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磁共振管壁成像研究
本文关键词: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磁共振管壁成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主动脉 粥样 硬化 斑块 特征 磁共振 管壁 成像 研究
【摘要】:第一部分 胸主动脉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及图像分析方法本研究应用三维多对比度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探讨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成分及负荷等特征。该成像方案包括两个磁共振序列,即三维等体素快速自旋回波采集序列(3D T2-VISTA)和三维同步非增强血管造影及斑块内出血序列(3D SNAP)。这两个序列均采用黑血管壁成像技术,使动脉管壁及斑块特征对比更加明显。根据斑块的各种成分在这两个序列上信号特征的不同,可以识别斑块内出血或血栓、脂质核及钙化等。本研究应用3D CASCADE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特征,包括管腔面积、管壁面积、管壁厚度及标准化管壁指数等。根据斑块的各种成分在不同序列上的信号特征,可以鉴别斑块内出血或血栓、脂质核及钙化等成分。另外,为明确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特征,将胸主动脉分为三个节段:升主动脉段、主动脉弓段及降主动脉段。第二部分 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三维多对比度磁共振管壁成像研究背景位于主动脉弓的易损斑块是形成缺血性卒中栓子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充分评估胸主动脉(尤其是主动脉弓)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斑块的分布、成分及负荷等特征,有助于脑卒中的诊疗及预防。目的探讨应用三维多对比度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评价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成分及负荷等特征的价值。方法本研究的入组人群为60岁以上,且半年内无任何心脑血管症状的老年人。所有受试者均接受3.0T磁共振胸主动脉管壁扫描,扫描序列为多对比度序列,主要包括三维等体素快速自旋回波采集序列(3D T2-VISTA)和三维同步非增强血管造影及斑块内出血序列(3DSNAP)。图像判读人员应用图像后处理分析软件对所有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并测量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特征,这些特征指标主要包括管腔面积,管壁面积,管壁厚度以及标准化管壁指数(NWI=管壁面积/(管腔面积+管壁面积)× 100%)等。同时,我们也将定性分析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及成分特征,具体表现为分段统计斑块的发生率以及斑块内出血或血栓(IPH/MT)的发生率,斑块内出血或血栓在SNAP序列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为了更加充分细致地评价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成分及负荷等特征,我们将胸主动脉分为三段,即升主动脉段(AAO),主动脉弓段(AOA)以及降主动脉段(DAO)。结果66例受试者,平均年龄72.3+6.2岁,男性30例。所有受试者中,55例(83.3%)受试者存在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胸主动脉各段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5.4%(AAO)、72.7%(AOA)以及71.2%(DAO)。除此之外,还发现21.2%的受试者存在斑块内出血或血栓,胸主动脉各段斑块内出血或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0%(AAO)、13.6%(AOA)以及12.1%(DAO)。在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特征方面,降主动脉段的标准化管壁指数最大(34.1%±4.8%),其次是主动脉弓段(31.2%±5%),最小的是升主动脉段(26.8%±3.3%)(p0.001)。结论 三维多对比度磁共振管壁成像能够很好地评价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本研究发现胸主动脉(尤其是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以及高风险斑块的发生率均较高。因此,建议对可能存在胸主动脉易损斑块的老年人群进行早期筛查,从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5.2;R543.1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英文摘要4-8
- 符号说明8-9
- 第一部分 胸主动脉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及图像分析方法9-12
- 1 胸主动脉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9-10
- 2 图像分析方法10-12
- 第二部分 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三维多对比度磁共振管壁成像研究12-27
- 1 研究背景12-14
- 2 研究方法14-17
- 2.1 研究对象14
- 2.2 磁共振成像14-15
- 2.3 图像后处理及判读分析15-16
- 2.4 可重复性研究16
- 2.5 数据统计分析16-17
- 3 结果17-23
- 3.1 受试者临床信息17-18
- 3.2 胸主动脉AS斑块的负荷特征18
- 3.3 胸主动脉AS斑块的分布及成分特征18-22
- 3.4 可重复性研究22-23
- 4 讨论23-26
- 5 结论26-27
- 参考文献27-31
- 综述31-45
- 参考文献39-45
- 致谢45-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薇,张学义,张运,杨净,黎莉,朱式娟,季晓平;年龄对胸主动脉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年04期
2 张晓波,金征宇;人造血管内覆膜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年02期
3 廖永玲;廖伟;钟一鸣;;经皮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一例[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白汉玉;;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胸主动脉破裂致死1例报告[J];中级医刊;1981年08期
5 Von I.P.Arlart ,J.Merk ,H.-P.Toischer ,胡国栋;胸主动脉的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J];放射学实践;1986年01期
