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不同来源人子宫内膜在裸鼠腹腔内的动态变化及种植情况比较

发布时间:2017-06-29 11:12

  本文关键词:不同来源人子宫内膜在裸鼠腹腔内的动态变化及种植情况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Sampson提出的“经血逆流内膜种植”学说能解释内异症大多数临床表现而广为接受,但Sampson学说始终不能解释为何90%以上妇女有经血逆流,但仅有10%的妇女发病?近年来,郎景和提出在位内膜的内在特性决定了逆流内膜在腹腔的“命运”,即种植形成异位病灶或逐渐死亡而被清除,逆流内膜经过3A模式(侵袭-粘附-血管形成)而在异位种植存活而形成异位病灶。而内膜在异位建立新的血供需48h-72,可见内膜进入腹腔早期(72h内)的组织活性是决定其能否在异位种植存活关键之一。但由于伦理学原因,不能在短期内对同一患者进行多次腹腔镜检查,逆流内膜在人体腹腔内的早期变化至今仍不清楚。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能很好地再现子宫内膜在光滑的腹膜种植的过程,且裸鼠遗传背景明确、稳定,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复制率高,能保持人子宫内膜移植物固有的组织学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实验重复性强,专一性好,是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理想动物模型。而目前裸鼠EM模型的建立大多采用正常妇女非月经期子宫内膜,很少关注内异症妇女月经期自然脱落子宫内膜在腹腔的种植状态。本研究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BALB/C(nu/nu)裸鼠为实验载体,通过不同方法采集的内异症妇女及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探讨不同来源子宫内膜在裸鼠腹腔内的动态变化及其对裸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建立的影响,为建立理想EMs动物模型提供依据,进一步揭示子宫内膜在腹膜的种植过程。方法:选择具备手术指征的内异症和非内异症(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良性病变、子宫内膜正常)患者各24例,分别采集月经期自然脱落内膜、月经期刮取内膜以及术中刮取非月经期内膜分组。实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月经期子宫内膜在裸鼠腹腔内的动态变化。分别采集内异症及非内异症妇女月经期子宫内膜,每组各8位患者,采集脱落子宫内膜后腹腔注射法建立裸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于建模后24,48,72小时处死各组裸鼠,观察两组内膜进入腹腔后早期组织活性(HS)动态变化。第二部分:不同来源的内膜对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建立的影响。将两组各16名患者根据有无内异症及内膜采集方法分6组:内异症妇女月经期自然脱落内膜组(Endometriosis+shedding,EMsh),内异症妇女月经期刮取内膜组(Endometriosis+scoraping,EMsc),内异症妇女增生期刮取内膜组(Endometriosis+proliferative stage,EMpr);非内异症妇女(正常)月经期自然脱落内膜组(Normal+shedding,NOsh),非内异症妇女月经期刮取内膜组(Normal+scoraping,NOsc),非内异症妇女增生期刮取内膜组(Normal+proliferative stage,EMpr)。建模鼠根据内膜来源对应分为:EMsh、EMsc、EMpr、NOsh、NOsc、NOpr组。于内膜注射后第8天处死各组裸鼠,观察内膜的腹腔种植情况及各组建模成功率和病灶负荷情况,采集病灶并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第一部分:内膜腹腔注射后的第1天(d1),两组子宫内膜碎片大多游离于裸鼠腹腔内,组织水肿,体积略增大苍白,仅少数粘附于肠系膜、膀胱旁脂肪垫等处,但粘附不牢固,用吸取少量生理盐水的吸管轻轻吹打,碎片即可脱离;第2天(d2),组织仍水肿,苍白,两组均见少数子宫内膜碎片粘附于腹膜及子宫系膜等处,吸管吹打不易脱离;第3天(d3),游离内膜与粘附内膜共存,游离内膜表面仍苍白,体积缩小,萎缩状态,部分内膜牢固粘附与腹膜内,色泽鲜亮,周围可见稀疏新生血管形成(图2)。比较两组内膜腹腔注射前(0h)、注射后24h、48h、72h组织活性。发现两组月经期内膜均有不同程度损伤,腺体结构部分破坏,间质细胞减少,炎性细胞浸入,但内异症组内膜损伤程度相对较轻,而非内异症组相对较重,方差分析发现内异症组月经期内膜组织评分(HS)高于非内异症组(P0.05)。内膜进入腹腔后随着时间推移内膜腺体结构破坏加重,间质细胞数量减少,溶解坏死细胞增多,重复测量方差分析,EMS组HS高于NOR组,差异显著(F=143.3,P=000);两组内膜注射后不同时间HS逐渐下降,差异显著(F=236.0,P=000)(图3)。第二部分:各组均有成功建模鼠,但各组建模成功率及病灶负荷不同。内异症各组与非内异症各组对应比较:卡方检验比较各组建模成功率:EMsh组与Nosh组相比,差异显著(卡方值=3.895,p=0.048);内异症组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正常内膜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方差分析比较各组CSA:内异症组与正常组相比,EMsh组高于Nosh(p=0.006),EMsc组高于NOsc组(P=0.026);内异症组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正常内膜组内比较:NOpr组病灶负荷高于Nosh组(P=0.031);NOsc组病灶负荷高于Nosh组(P=0.018)。结论:结合以上几种情况的结果得出“月经期自然脱落内膜建立动物模型能很好地再现内异症妇女与非内异症妇女内膜在腹腔的种植差别”,是研究内异症发病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月经期内膜 组织活性 动物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1.71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3
  • 第一部分 月经期子宫内膜在裸鼠腹腔内的动态变化13-22
  • 材料与方法13-15
  • 结果15-20
  • 讨论20-21
  • 结论21-22
  • 第二部分 不同来源的内膜对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建立的影响22-30
  • 材料与方法22-24
  • 结果24-28
  • 讨论28-29
  •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2
  • 综述32-43
  • 参考文献39-43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43-44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44-45
  • 致谢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志霞,刘永新,师淑婉;子宫内膜异位症66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2 郝群,史常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00年11期

