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低强度脉冲超声 超声造影 周围神经 再生 雪旺细胞
【摘要】:目的探索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 LIPUS)照射是否促进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 SCs)及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自体神经翻转移植术后轴突的生长,寻求最佳超声照射剂量,同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250mW/cm2,500mW/cm2和750mW/cm2三个强度的LIPUS照射体外培养的SCs,每天一次,每次5分钟,在照射的第1、2、3、5、7天,分别用S100免疫荧光染色法及CCK8法检测LIPUS照射后SCs的生长及增殖情况;RT-PCR技术检测S100、GFAP、CNTF、BDNF的表达水平。2.建立SD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自体神经翻转移植模型,术后分别应用上述三个强度LIPUS经皮照射移植处的坐骨神经,隔天一次,每次5分钟,持续照射2-12周,通过坐骨神经功能恢复评价、超声造影肌肉灌注评价、电生理评价、NF200免疫荧光法染色、再生有髓鞘神经半薄切片后甲苯胺蓝染色、再生有髓鞘神经超薄切片后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腓肠肌肌肉湿重恢复率、大鼠腓肠肌横截面Masson染色及肌纤维横截面积比较、Western blot法检测腓肠肌NF-κB p65表达等方法评价超声对移植神经生长的作用。3.超声引导下将温度探针放入SD大鼠坐骨神经周围,监测250mW/cm2, 500mW/cm2和750mW/cm2三个不同强度LIPUS经皮照射坐骨神经5分钟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结果1.普通光镜和S100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均显示:接受照射第2天,实验组的SCs数量均多于对照组,低剂量组最多。CCK8检测结果如下:照射第1天,各组SCs增殖无明显差异(P0.05);照射第3、5、7天,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细胞增殖均明显高于高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2.照射第3天和第7天,实验组S100、CNTF、BDN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低剂量组最高,实验组GFAP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低剂量组最低。3.第2周起低剂量组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第4周起低剂量组的PI和AUC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第12周时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动作电位波幅峰值和电生理曲线下面积的恢复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以低剂量组最高(P0.05)。第12周时低剂量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的密度、厚度及轴突直径均最大(P0.05)。第8周时低剂量组轴突生长最快。低剂量组的腓肠肌肌肉湿重恢复率和肌纤维横截面积均大于其他组(P0.05)。从第4周起低剂量组腓肠肌NF-κB p65表达均低于其他各组。各组PI和AUC与动作电位波幅峰值和电生理曲线下面积的恢复指数呈高度线性正相关(r均0.70),与腓肠肌NF-κB p65表达呈高度线性负相关(r绝对值均0.70)。4.三个剂量实验组在照射起点时、终点时的即刻温度及治疗过程中最高温度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三个剂量LIPUS照射能促进SCs的生长、增殖、表型及分泌功能,也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自体神经翻转移植术后的轴突生长,以250mW/cm2组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三种不同剂量LIPUS照射坐骨神经时局部温度变化不明显,热效应不是其治疗作用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低强度脉冲超声 超声造影 周围神经 再生 雪旺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5.1;R745
【目录】:
- 缩略词表6-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2
- 前言12-14
- 第一部分 不同剂量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离体雪旺细胞增生的研究14-35
- 引言14-15
- 实验一 不同剂量低强度脉冲超声对离体雪旺细胞生长及增殖的促进作用15-25
- 实验材料15-17
- 实验方法17-20
- 实验结果20-23
- 讨论23-24
- 结论24-25
- 实验二 不同剂量低强度超声对雪旺细胞表型及分泌功能的促进作用25-35
- 实验材料25-27
- 实验方法27-30
- 实验结果30-33
- 讨论33-34
- 结论34-35
- 第二部分 不同剂量低强度超声促进移植段周围神经轴突再生的研究35-75
- 引言35-36
- 实验一 不同剂量低强度超声促进移植段周围神经轴突再生的研究36-69
- 实验材料36-39
- 实验方法39-45
- 实验结果45-66
- 讨论66-69
- 结果69
- 实验二 不同剂量低强度超声在促进移植段神经轴突再生时温度变化的研究69-75
- 实验材料70
- 实验方法70-71
- 实验结果71-74
- 讨论74
- 结论74-75
- 综述75-91
- 参考文献83-91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91-93
- 致谢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忠英;周围神经损伤诊治失误18例分析[J];中医正骨;2002年06期
2 汪瑞东,武从显,汪爱群;综合治疗慢性周围神经损伤[J];河南医药信息;2003年02期
3 顾玉东;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水平[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年01期
4 李志勇,杨象民,王树荣;中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4年03期
5 顾玉东;周围神经损伤诊治的几个基本问题[J];医学临床研究;2004年05期
6 李文军,顾玉东;周围神经损伤后手部感觉恢复的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4年05期
7 郑林丰;易西南;;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与修复的哲学启示[J];创伤外科杂志;2006年01期
8 刘小林;;我国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研究现状与趋势[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年09期
9 颜华;张惠佳;;中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8年08期
10 刘恒;曹瑞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周围神经损伤[J];广东医学;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佩君;蒋斌;王美芬;陈凯敏;;四肢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李卓东;苏佳灿;曹烈虎;张春才;;地震中周围神经损伤的野战诊治体会[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3 张晓杰;;周围神经损伤的护理[A];吉林省护理学会外科学护理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姜加权;陈金华;;猪周围神经损伤影像技术探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傅炳峨;黄耀添;胡蕴玉;殷琦;;晚期周围神经损伤的退变与再生实验和临床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陈银海;赖蕴珠;姚红华;;周围神经损伤的强度时间曲线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周丰慧;;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陈银海;赖蕴珠;姚红华;;周围神经损伤的强度时间曲线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陈海啸;;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研究进展[A];2005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张晓茹;;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11例[A];肢体伤残康复与护理学术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山东青岛 戴源;周围神经损伤早期的康复[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2 张中桥;晚期周围神经损伤有修复价值[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教授 姜玉武;周围神经损伤须及时综合治疗[N];健康报;2008年
4 上海长海医院康复医学科 翟金萍;周围神经损伤的生物反馈疗法[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5 整理 马善治 刘渝松;右前臂周围神经损伤案[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朱国旺;使羊周围神经再生8.5厘米[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刘道安;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有促进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通讯员 张献怀;神经断了可以移植修复[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飞;神经寄养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和分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蒋文莉;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3 何纯青;地震后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分级诊治及晚期手术治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4 张伟;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长节段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5 佟帅;针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机理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杨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桂石;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化的动态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8 孙鸿斌;Ca~(2+)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杜旭;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导向因子的影响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殷琦;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肌肉运动终板退变及再生的临床、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文冠;新鲜羊膜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徐成毅;不同长度聚乳酸膜小间隙缝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3 张赛;补阳还五汤防治周围神经损伤导致运动障碍的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王冠;三种物理方法促进兔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何纯青;5.12汶川地震所致周围神经损伤的调查与治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6 高杨;微波对实验性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7 刘燕荣;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系统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8 李洪梅;针康法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徐锦芳;天然细胞生长调控因子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和修复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申琳;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86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98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