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仪主磁场性能评价体系
发布时间:2017-10-02 02:03
本文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仪主磁场性能评价体系
【摘要】: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使用磁共振成像仪来进行疾病的诊断。磁共振影像仪是医院中最经常使用和价格最高的医学诊断设备之一,在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诊断设备检测结果为诊断提供有力支持的同时,如果检测结果不准确,准确度低或失真严重就不能确保医疗诊断的准确性,病人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虽然相关部门出台了技术规范,但是到目前为止,对磁共振设备的质量监管和控制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不同仪器对同一设备的评价标准不一,评价结果不能实现互认。本文试图通过对磁共振成像仪主磁场性能指标的分析,寻找一种方法,建立磁共振成像仪主磁场性能评价体系,从而达到对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质量监管和质量控制的目的。本文首先分析了磁共振成像仪主磁场的性能,然后分析了各种磁场测量方法的特点,经过比较确定了使用核磁共振法对磁共振成像仪主磁场的性能指标进行测量。从核磁共振测量磁场的方案中选取一种进行评价装置的设计。对振荡器进行改进,使其满足磁共振成像仪主磁场性能测试的要求。设计对应探头,确定了探头样品种类以及为了缩短弛豫时间添加的顺磁离子的物质种类。由于测量时需要的探杆较长,为了解决长探杆对高频信号的阻碍作用,设计了一套网络,改善了长探杆的传输效应,解决了高频信号的传输难题。设计磁场调制电路和调制线圈,增加被测场的线宽,方便对共振频率的锁定,从而达到自动搜索与锁定的目的。为了解决仪器的便携问题,设计了频率测量电路,可以对核磁共振的频率进行测量。同时,将数据的记录处理单元也内置于机箱内部,方便测量结果的实时处理。经实验,所设计的频率计测量10-80MHz的信号时,相对不确定度可达3×10-7量级,可以满足对磁共振成像仪主磁场测量的要求。使用本装置对一台永磁材料构成的主磁场进行测量,最终得到的测量结果为:50B0.739031(1 1.23 10)T-= + ′;k=2。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仪 质量监管 质量控制 评价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磁共振成像仪的发展11-12
- 1.3 研究目的与现状12-15
- 1.4 研究意义15
- 1.5 文章内容安排15-17
- 第2章 磁共振成像仪主磁场性能评价装置的设计17-40
- 2.1 核磁共振原理17-20
- 2.1.1 原子核的运动17-19
- 2.1.2 核磁共振信号的产生19-20
- 2.2 核磁共振信号检测装置20-23
- 2.2.1 核磁共振吸收法20-21
- 2.2.2 核磁感应法21
- 2.2.3 流水式预极化法21-22
- 2.2.4 设计方案的确定22-23
- 2.3 探头的设计方案23-25
- 2.3.1 探头材料选择23-24
- 2.3.2 探头测量方案选择24-25
- 2.4 抑制网络的设计25-31
- 2.4.1 探杆模型建立25-28
- 2.4.2 传输线问题的解决方法28-30
- 2.4.3 频率搜索范围的扩展30-31
- 2.5 边缘振荡器设计31-33
- 2.6 自动搜索锁定装置33-36
- 2.6.1 自动搜索锁定装置设计原理33-34
- 2.6.2 频率搜索电路34
- 2.6.3 频率锁定电路34-36
- 2.6.4 磁场调制电路设计36
- 2.7 测量显示部分36-40
- 2.7.1 频率测量电路设计36-38
- 2.7.2 上位机设计38-40
- 第3章 磁共振成像仪主磁场性能评价体系的建立40-43
- 3.1 外围辅助结构的设计40-42
- 3.2 磁共振成像仪主磁场性能评价体系42-43
- 第4章 测量流程以及数据分析43-50
- 4.1 测量流程43
- 4.2 测量数据43-46
- 4.3 数据分析46-50
- 4.3.1 实测数据的不确定度47
- 4.3.2 内置频率计的测量不确定度47-48
- 4.3.3 探头对磁场的影响48
- 4.3.4 温度变化引起的不确定度48
- 4.3.5 γp值的不确定度48-50
- 第5章 总结50-51
- 参考文献51-54
- 附录54-55
- 致谢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利平,张海涛;原子物理理论在核磁共振中的应用[J];长沙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郑清明;核磁共振磁场测量仪的自动搜索及快速跟踪系统[J];电测与仪表;1986年01期
3 陈夏生;郑南生;;场效应管边缘振荡器探头[J];福建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4 倪萍;陈自谦;;MRI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8年03期
5 阮萍;核磁共振成像及其医学应用[J];广西物理;1999年02期
6 白静方,王兆和;新型强振荡核磁共振磁场测量仪[J];电测与仪表;1984年07期
7 钱凤治;一种微机控制的核磁共振磁强计自动控制系统[J];电测与仪表;1986年07期
8 项仕标;核磁共振及其实验演示[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9 丁丽,敖聪聪;现代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在新药创制中的应用[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2年02期
10 张晓玲;;医学计量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956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95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