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三维超声技术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患者心脏功能及同步性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实时三维超声技术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患者心脏功能及同步性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实时三维超声 右室起搏 左室容积-时间曲线 左房容积指数 舒张期峰值充盈率 收缩非同步性指数
【摘要】: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比较右室心尖起搏和非心尖起搏对心脏功能及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4年因心动过缓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且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患者103例。根据右室起搏电极的位置分为右室心尖起搏(RVAP)组50例和右室非心尖起搏(RVNAP)组53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50例,年龄53~85岁。排除标准:⑴LVEF50%;⑵束支传导阻滞或心房颤动;⑶严重心脏瓣膜疾病;⑷既往心肌梗死病史;⑸合并原发性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⑹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⑺超声心动图图像质量欠佳。记录入选者身高、体重、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以及相关服药史等一般情况。经锁骨下静脉置入起搏电极至右心室,术中结合X线影像资料及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判断右室电极位置,术后则根据三维超声影像判断右室起搏电极位置进而分组研究。根据起搏器程控检测或Holter结果,入选患者右室起搏比例均90%。术前、术后1月及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3月、6月及1年行起搏器程控检测。采用Philips iE Elite和Philips iE33心脏超声诊断仪,X5-1探头(频率1-5MHZ),配有3DQA插件的QLAB超声工作站。所有受检者均在右心室起搏状态下检测。记录患者心率及心电图QRS间期。常规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右室舒张末内径(RVD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d)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d);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及LVEF-2D。测算室间机械延迟(IVMD)、心肌作功指数(MPI2、MPI3),二尖瓣血流频谱E/A及E与二尖瓣环组织频谱e峰之比(E/e)。于二维心尖四腔切面连续采集五个心动周期获取相应的实时三维全容积超声图像,进入RT-3DE的QLAB 3DQA定量分析软件程序,通过调整红、蓝切面判断右室起搏电极的置入部位;获取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vtc)并记录edv、esv、lvef-3d、左室16节段心电图qrs波起点至左心室最小容积点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及局部各节段同步性指标,包括: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3个径向节段经过心率校正后的各节段心电图起点至左心室最小容积点时间的标准差即tmsv-base-sd%、tmsv-mid-sd%、tmsv-apical-sd%;左心室前壁、室间隔、下壁及侧壁4个纵向节段经过心率校正后的各节段心电图起点至左心室最小容积点时间的标准差即tmsv-anterior-sd%、tmsv-septal-sd%、tmsv-inferior-sd%、tmsv-lateral-sd%。计算左心室舒张期峰值充盈率(pfr)。以同样的方法分别于二尖瓣开放前、心电图r波顶点及p波起始获得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和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计算⑴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⑵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⑶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所有指标均重复测量三次后取平均值。对所有数据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1.rvap组和rvnap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年龄、性别、bmi、服药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基础常规超声指标(lad、lvd、lvs、rvd、ivs、lvpw、lvef、mpi2、mpi3、e/a、e/e、lvef-2d)和三维超声指标(lvef-3d、pfr、lavi、laaef、lapef、s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分别以cxr和rt-3de判断右室起搏电极位置,两种方法的相符率约为81.6%,不相符率约为18.4%;两种方法判断rvap的一致性较高,对rvnap的位置确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3.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rvap组和rvnap组各自常规超声指标(lad、lvd、rvd、ivs、lvpw、lvef-2d、e/a、e/e)、三维超声功能指标(lvef-3d、pfr、lavi、laaef、lapef)均较自身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qrs间期均较自身术前增大(p0.05)。