究
本文关键词:静脉溶栓患者中颅内微出血的磁敏感成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颅内微出血 静脉溶栓 磁敏感成像 缺血性卒中 出血转化 颅内微出血 静脉溶栓 磁敏感成像 缺血性卒中 出血转化 预后 抗血小板治疗 颅内微出血 磁敏感成像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摘要】:第一部分:静脉溶栓后新发颅内微出血的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连续扫描的薄层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新发颅内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的出现率、影响因素以及其对出血转化和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收集在我科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溶栓前及溶栓后24小时均行磁敏感序列检查者,评估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及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定义溶栓后磁敏感序列上梗死区外新发圆形低信号病灶(10mm)为新发颅内微出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溶栓后新发颅内微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及其对溶栓后出血转化和神经功能结局的关系。研究结果:最终纳入分析145例患者,女性为51例(35.2%),平均年龄为67±13岁,溶栓前NIHSS评分为10(IQR4-12);共68例(46.9%)合并颅内微出血,7例(4.8%)存在新发颅内微出血。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基线梗死体积(OR=1.698 per 10ml;95%CI:1.107-2.419;P=0.038)与收缩压(OR=2.059 per 10 mmHg;95%CI: 1.116-3.742:P=0.031)是静脉溶栓后新发颅内微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但新发颅内微出血与溶栓后出血转化无关(57.1%VS 28.3%;P=0.28),亦不影响溶栓后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OR=0.448;95%CI:0.069-4.266;P=0.528).研究结论:连续薄层磁敏感扫描对于正确辨认新发颅内微出血意义重大,静脉溶栓后约5%的患者会出现新发颅内微出血,并与溶栓前梗死体积及收缩压有关。而新发颅内微出血与溶栓后24小时的出血转化无显著相关,其对于患者长期认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评估。第二部分:颅内微出血对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研究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前磁敏感序列上既往存在的颅内微出血与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不同亚型的出血转化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既往存在的颅内微出血对静脉溶栓后的出血转化以及远期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研究方法:收集在我科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行磁敏感序列检查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评估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及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在磁敏感序列上评估颅内微出血的严重程度,分别采用多元logisic回归分析出血转化,以无出血转化为参照,分析不同出血转化类型的影响因素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症状性颅内出血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最终纳入分析449例患者,平均年龄(664±13)岁,女性151例(33.6%),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29±103)min,溶栓前NIHSS为10(IQR 5-15)分;共172例(38.3%)合并颅内微出血,总计数量为934个;共138例(30.7%)发生溶栓后出血转化。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多发(≥3)颅内微出血增加溶栓治疗后血肿型出血转化(OR=6.808,95%CI 2.227-20.817,P=0.001)的风险。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多发(≥3)颅内微出血是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40,95%CI 1.086.5.043,P=0.030).研究结论:多发(≥3)颅内微出血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后的血肿型出血转化风险,并与溶栓治疗后3个月的不良神经功能结局有关。提示在今后的溶栓个体化治疗中,可能需要将既往存在的颅内微出血考虑在内。第三部分:既往抗血小板治疗对合并颅内徽出血患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分析研究目的:颅内微出血可能会增加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发生率,既往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是否会强化这种影响成为临床医师关心的一大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对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以及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收集在我科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影像、实验室及临床资料,纳入溶栓前行磁敏感序列检查的患者,收集其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记录;根据ECASS Ⅱ标准评估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分别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转化,以无出血转化为参照,分析不同出血转化类型的影响因素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梗死区外脑出血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最终纳入分析449例患者,平均年龄(664±13)岁,女性151例(33.6%),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29±±103)mmin,溶栓前NIHSS为10(IQR 5-15)分;共172例(38.3%)合并颅内微出血,63例(14.0%)既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既往抗血小板治疗不增加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后血肿型出血转化风险(OR=0.809;95%CI:0.201-3.262;P=0.766),也不增加其3个月神经功能不良结局(mRS≥3)的比例(OR=1.517;95%CI:0.504-4.568;P=0.459)。而对于合并多发徽出血(≥3)的患者,既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增加其梗死外出血转化风险(OR=9.737;95%CI:1.364-69.494;P=0.023),但对神经功能结局无显著影响(OR=1.697;95%CI:0.275-10.487;P=0.569)。研究结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需要将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作为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的禁忌,但合并多发颅内微出血的患者可能会因既往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而在静脉溶栓后发生更高的梗死区外脑出血,需要更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颅内微出血 静脉溶栓 磁敏感成像 缺血性卒中 出血转化 颅内微出血 静脉溶栓 磁敏感成像 缺血性卒中 出血转化 预后 抗血小板治疗 颅内微出血 磁敏感成像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R445.2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11
- ABSTRACT11-18
- 绪论18-20
- 第一部分 静脉溶栓后新发颅内微出血的影响因素研究20-32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20-24
- 2 结果24-27
- 3 讨论27-32
- 第二部分 颅内微出血对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32-43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32-35
- 2 结果35-41
- 3 讨论41-43
- 第三部分 既往抗血小板治疗对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分析43-53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43-46
- 2 结果46-50
- 3 讨论50-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62
- 综述62-81
- 参考文献69-81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81-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晔,郭大文,王德生,杨本强,王耀山,何祥;脑内微出血二例临床特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年03期
2 尹变利;周旭峰;;脑微出血的临床分析与磁共振特点[J];临床医学;2006年10期
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可出现脑微出血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09年04期
4 杨松;张军;殷勤;周志明;翟登月;岳炫烨;朱武生;徐格林;刘新峰;;3.0 T磁共振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08期
5 林莉;韦铁民;;磁共振成像发现脑微出血[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年05期
6 史焕昌;毛伯镛;;脑微出血研究近况[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年03期
7 徐杰文;邹学良;邓丽影;;脑微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07期
8 孔庆奎;苏慧;段鲁勤;;脑微出血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柴超;夏爽;沈文;;脑微出血的空间与时间分布及对临床治疗的影响[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3年04期
10 何改平;张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脑微出血与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晔;郭大文;杨本强;王耀山;何祥;王德生;;脑内微出血2例临床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徐金静;张双彦;;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A];2012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3 王贞;杨辉辉;;脑多发微出血文献复习附一例报道[A];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成秋生;潘小平;;脑微出血相关的脑出血临床与影像特征[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刘国荣;李月春;王宝军;贺英;张京芬;张晖;张树雄;崔玉琴;;T2~*成像核磁共振诊断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陈秀芸;金得辛;李建策;;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脑微出血3例报告[A];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沈轲;何占轩;张钰;郑高;;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分析[A];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邵文;杜怡峰;;脑微出血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9 刘菲;张琳;唐洲平;朱文珍;曾和松;朱遂强;张苏明;;高血压患者脑微出血临床磁共振观察[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任海军;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老年人脑微出血风险[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通讯员 周悦华;市中心医院韦铁民课题获卫生部立项[N];丽水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曹玉灵;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严慎强;静脉溶栓患者中颅内微出血的磁敏感成像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高中宝;老年脑微出血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及其意义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4 郭凌飞;磁共振ESWAN序列对脑微出血检测及定量测量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王本国;脑微出血的MRI影像、临床及其与出血转化的系列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坤;不同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阿托伐他汀钙对脑微出血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越;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与脑卒中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6年
3 王利;脑内微出血的影像与临床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桂雅星;脑微出血与脑卒中的联系[D];浙江大学;2005年
5 李见;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范刚峰;脑微出血数量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出血转化评估[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7 唐雪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8 张子宪;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万锦平;脑白质高信号患者中不同部位脑微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陈峰;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及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77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677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