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小尺寸射频线圈设计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小尺寸射频线圈设计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磁共振成像 射频线圈 目标场法 流函数 正则化
【摘要】:射频线圈是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射频线圈作为发射线圈发射射频脉冲信号时,需要在磁共振成像系统内部的成像区域产生频率为拉莫频率的均匀稳定的射频磁场,从而激发自旋核产生磁共振信号;射频线圈作为接收线圈接收自旋核产生的磁共振回波信号时,需要拥有较高的接收信噪比并保证射频接收磁场的均匀性。本文以实蝇磁共振成像为研究背景,对传统的射频线圈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将其应用于小尺寸圆柱体射频线圈和小尺寸主动屏蔽射频线圈系统的设计中。论文第一部分讨论了小尺寸圆柱体射频线圈的设计方法。通过目标场法,求解出分布于圆柱体射频线圈表面的电流密度表达式。利用流函数的方法将电流密度表达式离散为傅里叶级数的形式。通过吉洪诺夫正则化的方法,引入电流密度的散度最小化约束函数和曲率最小化约束函数,解决了积分方程的病态问题。通过软件编程和仿真,求得了傅里叶系数,将傅里叶系数分别带入电流密度表达式和感兴趣区域磁场强度表达式得到了线圈的绕线形状和感兴趣区域的磁场强度。论文第二部分完成了小尺寸圆柱体射频线圈的设计方法的拓展应用,根据自备射频屏蔽功能的射频线圈系统设计原理,在主线圈外部设计了一个与主线圈平行且线圈表面有电流密度分布的屏蔽线圈,构成了自备射频屏蔽功能的小尺寸射频线圈系统。并利用小尺寸圆柱体射频线圈的设计方法对该射频线圈系统进行求解,得到了主线圈和屏蔽的绕线形状以及主线圈内部和屏蔽线圈外部感兴趣区域的磁场强度。最后讨论了线圈尺寸大小的改变和约束因子取值的改变对线圈形状、绕线结构以及成像区域磁场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用该方法设计的线圈能在感兴趣区域产生均匀的磁场。与两种惩罚函数对应的约束因子均能改变线圈的绕线形状和磁场分布的均匀性。线圈尺寸大小不同,则线圈合适的约束因子取值也各不相同,约束因子的值的选取必须同时兼顾线圈绕线形状的简单性以及磁场强度的均匀性这两个因素。论文的创新点有:(1)利用目标场法完成了小尺寸圆柱体射频线圈和小尺寸主动屏蔽射频线圈系统的设计,结合了电流密度的散度最小化约束函数和曲率最小化约束函数,对病态的积分方程加以约束。(2)详细讨论了实际线圈加工过程中约束因子的取值对射频线圈的绕线形状以及感兴趣区域磁场分布均匀性的影响。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射频线圈 目标场法 流函数 正则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6
- 1 绪论16-31
- 1.1 磁共振成像系统16-20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20-25
- 1.2.1 实蝇科昆虫种类识别研究现状20-21
- 1.2.2 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实蝇识别21-23
- 1.2.3 小尺寸射频线圈设计方法研究的意义23-25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5-30
- 1.4 论文架构30-31
- 2 磁共振成像原理、射频线圈及相关设计方法和技术31-48
- 2.1 磁共振成像原理和系统硬件31-41
- 2.1.1 成像原理31-34
- 2.1.2 空间定位34-35
- 2.1.3 系统组成35-39
- 2.1.4 射频线圈39-41
- 2.2 目标场法41-42
- 2.3 流函数42-44
- 2.4 正则化方法44-47
- 2.5 本章小结47-48
- 3 磁共振成像小尺寸圆柱体射频线圈设计48-66
- 3.1 求解射频线圈表面的电流密度49-51
- 3.2 利用流函数离散电流密度表达式51-52
- 3.3 傅里叶系数的求解52-54
- 3.4 数值积分54-55
- 3.5 软件编程55-56
- 3.6 仿真结果与分析56-64
- 3.6.1 射频线圈尺寸变化仿真结果与分析56-58
- 3.6.2 λ_1 取值变化变化仿真结果与分析58-60
- 3.6.3 λ_2 取值变化变化仿真结果与分析60-64
- 3.7 本章小结64-66
- 4 磁共振成像小尺寸主动屏蔽射频线圈系统设计66-91
- 4.1 求解射频线圈表面的电流密度66-69
- 4.2 利用流函数离散电流密度表达式69-73
- 4.3 傅里叶系数的求解73-75
-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75-89
- 4.4.1 射频线圈系统尺寸变化仿真结果与分析75-79
- 4.4.2 λ_1 取值变化变化仿真结果与分析79-82
- 4.4.3 λ_2 取值变化变化仿真结果与分析82-89
- 4.5 本章小结89-91
- 5 总结与展望91-94
- 5.1 工作总结91-92
- 5.1.1 磁共振成像小尺寸圆柱体射频线圈设计91-92
- 5.1.2 磁共振成像小尺寸主动屏蔽射频线圈系统设计92
- 5.2 展望92-94
- 参考文献94-98
- 作者简历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枭禹,俎栋林,王卫东,包尚联;射频线圈的调谐和匹配(英文)[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2年02期
2 李超;;鸟笼式成象线圈的双谐振运算技术[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0年01期
3 张鞠成;徐冰俏;李霞;陶贵生;徐文龙;;磁共振成像交替阻抗微带线射频线圈仿真分析[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汪红志;谭智广;任朝晖;刘聪;张学龙;;台式核磁共振成像仪高灵敏微型射频线圈的研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8年01期
5 韩继钧;李岩;辛学刚;;射频线圈设计中盆腔组织对电磁场影响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3年04期
6 冯新科;梁陈;;磁共振软射频线圈维修[J];医疗装备;2008年06期
7 金玮;王龙辰;李斌;;磁共振射频线圈单元数对图像信噪比的影响[J];中国医疗设备;2012年08期
8 王龙辰;李斌;肖云峰;乔瑞华;;基于信噪差分比方法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在头颅血管造影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1年04期
9 昌仁民;核磁共振图像质量与各参数的调谐[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6年03期
10 张宏杰,宋枭禹,包尚联,俎栋林;磁共振成像射频线圈技术[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杰;李鲠颖;;低场永磁MRI系统的低通鸟笼式头线圈研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戚协;飞利浦欲挺进射频线圈市场[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本报通讯员 张方荣 本报记者 江瑜;研发核磁共振核心硬件填补国内空白[N];南京日报;2012年
3 记者 杨丽;美时拿到中国市场通行证[N];泰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辛学刚;术中磁共振射频线圈设计[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鞠成;磁共振射频线圈设计的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3年
2 李兴鑫;磁共振成像小尺寸射频线圈设计的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3 王迪;数值混合方法设计与优化磁共振射频线圈[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韩继钧;基于FDTD/MoM混合方法设计磁共振射频线圈[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黄绮华;高场和超高场MRI B_1场分布和SAR安全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42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84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