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软骨终板的磁共振成像定量研究
本文关键词:腰椎软骨终板的磁共振成像定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腰椎 软骨终板 发育 退变 T2弛豫时间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应用磁共振IDEAL-SPGR序列及T2 mapping成像技术测定腰椎软骨终板的T2值,探讨腰椎软骨终板在发育过程中的改变以及年龄、腰椎节段、椎间盘退变与软骨终板退变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腰椎软骨终板发育的磁共振成像定量研究,对1-3岁的幼儿20例及18-20岁的青年20例行腰椎磁共振检查。在磁共振IDEAL-SPGR序列正中矢状面图像上判断软骨终板的清晰程度,测量并记录每个腰椎上软骨终板到下软骨终板的距离。根据IDEAL-SPGR图像上测量的上下软骨终板间的距离确定T2 mapping正中矢状面图像中上、下软骨终板的位置,并测量上、下软骨终板的T2值。比较幼儿L1-L5各椎体上软骨终板与下软骨终板T2值差异及不同椎体软骨终板间的T2值差异;比较青年L1-L5各椎体上软骨终板与下软骨终板T2值差异及不同椎体软骨终板间的T2值差异;比较幼儿组与青年组L1-L5各椎体上软骨终板及下软骨终板T2值差异。第二部分为腰椎软骨终板退变的磁共振成像定量研究,纳入行腰椎MR检查的病人130例,男71例,女59例,年龄21-63岁。在常规T1WI、T2WI图像上判断是否存在腰椎Modic改变及许莫氏结节,观察Modic改变及许莫氏结节在T1WI、T2WI图像及IDEAL-SPGR图像的不同信号特征。选择无腰椎Modic改变及许莫氏结节的病例,在常规T2WI正中矢状面图像对各腰椎间盘进行Pm分级,在IDEAL-SPGR及T2 mapping正中矢状面图像上对各腰椎上、下软骨终板进行测量,得到上、下软骨终板的T2值。比较不同年龄段成人各椎体软骨终板T2值差异;比较不同Pm分级椎间盘对应的各椎体软骨终板T2值差异,比较退变椎间盘相邻的头侧终板与尾侧终板T2值差异;对软骨终板的T2值与年龄、椎间盘Pm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IDEAL-SPGR成像序列可清晰地显示软骨终板的形态,其信号特征为腰椎椎体与椎间盘之间的线性高信号;T1WI、T2WI图像上无法显示软骨终板的形态改变。发生Modic改变及许莫氏结节时,IDEAL-SPGR图像中可见软骨终板的侵蚀和断裂;②幼儿腰椎各椎体上软骨终板与下软骨终板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L1-L5不同椎体上软骨终板之间、下软骨终板之间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青年L4上软骨终板与下软骨终板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椎体上软骨终板之间、下软骨终板之间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幼儿与青年比较L4下软骨终板、L5上软骨终板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在不同年龄段L1-L5各椎体软骨终板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椎体软骨终板T2值与年龄均呈中度相关,随年龄增加,软骨终板T2值下降;⑥椎间盘Pm分级I-II级、III级、IV-V级三组之间对应的各腰椎软骨终板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II级椎间盘对应的各腰椎软骨终板T2值III级椎间盘对应的各腰椎软骨终板T2值IV-V级椎间盘对应的各腰椎软骨终板T2值;退变椎间盘相邻的头侧软骨终板与尾侧软骨终板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椎体软骨终板T2值与椎间盘Pm分级均具有相关性,较高节段软骨终板T2值与椎间盘Pm分级呈中度相关,较低节段软骨终板T2值与椎间盘Pm分级呈高度相关。结论:①IDEAL-SPGR成像序列显示软骨终板信号特征为腰椎椎体与椎间盘之间厚度由前至后较均匀的线性高信号,Modic改变及许莫氏结节形成时可显示软骨终板侵蚀、断裂。②幼儿各软骨终板之间T2值无明显差异,提示幼年时期人类的各腰椎软骨板的结构和生化成分是一致的。③青年L4下软骨终板与L5上软骨终板T2值降低,预示L4/5椎间结构是最早发生退变的部位。④软骨终板退变与年龄具有相关性,随年龄增长,软骨终板退变加重;不同节段软骨终板T2值降低有年龄差异。⑤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对应的软骨终板T2值不同,椎间盘退变越严重,相对应的软骨终板T2值越低;退变椎间盘相邻的头、尾侧软骨终板T2值无显著差异,头、尾侧软骨终板退变导致椎间盘的退变。⑥生物力学因素对软骨终板退变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腰椎 软骨终板 发育 退变 T2弛豫时间 磁共振成像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1.53;R445.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10-11
- 前言11-13
- 研究现状、成果11-12
- 研究目的、方法12-13
- 一、腰椎软骨终板发育的磁共振成像定量研究13-25
- 1.1 对象与方法13-15
- 1.1.1 一般资料13
- 1.1.2 检查方法13-14
- 1.1.3 图像分析及数据测量14-15
- 1.1.4 统计学分析15
- 1.2 结果15-19
- 1.2.1 软骨终板信号强度特征15-17
- 1.2.2 幼儿软骨终板T2值及比较17-18
- 1.2.3 青年软骨终板T2值及比较18
- 1.2.4 幼儿与青年各椎体上、下软骨终板T2值比较18-19
- 1.3 讨论19-24
- 1.3.1 软骨终板的形态、生化及结构功能19-20
- 1.3.2 IDEAL-SPGR成像序列评价软骨终板形态的应用基础20-22
- 1.3.3 T_2 mapping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22-23
- 1.3.4 幼儿与青年腰椎软骨终板T2值比较23-24
- 1.3.5 本研究的局限性24
- 1.4 小结24-25
- 二、腰椎软骨终板退变的磁共振成像定量研究25-38
- 2.1 对象与方法25-27
- 2.1.1 一般资料25
- 2.1.2 检查方法25
- 2.1.3 图像分析及数据测量25-27
- 2.1.4 统计学分析27
- 2.2 结果27-34
- 2.2.1 椎间盘改变时软骨终板的信号特征27-28
- 2.2.2 成人不同年龄段各椎体软骨终板T2值比较及相关性分析28-30
- 2.2.3 椎间盘Pm分级与相邻软骨终板T2值30-34
- 2.3 讨论34-37
- 2.3.1 IDEAL-SPGR成像序列评价软骨终板退变34-35
- 2.3.2 T_2 mapping成像技术评价软骨终板退变35-37
- 2.3.3 本研究的局限性37
- 2.4 小结37-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4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4-45
- 综述 定量MR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45-56
