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男性单双相抑郁障碍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的差异

发布时间:2017-09-11 17:01

  本文关键词:男性单双相抑郁障碍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的差异


  更多相关文章: 单相抑郁症 双相抑郁症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


【摘要】:目的:研究中青年男性单双相抑郁症患者静息态下局部脑区神经元活动的特征及脑区间神经元的同步性差异,探讨中青年男性单双相抑郁症患者发病的神经病理机制特点,以期为早期识别男性单双相抑郁障碍提供客观生物学依据。方法:招募中青年男性单双相抑郁症患者,及年龄、居住地及受教育年限等与患者相匹配的男性志愿者,分别作为单相抑郁症组、双相抑郁症组、正常对照组参加研究。所有受试进行3.0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并于扫描当天收集受试的行为学资料及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病情。所有受试的影像学数据经MRIcron软件转化格式后,应用Dparsf2.0软件进行时间矫正、头动矫正,空间标准化并映射到蒙特卡罗标准空间。从以下方法探讨:(1)采用低频振幅值(ALFF)的方法进行评估,先对三组受试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在有差异脑区的基础上进一步行两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2)采用比率低频振幅值(fALFF)的方法进行评估,在三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有差异脑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3)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的方法进行评估,在三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4)分别以左、右罗兰氏岛盖部(the rolandic operculum)为感兴趣区(ROI),计算所有受试ROI与全脑的功能连接(FC),在三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础上两两双样本t检验。使用Alphasim矫正或FDR矫正的方法进行多重比较矫正,获得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Alphasim矫正/FDR矫正后p0.05)。结果:(1)三组受试间ALFF值存在差异的脑区为左侧颞中回和双侧前扣带回。与对照组相比,单相抑郁症患者双侧前扣带回ALFF值较少,而双相抑郁症患者左侧颞中回ALFF值增加。与双相抑郁症组相比,单相抑郁症组左侧颞中回和左侧前扣带回ALFF值减少。(2)男性单相与双相抑郁症组和对照组三者fALFF值存在差异的脑区为右侧眶内侧额中回、左侧内侧额上回和左侧中央旁小叶。相对于对照组,单相抑郁症患者左侧前扣带回fALFF值增加,而双相抑郁症患者双侧内侧额上回和左侧扣带回中部fALFF值增加。与双相抑郁症组相比,单相抑郁症组右侧眶内侧额中回、右侧前扣带回和双侧内侧额上回fALFF值减少。(3)三组受试的VMHC值有差异的脑区在小脑脚2区和枕下回/梭状回,单相抑郁症患者的VMHC值在小脑脚2区和枕下回减少,双相抑郁症患者的VMHC值在小脑脚2区和枕下回/梭状回减少,而双相抑郁症组的VMHC值在枕下回/梭状回较单相抑郁症组减少。(4)以左侧罗兰氏岛盖部为RO[结果:三组受试全脑与ROI的FC有差异的脑区为左侧额眶回中部、左侧颞中回及右侧枕中回;单、双相抑郁患者ROI与左侧颞中回的FC均减弱;与单相抑郁患者相比,双相患者ROI与左侧额眶回上部的FC减弱,但与右侧枕中回的FC增强。以右侧罗兰氏岛盖部为ROI结果:三组受试全脑与ROI的FC有差异的脑区在左侧额眶回中部、右侧扣带回中部及左侧辅助运动区;单相抑郁患者ROI与右侧扣带回中部及左侧辅助运动区的FC减弱;双相抑郁患者ROI与左侧前扣带回/左侧额眶回中部及左侧辅助运动区的FC减弱;双相患者较单相患者RO[与左侧额眶回中部的FC减弱,而与右侧扣带回中部的FC增强。结论:男性单双相抑郁症患者静息态下局部脑区神经元活动的特征及脑区间神经元的同步性均存在异常,且两者脑区活动的异常不尽相同,这可能是区分两者的潜在的生物学标记。
【关键词】:单相抑郁症 双相抑郁症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9.4;R445.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6-21
  • 第三章 研究结果21-34
  • 第四章 讨论34-39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39-41
  • 参考文献41-47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得奖励47-48
  • 致谢48-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梅容;黄建新;黄周忠;;单、双相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对照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7年02期

2 徐晔;王喜今;关晓峰;;单、双相抑郁症患者血清白介素-6水平的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07年09期

3 董欣勇,许维森,林泽涯,吕耀明;单、双相抑郁症的临床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4 李鹤展 ,贾福军 ,李恒芬 ,张迎黎 ,郭新胜 ,张秀明 ,张晨光;单、双相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观察[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年01期

5 李彦林;核磁共振鉴别锂治疗有效的双相抑郁症[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7年02期

6 祁曙光,安宝富,张云彪,董小惠;单、双相抑郁症自杀行为遗传效应的比较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年02期

7 祁曙光;安宝富;董小惠;周振和;张云彪;唐步春;蒋德珍;;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遗传方式[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2期

8 祁曙光;董小惠;张云彪;唐琳;蒋德珍;安宝富;;有自杀行为的单、双相抑郁症患者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30期

9 杨骏;;抗抑郁剂治疗98例双相抑郁症引发转相的研究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年05期

10 刘亚丽;孟庆丰;;国产奥氮平联用氟西汀治疗双相抑郁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褒曼;抗单、双相抑郁症药物对星形胶质细胞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韦秋香;男性单双相抑郁障碍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的差异[D];南京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31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831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e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