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血清叶酸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12:16

  本文关键词:血清叶酸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随着宫颈癌筛查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宫颈癌发生率已有显著下降,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仍然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以其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众所周知,宫颈癌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已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发生的主要原因,但是绝大多数的CIN可以自行消退,因此除了HPV感染,尚有一些其他的协同因素影响宫颈病变的发展。最新研究表明体内叶酸缺乏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血清中的叶酸浓度,探索叶酸缺乏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为CIN病变寻找潜在的协同因素,为宫颈癌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山西省介休市妇幼保健中心体检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为20岁至65岁已婚女性,填写调查问卷,行宫颈脱落细胞学(TCT)检查,排除宫颈腺细胞异常者,TCT结果ASCUS及以上者行HPV-DNA分型检测及阴道镜检下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细胞学检查结合病理学诊断确定入组情况,细胞学为ASCUS及以上但病理检查结果正常者作为对照(362例),病理学诊断结果LSIL组(288例)、HSIL组(82例)为实验组,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用Beckman Coulter Access自动发光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测血清叶酸水平。结果:1.年龄、吸烟与否、初潮年龄、绝经状态、首次性生活年龄在对照组、LSIL组、HSIL组间无差异,高危型HPV感染(2c=92.274,P0.001)、分娩次数(2c=6.413,P=0.040)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照组、LSIL组和HSIL组血清叶酸浓度分别为18.86±10.12,17.41±9.00,15.75±6.58nmol/L(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14.720,P=0.001)。其中,LSIL组和HSIL组的血清叶酸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01),LSIL组的血清叶酸浓度高于HSIL组(P0.001)。3.对CIN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对照组为参照,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HPV为阴性相对于阳性而言,该个体成为LSIL的可能性为成为对照组的0.706倍,当分娩次数≥3次相对于3次而言,该个体成为LSIL的可能性为成为对照组的1.620倍,当血清叶酸升高1个单位时,该个体成为LSIL的可能性为成为对照组的0.975倍;以对照组为参照,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HPV为阴性相对于阳性而言,该个体成为HSIL的可能性为成为对照组的0.088倍,当分娩次数≥3次相对于3次而言,该个体成为HSIL的可能性为成为对照组的1.440倍,当血清叶酸升高1个单位时,该个体成为LSIL的可能性为成为对照组的0.928倍。4.血清叶酸与高危型HPV感染、分娩次数的交互作用分析:?相比HPV阴性的高水平叶酸组,HPV阳性的低水平叶酸组患病风险为3.848倍,而高水平叶酸组患病风险仅为1.819倍。?相比分娩次数小于3次的高水平叶酸组,分娩次数在3次以上的低水平叶酸组患病风险为2.680倍,而高水平叶酸组患病风险仅为1.599倍。结论:血清叶酸缺乏与CIN病变有关,随着CIN病变程度的加深,血清叶酸水平逐渐降低。高水平叶酸是CIN的保护因素,低水平叶酸可能通过与相关因素协同作用促进CIN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叶酸 HPV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3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10-11
  • 前言11-13
  • 1 对象与方法13-17
  • 1.1 研究对象13-14
  • 1.2 实验材料14-15
  • 1.3 实验方法15-16
  • 1.4 统计学方法16-17
  • 2 结果17-22
  • 2.1 一般情况17-18
  • 2.2 血清叶酸水平在各组中的差异18-19
  • 2.3 CIN的危险因素19-21
  • 2.4 血清叶酸与HPV、分娩次数的交互作用分析21-22
  • 3 讨论22-25
  • 3.1 叶酸缺乏致CIN的可能机制22-23
  • 3.2 叶酸、高危型HPV感染与CIN的关系23-24
  • 3.3 叶酸、分娩次数与CIN的关系24-25
  • 4 结论25-26
  • 参考文献26-29
  • 综述29-38
  • 参考文献34-38
  • 致谢38-39
  •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39-40
  • 个人简历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可燕;宣仲英;边丹秀;陈瑜;;淑宁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6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年08期

2 高冬梅;才华;;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分析[J];工企医刊;2008年04期

3 李涛;;宫颈上皮内瘤变防治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28期

4 邢大宏;;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的关系及高危因素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09年21期

5 贺锦曦;李爱禄;饶靖红;李纯孝;;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38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年30期

6 倪少纯;;宫颈上皮内瘤变12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年12期

7 周桂芝;;宫颈环形电切除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50例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10期

8 ;环透热切除术有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年10期

9 常青,任玉香,龙玲,梁志清;8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2期

10 郑巧荣,崔金全,程艳;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胸苷酸磷酸化酶表达[J];医药论坛杂志;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瑞霞;杨丽;;38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戴志琴;吴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处理[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马建婷;邵华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的关系[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俞梅;朱兰;郎景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研究[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赵丽芬;黄悦来;武晓敏;;宫颈环切术对2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价值[A];2005年浙江省妇产科学暨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林群;;宫颈上皮内瘤变56例病例分析[A];第二届西部地区(12省区)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陈凤娣;朱华;胡燕;;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的临床研究[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费何;;对比增强超声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初探[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9 吴玉宁;;宫颈上皮内瘤变30例临床病理分析[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10 张淑兰;;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进展[A];东北三省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丽;人乳头瘤病毒整合状态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2 陈煜\,

本文编号:334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34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