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大脑结构网络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大脑结构网络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脑结构网络 DTI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图论
【摘要】: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神经影像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脑的连接图谱对于了解我们的大脑如何工作至关重要。2005年,Salvador等第一次用图论的方法,构建了人脑功能网络,并发现其具“小世界”属性;2007年,Hagmann等第一次构建出了脑结构网络。随后脑网络与拓扑特性被广泛运用于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的研究。而对于SIVD(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的全脑结构连接及结构网络属性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SIVD患者脑结构网络与拓扑特性与正常人的差异。材料与方法连续入选本院神经内科2014年6月-2015年3月住院或门诊的SIVD患者22例,及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6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3.0T磁共振扫描,应用Matlab、PANDA和GRETNA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用解剖学自动标计模板(AAL)进行节点定义,提取每个区域内所有体素,通过既往研究设定的矩阵稀疏度(sparsity,Sthr)确定阈值T,计算聚集系数(Cp)、路径长度(Lp)等参数,确定SIVD患者和正常被试脑结构网络是否具有“小世界”网络属性。同时观测两组受试者全脑及局部网络拓扑参数,如模态、效率、度等之间的差异。结果在选取的阈值范围内,正常对照组和SIVD患者的脑结构网络均具有“小世界”属性。然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IVD患者全脑和局部的拓扑结构特性均有明显改变,主要位于静息态f MRI的默认网络部位(如内侧前额叶、楔叶和后扣带回/楔前叶)。结论SIVD患者的脑结构网络具有“小世界”属性。与正常人群相比,SIVD患者的网络节点参数存在明显改变,主要位于静息态f MRI的默认网络部位,为既往基于静息态f MRI的SIVD患者功能网络改变的研究提供了结构基础的依据。作为一种新的基于体素水平描述脑网络属性的分析方法,基于图论的脑结构网络研究可为探索SIVD的病理机制及观察其脑网络属性的改变提供一个新方向。
【关键词】:脑结构网络 DTI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图论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2;R743.3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3-4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1 前言7-8
- 2 材料和方法8-15
- 2.1. 一般资料8-9
- 2.2 病史收集9
- 2.3 影像采集及DTI图像预处理9-10
- 2.4 DTI脑结构网络构建10-12
- 2.5 网络属性参数12-14
- 2.6 统计学分析14-15
- 3 结果15-20
- 3.1 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15
- 3.2 全脑的拓扑结构功能15-16
- 3.3 SIVD患者的网络属性特征16-19
- 3.4 SIVD患者节点拓扑特性19-20
- 4 讨论20-23
- 4.1 SIVD患者的结构网络拓扑属性20
- 4.2 SIVD患者的网络节点参数改变20-23
- 4.3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工作展望23
- 5 结论23-25
- 参考文献25-29
- 综述29-38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舒然;程宇琪;许秀峰;;重性抑郁障碍的脑结构影像学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4年03期
2 皮埃;;变性脑病的预后[J];预防医学情报;1987年01期
3 杨甫德,吉中孚,,牛雅娟;脑结构及功能变化与精神症状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应[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5年05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花;凌雪英;陈卓铭;蔡梦娴;莫雷;;早期脑损伤者脑结构与功能可塑性及其机制探讨---个案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玉华;佛教的冥想改变脑结构[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许沁;记忆高下并不意味着智力高下[N];解放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操秀英 刘晓莹;“最强大脑”是可以练成的吗?[N];科技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晓丹;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大脑结构网络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匡翠立;阿尔茨海默氏患者脑结构网络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钱微;吸烟者脑结构的磁共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杨军义;乐观特质的脑结构基础及其对焦虑的作用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04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90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