4.起搏器植入术后1年,rvap组lad、ivs、lvpw、mpi2、laaef、e/e、sdi及qrs较术前升高,lvef-3d、lavi、pfr较术前下降(p0.05);rvnap组lad、ivs、e/e、sdi及qrs较术前升高,pfr较术前下降(p0.05)。5.RVNAP组患者术前术后指标的变化值ΔQRS、ΔLAD、ΔLAVI小于RVAP组患者(P0.05),ΔIVS、ΔE/e、ΔPFR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术后1年非同步性指标相比,RVNAP组整体、下壁、间隔部和心尖段的非同步性指数小于RVAP组(P0.05),前壁、基底段和侧壁的非同步性指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7.起搏器植入术后1年PFR与左室非同步性指数(SDI)呈负相关(r=-0.201,P=0.041)。结论:1.术后1年右室起搏可造成左心室收缩、舒张及左房功能的下降,而对右心室的影响则可能相对较小;2.对于起搏术前基础射血分数正常的患者,长期右室心尖起搏与非心尖起搏对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别,但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较右室非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房功能下降更为明显;3.起搏器植入术后舒张功能下降与心脏收缩不同步相关;4.鉴于右室非心尖部起搏对左房功能及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较小,且其余指标与右室心尖部起搏无明显差异,故对需行起搏器植入患者首推右室非心尖起搏,再根据其具体情况综合选择右室最佳起搏位置;5.实时三维超声可通过调整三维切面客观、准确地判断起搏电极的位置,同时定量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可作为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实时三维超声 右室起搏 左室容积-时间曲线 左房容积指数 舒张期峰值充盈率 收缩非同步性指数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0.45;R541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3
- 缩略语/符号说明13-15
- 前言15-18
- 研究现状、成果15-16
- 研究目的、方法16-18
- 研究对象与方法18-22
- 1. 研究对象18
- 1.1 入选标准18
- 1.2 排除标准18
- 2. 研究方法18-21
- 2.1 资料收集18
- 2.2 仪器设备18
- 2.3 起搏器植入及程控18-19
- 2.4 右室起搏电极位置判断19-20
- 2.5 超声检测20-21
- 2.6 检查时间及随访21
- 3. 统计学分析21-22
- 结果22-33
- 1. 基本情况比较22
- 2. 右室起搏电极位置判断22-25
- 3. 术前常规超声指标比较25
- 4. 术前三维超声指标比较25
- 5. 心电图QRS波群变化25-26
- 6. 2-DE超声指标变化26-29
- 7. RT-3DE超声指标变化29-30
- 8. 部分超声指标变化值比较30-31
- 9. 左室同步性指标比较31-32
- 10. 左室舒张功能与同步性的相关分析32-33
- 讨论33-41
- 1. 右室起搏电极位置的判断34
- 2. 右室起搏对心脏收缩同步性的影响34-36
- 3. 起搏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36-37
- 4. 超声评价心脏功能37-38
- 5. 同步性和心脏功能的关系38-39
- 6. 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房功能的影响39-40
- 7. RT-3DE技术展望40
- 8. 本研究的局限性40-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7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7-48
- 综述 超声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48-63
- 综述参考文献58-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琳;黄德嘉;燕纯伯;饶莉;刘剑雄;刘汉雄;;心脏选择性部位起搏的电和机械同步性研究的初步报告[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2期
2 李庚山 ,高荟瑗 ,蒋锡嘉 ,施冰 ,李建军,胡佑伦;不同频率不同部位右室起搏对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实验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86年01期
3 陈新义;贾中慧;阎凯光;孟永仓;寿锡凌;;起搏—心室阻滞(附四例报告)[J];起搏与心脏;1990年04期
4 朱参战,张全发,崔长琮,薛小临,傅文,刘维维,刘引会,徐琳;右室双部位起搏的急性血流动力学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年05期
5 蔡琳;燕纯伯;;右室选择性部位起搏[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年01期
6 黄志辉;王俊华;刘朝中;吕先光;陆小龙;王宏军;;右室双部位起搏对犬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08年01期
7 熊三军;毛家亮;;选择性右室起搏[J];心脏杂志;2009年03期
8 刘园园;许静;付乃宽;卢凤民;吴冬燕;曹月娟;殷雅琴;;不同部位起搏的即刻体液因子变化[J];天津医药;2010年05期
9 汤长春;向力群;胡美英;彭珍云;曾向辉;张翼;;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10 洪明,吴印生;右心腔不同部位起搏的慢性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s,
本文编号:820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820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