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TI技术的健康成人胼胝体、扣带回、中脑白质纤维束密度随年龄变化关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DTI技术的健康成人胼胝体、扣带回、中脑白质纤维束密度随年龄变化关系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纤维束追踪 纤维束密度 年龄 成人
【摘要】: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定量探讨健康成人胼胝体、扣带回、中脑纤维束密度随年龄变化的关系。方法:将125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成五组(第一组16~30岁,20例;第二组31~45岁,34例;第三组46~60岁,24例;第四组61~75岁,22例;第五组76~90岁,25例),行3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获取脑T1和DTI图像。所有DTI数据经DTI Studio软件预处理并追踪得到脑白质纤维束,手工设置三个感兴趣区,即胼胝体、扣带回和中脑,统计各区的纤维束密度(fiber tract density,FD),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到了三个感兴趣区的纤维束走行,其中胼胝体区纤维束成辐射状分布,走行有向前、后、左、右方向;扣带回区纤维束走行大致为前、后方向;中脑区纤维束走行大致为上、下方向,追踪结果分别与它们各自的解剖学结构相一致。对三个区的纤维束密度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为:(1)胼胝体区,各年龄组的FD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胼胝体区纤维束密度逐渐降低。(2)扣带回区,各年龄组的FD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一组的左、右侧扣带回F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左、右区,各年龄组的FD相互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得到,左侧扣带回区FD随年龄增长的下降趋势大于右侧。(3)中脑区,各年龄组的FD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左、右区,各年龄组的F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胼胝体、扣带回区内FD明显降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量化指标FD可以用来了解脑白质纤维束的变化。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上海市医学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手术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数字医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纤维束追踪 纤维束密度 年龄 成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72102,81271670,81471758)
【分类号】:R445.2;R339.3
【正文快照】: 人脑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其软组织主要由灰质与白质组成。已有报道指出正常衰老与脑灰质、白质存在着密切关系,比如形态学分析发现人在正常衰老过程中,大脑额叶灰质[1]和白质[2]是体积下降最明显的脑部结构。目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常作为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心德,周绍慈,章森福,徐俊美;刺激兔尾核对扣带回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J];生理学报;1981年02期
2 陈汝艳;唐粉芳;;大鼠电针镇痛效果与扣带回前部(32区及其邻近)5-羟色胺水平的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2期
3 陈汝艳;唐粉芳;;大鼠电针镇痛效果与扣带回前部(32区及其邻近)5-羟色胺水平的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2期
4 王祖昌;卢碧林;章森福;;针刺对电刺激猫扣带回所引起的情绪指标的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3期
5 张鸣弦;赵铃辉;;大白鼠扣带回的纤维联系——来自丘脑和中脑的投射[J];解剖学报;1982年03期
6 吴敏范,滕国玺;扣带回的形态结构[J];解剖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7 吴敏范,滕国玺;扣带回与痛觉[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王艳,曹宇,汤浩,沈静;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投射到扣带回的神经元分布[J];解剖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9 王艳,曹宇,汤浩;大鼠扣带回与大脑皮质运动区的神经纤维联系[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1年03期
10 张善庆;孙心德;郏勇勤;徐俊美;章森福;;抑制扣带回单元放电的尾核头部神经元HRP微电泳法研究[J];解剖学报;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日辉;;扣带回对外周痛觉传入的认知及SSRI的调制作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本文编号:919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919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