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及其相关致病分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8 20:05
目的:假性软骨发育不全(PSACH)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率约为1/30000,与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基因突变相关,其特征是短肢型侏儒、鸭步态和早发性骨关节炎等。患者通常在出生时身高和体重无异常,在18-24个月左右出现生长迟缓,成年个体身高通常在82-130厘米之间。临床中,针对PSACH尚无有效的干预手段。COMP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编码COMP蛋白。COMP蛋白是一种细胞外基质糖蛋白,是血小板反应蛋白家族成员之一。COMP蛋白,由5个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有一个N端结构域、四个表皮生长因子区、七个T3重复区和一个羟基末端球状区(CTD)。T3重复区和CTD区富含钙离子结合位点,在蛋白质折叠中起主导作用。在已经发现的200多个导致PSACH的突变中,85%位于T3重复区,15%位于CTD区。电镜研究发现,T3区域突变引起的PSACH患者软骨细胞粗面内质网(ER)中积聚了大量突变的COMP蛋白和其他细胞外基质蛋白,进而引起内质网应激,导致软骨细胞过早凋亡,引发软骨内骨形成受损。目前,CTD区域突变引起的PSACH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拟...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疾病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1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0 研究对象
2.1 主要试剂及耗材
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基因组DNA提取与Sanger测序
2.3.2 变异位点致病性评价
2.3.3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2.3.4 囊胚活检
2.3.5 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
2.3.6 多重PCR扩增目标区域
2.3.7 高通量测序
3 结果
3.1 患者家系基因分析
3.2 文献与数据库检索分析
3.3 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
3.4 变异位点致病性分类
3.5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结果分析
3.6 胚胎移植与妊娠结局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疾病特异性干细胞系的建立
1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试剂及耗材
2.3 主要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Men SCs的分离及培养
2.4.2 Men SCs的鉴定
2.4.3 Men SCs体外诱导重编程
2.4.4 iPS细胞的培养
2.4.5 iPS细胞鉴定
2.4.6 基因组DNA提取与Sanger测序
3 结果
3.1 PSACH源 Men SCs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
3.2 PSACH源 i PS细胞株的建立
3.3 PSACH源 i PS细胞株的鉴定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疾病相关致病分子机制研究
1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0 研究对象
2.1 主要试剂及耗材
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增殖和凋亡检测
2.3.2 实时荧光定量PCR
2.3.3 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率计算
2.3.4 TUNEL凋亡检测
2.3.5 电镜
2.3.6 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分析
2.3.7 数据统计
3 结果
3.1 PSACH与 WT源 Men SCs的特点
3.2 PSACH与 WT源 Men SCs成软骨分化情况比较
3.3 PSACH与 WT源 Men SCs成软骨分化内质网应激水平比较
3.4 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罕见假性软骨发育不全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基因突变一例[J]. 罗国晶,唐学阳,田丽,陈香,万珊,余希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7(12)
本文编号:3649441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疾病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1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0 研究对象
2.1 主要试剂及耗材
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基因组DNA提取与Sanger测序
2.3.2 变异位点致病性评价
2.3.3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2.3.4 囊胚活检
2.3.5 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
2.3.6 多重PCR扩增目标区域
2.3.7 高通量测序
3 结果
3.1 患者家系基因分析
3.2 文献与数据库检索分析
3.3 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
3.4 变异位点致病性分类
3.5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结果分析
3.6 胚胎移植与妊娠结局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疾病特异性干细胞系的建立
1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试剂及耗材
2.3 主要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Men SCs的分离及培养
2.4.2 Men SCs的鉴定
2.4.3 Men SCs体外诱导重编程
2.4.4 iPS细胞的培养
2.4.5 iPS细胞鉴定
2.4.6 基因组DNA提取与Sanger测序
3 结果
3.1 PSACH源 Men SCs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
3.2 PSACH源 i PS细胞株的建立
3.3 PSACH源 i PS细胞株的鉴定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疾病相关致病分子机制研究
1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0 研究对象
2.1 主要试剂及耗材
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增殖和凋亡检测
2.3.2 实时荧光定量PCR
2.3.3 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率计算
2.3.4 TUNEL凋亡检测
2.3.5 电镜
2.3.6 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分析
2.3.7 数据统计
3 结果
3.1 PSACH与 WT源 Men SCs的特点
3.2 PSACH与 WT源 Men SCs成软骨分化情况比较
3.3 PSACH与 WT源 Men SCs成软骨分化内质网应激水平比较
3.4 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罕见假性软骨发育不全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基因突变一例[J]. 罗国晶,唐学阳,田丽,陈香,万珊,余希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7(12)
本文编号:3649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6494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