- 综述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佰川;邵增务;;软骨终板退变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年03期
2 周红海,黄彦;软骨终板的结构与生理功能[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井夫杰;张静;詹红生;;异常应力干预对兔颈软骨终板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年02期
4 陆华拓;徐永清;王非;;椎间盘软骨终板退变及其相关研究的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09年06期
5 刘斌;戎利民;曾春;瞿东滨;金大地;;椎间失稳致兔腰椎软骨终板退变的形态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年04期
6 彭红心;徐宏光;;细胞凋亡与软骨终板钙化的关系[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年05期
7 王非,瞿东滨,金大地;椎间盘软骨终板退变及其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3年09期
8 张昭;霍洪军;;椎间盘软骨终板的退变机理及其相关的实验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马骁;杨学军;霍洪军;卡索;刘成;;髓核内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兔软骨终板Ⅱ型胶原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1年04期
10 韩纯杰;王凯;秦秀龙;马慧勇;曹江龙;;软骨终板细胞凋亡与颈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亮;瞿东滨;金大地;;腰椎间盘退变对软骨终板应力分布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袁维;董健;;内皮素-1与人腰椎间盘软骨终板退变的相关性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吕尧;舒钧;张辉;郭其勇;;兔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软骨下骨与软骨终板的相关性研究[A];第21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论文摘要[C];2012年
4 赵小丹;杨天府;刘浩;李涛;张闻立;马立泰;;Ⅰ、Ⅱ型胶原蛋白在不同损伤类型动物模型椎间盘组织内的含量变化规律[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5 黄益奖;钱胜君;张宁;陈维善;;软骨终板损伤建立兔颈椎间盘退变模型[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朱庭标;汤逊;姜伟;周田华;潘险峰;石健;;腰椎软骨终板破裂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林胜磊;王向阳;夏冬冬;徐华梓;池永龙;;生物力学因素对软骨终板的影响[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吕存贤;吴永琴;;益气活血通络法对兔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中Fas/FasL的表达的影响[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2012年学术年会文集[C];2012年
9 杨学军;马骁;房芳;霍洪军;;椎间盘内注射TGF-β1对兔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Ⅱ型胶原的影响[A];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建锋;ADAMTS-5在腰椎软骨终板退变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刘斌;腰椎软骨终板退变机理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3 刘兰涛;人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干细胞的鉴定及性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4 尹若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间盘软骨终板蛋白质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5 肖学军;Tekscan系统测量腰椎软骨终板压力及后路固定对腰椎刚度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浦波;软骨终板HMGB1及CD163表达与椎间盘退变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7 赵亮;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靖;MGF对人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干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王彦博;人颈椎软骨终板的结构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分析[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3 袁超;周期性拉伸应力调节人椎间盘软骨终板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刘艳;腰椎软骨终板的磁共振成像定量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赵小丹;创伤后软骨终板分子病理改变的基础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张强;腰椎软骨终板细胞凋亡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7 吕尧;兔软骨终板退变过程中软骨下骨与软骨终板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8 韩纯杰;脊柱软骨终板细胞凋亡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9 徐鉴;退行性脊柱病椎间盘软骨终板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10 张宇;羟基红花黄素A延缓IL-1β诱导软骨终板细胞退变的作用机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68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768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