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放射性肝损伤分子应答及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鼠放射性肝损伤分子应答及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放射性肝损伤 Kupffer细胞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NF-κBp65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放射性肝损伤(RILD)大鼠模型中的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变化,①找到减少放射性肝损伤作用和早期诊断损伤发生的生物标记分子以及引起相关信号通路改变的关键靶点;②分析并引发RILD的潜在机制和治疗RILD的潜在靶点。研究方法:利用单次照射总剂量20Gy建立SD大鼠放射性损伤模型。完成放疗后,观察大鼠存活情况和精神、活动、皮毛,体重以及饮食等状态,在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前检测大鼠体重变化。在放疗完成后3d,1,2,4,8,12周后分别取肝组织和血液样本。分析大鼠血清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以及IV型胶原(IV-C)的改变,用于分析放射性肝损伤后,肝纤维化的改变。HE染色和Masson染色法进行大鼠放射性肝损伤组织学分析,TUNEL试剂盒分析放射性肝损伤凋亡情况。免疫组化分析放射性肝损伤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放射性肝损伤细胞因子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放射性肝损伤细胞因子蛋白变化。分离,纯化并培养原代大鼠Kupffer细胞;免疫组化法鉴定Kupffer细胞表面标记F4/80表达。随机分为对照组,放射组和氯化钆组。MT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Caspase3凋亡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和Real-timePCR检测各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分泌变化。结果:1)接受照射总剂量20Gy的照射后,放射性肝损伤实验组大鼠的体重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放射性肝损伤实验组大鼠体重从放射结束后第2周就逐渐降低,一直持续至第12周研究结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放射性肝损伤组大鼠血清AST、ALT、ALP酶活性在受照射后第2周开始升高,照射后直至研究结束的第12周达到高峰(P0.05)。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意义;3)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以及IV型胶原(IV-C)在照射后,变化不显著;4)HE染色和Masson染色可见放射性肝损伤病理改变随放射后时间增加而明显;5)放射肝损伤后大鼠肝细胞凋亡增加;6)免疫组化显示TGF-β1,NF-κBp65,Smad4,Smad3,Smad7,TNF-α,CTGF在放射性肝损伤后都呈阳性表达,且随着放射完成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加更加明显;7)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GF-β1,NF-κBp65,Smad4,Smad3,Smad7,TNF-α,CTGF在放射性肝损伤后在不同时间点表达增加,且增加程度各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原代培养的Kupffer细胞具有典型的巨噬细胞特征,纯度高,经鉴定F4/80表达阳性;9)接受放射后可促进Kupffer细胞的增殖(P0.05);而应用Kupffer细胞抑制剂氯化钆作用后,Kupffer细胞增殖被抑制(P0.05)。接受照射可抑制Kupffer细胞Capase3的活性加(P0.05);而应用Kupffer细胞抑制剂氯化钆作用后,Kupffer细胞Capase3的活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在放射活化的Kupffer细胞中TGF-β1,NF-κBp65,Smad4,Smad3,Smad7,TNF-α,CTGF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氯化钆作用后,可抑制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表达,与照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Smads信号通路和NF-κB/p65信号通路参与调控放射性肝损伤。放射可引起Kupffer细胞增殖,活化。放射后激活Kupffer细胞可引起TGF-β1/Smads信号通路和NF-κB/p65信号通路活化。氯化钆的应用可有效抑制放射引起的Kupffer细胞活化,进而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和NF-κB/p65信号通路活化,从而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放射性肝损伤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放射性肝损伤 Kupffer细胞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NF-κBp65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0.55;R735.7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5-9
- 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前言13-20
- 第一部分 大鼠放射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20-36
- 1 材料与方法20-27
- 1.1 实验材料20-24
- 1.2 实验方法24-27
- 1.3 统计学分析27
- 2 结果27-31
- 3 讨论31-35
- 4 小结35-36
- 第二部分 大鼠放射性肝损伤的分子应答36-61
- 1 材料与方法36-45
- 1.1 实验材料36-40
- 1.2 实验方法40-45
- 1.3 统计学分析45
- 2 结果45-53
- 3 讨论53-60
- 4 小结60-61
- 第三部分 影响大鼠放射性肝损伤的分子应答机制的研究61-80
- 1 材料与方法61-65
- 1.1 实验材料61-63
- 1.2 实验方法63-65
- 1.3 统计学分析65
- 2 结果65-71
- 3 讨论71-79
- 4 小结79-80
- 结论80
- 创新性和展望80-81
- 致谢81-82
- 参考文献82-98
- 综述98-114
- 参考文献107-114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114-115
- 个人简历115-116
- 导师评阅表1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天明;安宁豫;;放射性肝损伤影像学研究现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 曲雅静;郑静晨;叶道斌;黎功;;放射性肝损伤的临床影像学研究概况[J];癌症进展;2008年04期
3 姜鹏,王义善,徐元强,于洪升;放射性肝损伤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研究现状[J];肿瘤防治杂志;2004年12期
4 李晓梅;姜玉华;张在云;孔德晓;孙殿水;于晓明;孙洪强;;放射性肝损伤的血清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年12期
5 李炯辉;刘莹;;养血疏肝方改善放射性肝损伤临床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2年12期
6 夏红强;邓琳;金冶宁;;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损伤及其保护的实验研究[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1年01期
7 沈钧康,蒋震,张彩元,黄文才,陆雪官,赵培峰,周剑影,陆之安;放射性肝损伤早期超微结构变化的初步观察[J];江苏医药;2004年12期
8 赵水喜;郑静晨;;放射治疗相关肝损伤的CT影像及其影响因素[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9 纪卫政;马艳;温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急性放射性肝损伤大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36期
10 高东伟;于甬华;;细胞因子与放射性肝损伤[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日胜;孙建忠;徐秀芳;王志康;丁文洪;程莉芬;林敏;;家兔急性放射性肝损伤~(31)P MRS能量代谢变化与病理改变相关性研究[A];2007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程纬;大鼠放射性肝损伤分子应答及机制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2 杜世锁;放射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申荣喜;氢生理盐水对大鼠放射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谷雪;放射性肝损伤中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2 冯玮;咖啡酸苯乙酯抗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娄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4 曲雅静;放射性肝损伤的生化、CT影像学及病理学改变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5 强铭;肝星状细胞活化在早期放射性肝损伤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0年
6 吕国士;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肝损伤MRI表现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7 姜鹏;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肝损伤的CT、MRI表现[D];青岛大学;2006年
8 黄文才;家兔早期放射性肝损伤MRI、SPECT及病理组织学相关分析[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32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932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