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IVF-ET双胎妊娠的风险分析及分挽方式选择

发布时间:2017-05-29 12:02

  本文关键词:IVF-ET双胎妊娠的风险分析及分挽方式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分析IVF-ET双胎妊娠的风险及不同分娩方式的母儿结局。方法:一、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12月在我院分娩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孕妇(其中双胎106例为A组,单胎148例为B组)及同时段的自然妊娠孕妇(其中双胎54例为C组,随机抽样的单胎122例为D组)。比较IVF-ET妊娠中(A组)不同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情况;比较IVF-ET妊娠与自然妊娠的(1)剖宫产率及孕产妇晚期先兆流产及早产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1分钟Apgar评分,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及转NICU发生率;二、前瞻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规律产检并分娩的足月、初产、第一胎为头位、胎膜完整的IVF-ET双胎妊娠孕妇122例,其中15例用采双球囊导管(球囊引产组),评价其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并与缩宫素引产17例(缩宫素引产组),拒绝试产选择剖宫产的41例(选择剖宫产组)和自然临产49例(自然临产组)比较各自的母儿结局。结果:一、(1)IVF-ET双胎妊娠中剖宫产组及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出血率分别为27.8%和18.5%(P0.05),但剖宫产组的产后出血量显著多于阴道分娩组(P0.05);(2)①A组的剖宫产率高于B组(P0.05);B组的剖宫产率高于D组(P0.05);②A组的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产前贫血的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0.05);③B组的产后出血率高于D组(P0.05);④A组的晚期先兆流产及早产发生率高于B组,其中32-33+6周和34-36+6周的早产发生率亦分别高于B组(P0.05);(3)A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转NICU率高于B组(P0.05)。二、(1)球囊引产组阴道分娩率为80%,缩宫素引产组和自然临产组分别为58.8%和44.9%。(2)球囊引产组活跃期(4-10cm)明显短于自然临产组和缩宫素引产组(P0.05);诱发临产时间、至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缩宫素引产组(P0.05),新生儿体重高于自然临产组(P0.05),产后2小时出血量少于缩宫素引产组(P0.05)。结论:IVF-ET双胎妊娠孕妇存在孕产期并发症多,剖宫产率高等特点。应提倡单囊胚移植;对于第一胎为头位的IVF-ET双胎足月妊娠,应充分阴道试产,可用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以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儿结局。
【关键词】:IVF-ET 双胎妊娠 双球囊导管 宫颈成熟 引产 剖宫产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4.8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1 引言11-12
  • (第一部分)12-23
  • 2 资料与方法12-13
  •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12
  • 2.2 IVF-ET妊娠组与自然妊娠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及可比性分析12
  • 2.3 研究方法12
  • 2.4 统计学方法12-13
  • 3 结果13-19
  • 3.1 四组孕产妇的并发症比较13-14
  • 3.2 四组孕产妇的晚期先兆流产及早产发生率的比较14-15
  • 3.3 四组产妇剖宫产指征15-17
  • 3.4 四组产妇剖宫产率的比较17-18
  • 3.5 IVF-ET双胎妊娠组(A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情况18
  • 3.6 四组新生儿一般情况及并发症的比较18-19
  • 4 讨论19-23
  • 4.1 IVF-ET双胎妊娠孕妇一般情况评估20
  • 4.2 IVF-ET双胎妊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
  • 4.3 IVF-ET双胎妊娠与晚期先兆流产和早产20-21
  • 4.4 IVF-ET双胎妊娠与产前贫血21
  • 4.5 IVF-ET双胎妊娠与产后出血21-22
  • 4.6 IVF-ET双胎妊娠分娩方式选择与新生儿结局22-23
  • 结论23
  • (第二部分)23-32
  • 2 材料与方法23-26
  • 2.1 材料23
  • 2.2 病例来源23
  • 2.3 球囊纳入标准23-24
  • 2.4 球囊排除标准24
  • 2.5 分组方法24-25
  • 2.6 研究方法25
  • 2.7 促宫颈成熟评定标准25-26
  • 3 结果26-29
  • 3.1 四组产妇的基本情况26
  • 3.2 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情况26
  • 3.3 两种引产阴道分娩情况比较26-27
  • 3.4 三组产妇转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指征27-28
  • 3.5 四组产妇结局比较28
  • 3.6 四组新生儿结局比较28-29
  • 4 讨论29-31
  • 4.1 IVF-ET双胎妊娠特点29-30
  • 4.2 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及引产应用于IVF-ET双胎妊娠引产的可行性30
  • 4.3 IVF-ET双胎妊娠产妇中的引产方法选择30-31
  • 5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6
  • 致谢36
  • 文献综述36-40
  • 参考文献38-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明;;超声预测双胎妊娠出生体重差异[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6年10期

2 李春华;;双胎妊娠的临床分析与处理[J];中外医疗;2010年04期

3 樊晶;;双胎妊娠中的有创诊断程序[J];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2010年02期

4 吴晓云;30例双胎妊娠分娩中监护的体会[J];中国基层医学;1995年S1期

5 初虹,崔顺喜,许莲花;双胎妊娠误诊为单胎妊娠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年02期

6 杨晓萍,许淑金;1例双胎妊娠纸样儿报告[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年07期

7 王玉梅;双胎妊娠脐带互结成袢1例[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年04期

8 王金仙,林峰;一侧宫角双胎妊娠术前诊断一例[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年07期

9 杨峰;双胎妊娠分娩方式41例分析[J];重庆医学;2000年01期

10 陈冬妹;双胎妊娠77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喻;穆世刚;安培丽;;异常双胎妊娠的超声诊断[A];第九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任雪娟;;双胎妊娠89例临床分析[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黄引平;;双胎妊娠中的特殊并发症及临床诊治[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4 程莹;;86例双胎妊娠的临床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施静芳;赵欣;;双胎妊娠102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产科热点问题研讨会及第一届全国产科主任论坛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施铮铮;朱华;周凯;;双胎妊娠一胎死亡13例临床分析[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黄引平;;双胎妊娠的规范监测和处理[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产科会场(产科学组、妊高症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8 刘超斌;易劲松;卢芳;王梅英;;双胎妊娠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7例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刘超斌;易劲松;卢芳;王梅英;;双胎妊娠并发妊高征67例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10 梁爱兰;;155例双胎妊娠孕晚期并发症分析[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兴肖;诊治恰当 双胎妊娠有惊无险[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2 周光洪;怀了双胞胎应注意什么[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刘新晖;多胎多福吗?[N];大众卫生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陶志云;双胎妊娠对子宫牵张力影响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朱婷;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母儿结局影响的临床分析[D];东南大学;2015年

3 侯丽;IVF-ET双胎妊娠的风险分析及分挽方式选择[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曼;双胎妊娠272例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5 石巧玲;双胎妊娠母儿并发症的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6 卢小红;超声对双胎妊娠孕妇心功能的纵向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刘怡然;围孕期补充叶酸与双胎妊娠发生及其围产结局相关性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IVF-ET双胎妊娠的风险分析及分挽方式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4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404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2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