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低剂量节拍化疗对卵巢癌细胞SKOV3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7-05-16 11:02

  本文关键词:低剂量节拍化疗对卵巢癌细胞SKOV3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高侵袭性恶性肿瘤细胞所具有的自我血供的微循环结构。本实验通过对荷人卵巢上皮性癌SKOV3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行不同模式的顺铂(DDP)化疗获取移植瘤原代细胞,比较接受低剂量节拍化疗(low-dose metronomic chemotherapy,LDM)和最大可耐受剂量化疗(maximum tolerated dose chemotherapy,MTD)后SKOV3移植瘤原代细胞形成VM的能力、增殖力及侵袭力,同时分析不同化疗模式对干细胞标记物CD133、ALDH1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比较CD133+ALDH1+和CD133-ALDH1-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差异,以探讨不同模式化疗对卵巢癌SKOV3细胞形成VM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并分组化疗:体外培养SKOV3细胞,将1×107个细胞接种于雌性裸鼠右侧的大腿皮下,建立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2周后选取3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成三组:LDM组给予DDP1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18次;MTD组给予DDP3mg/kg腹腔注射,每3日1次,共6次;对照组给与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18次。2制备并培养肿瘤原代细胞:化疗结束后3-7天分批处死裸鼠,剥出肿瘤经胶原酶消化、研磨、过滤、离心、洗涤,制得单细胞悬液,常规培养72小时后获得肿瘤原代细胞。3三维细胞培养(three-dimensional cell culture,3DCC)观察比较细胞形成VM的能力:将三组原代细胞的单细胞悬液调整密度至5×104个/ml,接种到3DCC模型,利用倒置显微镜连续动态观察VM开始形成的时间和最终形成密度,并计数血管生成拟态密度(vasculogenic mimicry density,VMD)。实验重复3次,并拍照记录。4 MTT实验检测三组原代细胞的增殖能力。5利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三组原代细胞的侵袭力。6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三组原代细胞中CD133、ALDH1蛋白的表达情况。7流式细胞分选(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分选细胞:培养MTD组原代细胞至足够数量,使用CD133、ALDH1抗体依次标记原代细胞,采用FACS分离获得两群细胞:荧光表达较强的细胞群为CD133+ALDH1+细胞,荧光表达较弱的细胞群为CD133-ALDH1-细胞。8 3DCC观察比较形成VM的差异:将分选得到的CD133+ALDH1+细胞以5×104个/ml的密度,CD133-ALDH1-细胞以5×104个/ml和1×105个/ml的密度,分别接种到3DCC模型培养并观察比较其形成VM的不同。9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时多重比较采用S-N-K法;方差不齐时采用Dunnett’s T3法。以α=0.05为检验水准,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 LDM较MTD模式化疗更明显的抑制SKOV3原代细胞在3DCC模型中VM的形成。3DCC比较三组原代细胞形成VM能力,连续动态观察形成VM情况,记录最初形成VM的时间:MTD组6小时,对照组9小时,LDM组12小时;接种后48小时形成VM数量不再变化,计数VMD:MTD组27.60±9.55个/视野,对照组18.67±4.97个/视野,LDM组11.20±2.59个/视野,三组的VM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761;P=0.000)。2 LDM较MTD模式化疗可明显抑制SKOV3原代细胞的增殖能力。MTT检测不同化疗模式对原代细胞增殖的影响。MTT生长曲线表明从第3天开始MTD组高于对照组和LDM组(F=5.738;P=0.018);S-N-K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和LDM组至第5天增殖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853)。3 MTD模式化疗提升原代细胞侵袭力,LDM模式化疗则降低其侵袭力。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结果表明:MTD组细胞穿膜数为(156.93±22.77),对照组为(112.13±16.59),LDM组为(87.33±19.58),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570;P=0.000)。4 MTD模式化疗可使SKOV3原代细胞中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ALD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上升。Westernblot检测结果提示:三组间CD133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51;P=0.006),S-N-K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对照组和LDM组之间总体均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37);三组间ALDH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323;P=0.000),对照组和LDM组之间总体均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17)。5 FCAS结果因Westernblot结果提示MTD组CD133、ALDH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LDM组显著升高,故培养MTD组细胞至足够数量后进行分选,分选采用CD133抗体和ALDH1抗体的双重标记。读取FCAS结果:CD133+ALDH1+所占比例约为1.82%,CD133-ALDH1-所占比例约为79.25%。6低密度的CD133+ALDH1+细胞在6小时即可形成大量VM,而高密度CD133-ALDH1-细胞24小时仅能形成少量VM。将FCAS分选所得细胞以5×104个/ml的密度接种时,CD133+ALDH1+细胞6小时左右形成VM,CD133-ALDH1-细胞48小时仍未形成VM;以1×105个/ml的密度接种CD133-ALDH1-细胞24小时仅形成少量VM。结论:1在累计药物剂量相同的情况下,经MTD模式化疗的SKOV3肿瘤原代细胞比经LDM模式化疗的具有更强的VM形成能力、增殖力及侵袭力。2经MTD化疗后原代细胞中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ALDH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提示传统的MTD化疗模式可富集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这些细胞可能会影响肿瘤的血供并导致其不良预后。相对而言,LDM模式较少富集肿瘤干细胞,可能会较MTD模式化疗更为有效和减少复发。
【关键词】:卵巢上皮性癌 低剂量节拍化疗 最大可耐受剂量化疗 血管生成拟态 三维立体培养 流式细胞分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31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英文缩写11-12
  • 前言12-13
  • 材料与方法13-26
  • 结果26-28
  • 附图28-35
  • 附表35-37
  • 讨论37-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2
  • 综述 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现状42-51
  • 参考文献46-51
  • 致谢51-52
  • 个人简历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诗武,高欣;血管生成拟态和血管生成及其意义[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3年03期