3 白淑坤,黄永芝;腹股沟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年04期

4 方素云,阎建忠,吕昌龙,王永来,付国;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子宫内膜异位症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年08期

6 胡淑琴,李明,管晓燕,董建美;中药祛症灵灌肠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要点[J];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12期

7 朱掌珠,张学珍;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80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郝亚华,董笑平,严玉清,冯丹红,孙振龙,孙大平;10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原因分析[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杨凤琴;多发性顽固性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10 郭学卿;子宫内膜异位症126例临床分析[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秋;;子宫内膜异位症66例临床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周群芳;朗景和;冷金花;;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林俊;陈志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A];2005年浙江省妇产科学暨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苏红;黄晓阳;;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研究现状[A];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勾宝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健康知识需求调查[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徐红;欧奇志;况燕;徐文生;张玮;;动态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李亚里;岳莉;;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指标临床诊断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卢琴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A];肢体伤残康复与护理学术论文集[C];1995年

9 马彩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A];全国第三届不育症暨保留生育功能微创手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冬梓;;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育症处理中的热点问题[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虹;子宫内膜异位症成为妇科第二大常见病[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教授 孙大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生育有多大影响[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3 士平;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可轻视[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黄海平 副主任医师;适量运动,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N];大众卫生报;2001年

5 舒楚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N];大众卫生报;2004年

6 兰州现代中医药研所 史建钢;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否根治?[N];甘肃日报;2004年

7 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李淑红;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N];健康报;2003年

8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吉尔;产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咋治疗?[N];健康时报;2005年

9 梦月;年轻女性健康的威胁——子宫内膜异位症[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10 吴凡;张海峰;陈思亮;异位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志勇;尼古丁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力学特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良;蛋白质质谱高通量分析平台的建立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宋楠;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与瞬时受体电位辣椒素亚型-1表达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4 张立会;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康山;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多态性及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6 郭广宏;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生物标志研究及辅助诊断模型的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7 陈琼华;脂氧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抑制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苑春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D];吉林大学;2004年

9 陈秋霞;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郑辉;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玲;山东济南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流行病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曹勋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疗效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D];泰山医学院;2014年

3 金旺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临床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4 季丽梅;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GnRHa联合反加疗法的效果评估[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云;MMP-2、IL-4、IFN-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李宾;E-钙粘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董悦文;活性氧簇及总抗氧化能力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卵泡液及颗粒细胞中的表达[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8 史少文;RLx及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褚丽娜;IGFBP3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10 亓文博;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来源人子宫内膜在裸鼠腹腔内的动态变化及种植情况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7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497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d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