6 李培春;赵邦;;胸主动脉巨大分支入左肺罕见变异一例[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7 李佩英;郑天中;;胸主动脉的长度及管径分析[J];衡阳医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8 周仑;林培裘;章卫国;金友松;;防止胸主动脉感染创口破裂出血的实验研究[J];福建医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9 史董平;李贵青;;胸主动脉褶曲畸形一例[J];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03期
10 初洪钢,郭瑞强,孙彬,孙有刚;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正常成人胸主动脉形态和功能的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清;王慧;乔建国;郭振平;方伊刚;李鑫;王鑫;;18例胸主动脉疾病外科和综合治疗结果总结[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2 张晓膺;蒋南青;狄冬梅;钱永祥;占向鸿;;外伤性胸主动脉破裂的诊断和抢救预案初试[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3 王红粉;徐静娟;贺春华;朱红梅;王超;王晓云;;外伤性胸主动脉损伤护理[A];第八届华东六省一市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贾鑫;郭伟;刘小平;尹太;熊江;张宏鹏;张国华;梁发启;;外科杂交手术治疗近弓部的胸主动脉疾病[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老年动脉硬化与周围血管疾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刘叠;金红芳;杜军保;;二氧化硫衍生物抑制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效应及其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6 刘桂芬;;6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瘤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其监护[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7 储诚兵;宋祖军;李家开;王岩;黎檀实;;36例钝性胸主动脉损伤CTA征象的回顾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胡弼;王光;张伟;姚起鑫;亓竹青;周寿红;凌红艳;陈梦华;;槟榔碱对2型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舒缩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9 胡弼;王光;张伟;姚起鑫;亓竹青;周寿红;凌红艳;陈梦华;;槟榔碱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胸主动脉舒缩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A];第八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汪浩;陈锡昌;张友云;宋健;;雌激素受体α和β在大鼠胸主动脉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献怀;急诊置换胸主动脉血管并切除肺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特约通讯员 张献怀;胸主动脉穿孔破入肺内 致大咯血危重患者获救[N];大众科技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樊丽萍;运用可视软件实现血管重建[N];文汇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庞慧敏 实习生 谢白清;我的肾怎么“丢”了?[N];工人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永生;面向数值仿真的胸主动脉力学性能研究及本构模型优化[D];复旦大学;2014年
2 郭浩;脂肪乳逆转布比卡因诱导大鼠离体胸主动脉毒性的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闫奎坡;冠心Ⅱ号心脏保护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舒张大鼠胸主动脉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嵇利亚;miRNA-145对SHR动脉VSMC的表型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王沙龙;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蕊;磷酸化p38 MAPK在2型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中的表达及利拉鲁肽的干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赵倩倩;β_3肾上腺素受体对大鼠胸主动脉张力及microRNAs表达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刘仲书;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病变的干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周长武;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磁共振管壁成像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5 刘法东;高温高湿环境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6年
6 宋玉祥;基于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的胸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7 胡小忠;胸主动脉模型脉动血流数值模拟[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2年
8 杨金有;胸主动脉内血液流动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刘艳;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重建与可能机制及血府逐瘀汤的干预作用[D];浙江中医学院;2003年
10 柳光茂;胸主动脉数值模拟与数值模型比较[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92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79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