2 孙保存,张诗武,倪春生,刘志勇,戚红,张丹芳;377例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5年02期

3 苏敏;尧良清;丰有吉;金惠铭;;肿瘤微循环的新形式——血管生成拟态[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6年01期

4 杜珂;龚志敏;陈怀云;;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10年04期

5 张元松;赵晖;;胃癌肉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拟态观察[J];中外医疗;2010年30期

6 姬海宁;辛彦;肖玉平;;血管生成拟态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年21期

7 李聪;陈银生;陈忠平;;血管生成拟态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1年04期

8 张凡;孙保存;赵秀兰;常永霞;;小鼠黑色素瘤移植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时空变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孙保存;张诗武;赵秀兰;郝希山;;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分子机制初步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5年09期

10 黄海波;韩振国;辛华;;血管生成拟态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孟立祥;荚卫东;许戈良;李建生;黄河;高群;马金良;;肝癌细胞血管生成拟态体外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陈忠平;;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分子靶点探讨[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岳伟英;陈忠平;;星形胶质细胞肿瘤中有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现象吗?[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4 陈忠平;;胶质瘤中的血管生成拟态现象和意义[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张诗武;孙保存;张丹芳;郭华;赵秀兰;;黑色素瘤细胞线形程序性坏死与血管生成拟态之间关系的形态学观察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陈银生;陈忠平;;胶质瘤干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分子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孙保存;张诗武;赵秀兰;倪春生;刘岩雪;邱志强;郝希山;;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分子机制初步研究[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8 李熳;谷彦军;张丹芳;赵秀兰;孙保存;;胃腺癌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相关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9 孙保存;;肿瘤血管生成拟态:进展与挑战[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教育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道安 李运红 赵迎;恶性肿瘤血供方式新发现——血管生成拟态[N];健康报;2006年

2 刘道安 李运红 赵迎;双向分化恶性肿瘤存在血管生成拟态[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记者 冯国梧 通讯员 李运红赵迎;恶性肿瘤血道转移之谜揭开[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勇;恶性神经上皮肿瘤的血管生成拟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王巍;血管生成拟态在喉癌中的临床意义分子机制的初步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3 杜静;缺氧在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4 刘文斌;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及分子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5 朱芳;PI3K作为抗肺癌血管新生和血管生成拟态共同靶点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凌耿强;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沉默抑制U251MG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7 黄敏;mTOR经HIF-1α调控脑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8 秦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前列腺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前列腺癌骨转移相关机制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阮莎莎;Semaphorin4D对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及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李建文;HIF-1α抑制剂YC-1对缺氧条件下U87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芬;卵巢癌SKOV3中Holoclone细胞的特性及其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能力[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琳;低剂量节拍化疗对卵巢癌细胞SKOV3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杨峥;食管鳞癌血管生成拟态初步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0年

4 张凡;小鼠黑色素移植瘤模型中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时空变化及其分子机制的初步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5 胡晔;大鼠诱发性肝癌模型中血管生成拟态现象观察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6 董娜;肺癌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及与凋亡关系的初步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7 孟康;沖鱼软骨多糖对小鼠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的时空变化及相关因子的影响[D];辽宁医学院;2013年

8 张诗武;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分子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9 安丹;E-钙粘蛋白在肝细胞肝癌血管生成拟态中的表达[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周腾;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低剂量节拍化疗对卵巢癌细胞SKOV3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70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4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