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H对IVF-ET临床结局预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本文关键词:AMH对IVF-ET临床结局预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抗苗勒管激素 卵巢储备功能 窦卵泡 体外受精-新鲜胚胎移植 影响因素 logistic模型 队列研究
【摘要】:目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比较不孕妇女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不同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检测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nti Miillerian Hormone, AMH)水平及其与不同临床结局的关联,评估AMH水平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课题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经患者知情同意纳入了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因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简称PCOS)、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简称DOR)及输卵管因素行IVF-ET治疗患者的取卵前外周血标本进行AMH水平测定,随访其后续IVF-ET临床、实验室资料。首先,按是否临床妊娠分为两组,分析不孕妇女行IVF-ET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之后,根据患者血清AMH值分为低、正常、高水平三组,前瞻性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的IVF-ET临床及实验室相关预后、妊娠结局。然后,根据不孕原因分为三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不同病因不孕患者的AMH水平和基线情况;进一步通过亚组分析,探索不同原因性不孕妇女AMH水平与临床妊娠结局的关联性,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来自本中心的79位不孕患者纳入本研究,将患者按IVF-ET治疗结局是否临床妊娠分为临床妊娠与未临床妊娠两类,单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妊娠的患者较未临床妊娠的患者,其优胚数目、胚胎移植数目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在女方不育年限、女方体重指数、男女方年龄、基础血内分泌、窦卵泡数目、Gn时间、Gn量、受精卵数目、受精率、优胚率及AMH水平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按照血清AMH值分为低、中、高水平AMH三组,发现AMH水平与各组的获卵数呈正比,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但与受精率和优胚率和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关联。AMH介于0.7mg/L-3.5mg/L之间时,其周期移植成功率最高为54.76%,但无显著性差异。将患者按不孕病因先行分为3亚组、再行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与AMH水平的关联分析,发现与管性不孕患者相比,PCOS患者基础血睾酮(TTE)、AMH水平更高,双侧窦卵泡数目之和、获卵数更多,受精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管性不孕患者相比,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基础血FSH、基础FSH与LH比值更高,基础血睾酮(TTE)、AMH水平更低,获卵数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卵巢功能减退患者妊娠亚组的AMH水平高于未妊娠亚组,但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不孕妇女进行IVF-ET前的AMH水平测定有利于卵巢储备功能和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促排卵方案的制定及并发症防范,并可预测部分育龄妇女、尤其卵巢低储备患者的辅助生殖预后和临床妊娠结局。对于低水平AMH妇女可预测其较少的获卵数;对于高水平AMH妇女可预测其较多的获卵数,并采用温和促排卵方案避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但因本研究样本量有限,对于临床妊娠率的预测需要后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开展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为临床精准预测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关键词】:抗苗勒管激素 卵巢储备功能 窦卵泡 体外受精-新鲜胚胎移植 影响因素 logistic模型 队列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14.8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1
- 缩略词表11-13
- 1 引言13-14
- 2 资料与方法14-18
- 3 结果与分析18-24
- 4 讨论24-28
- 5 结论28-29
- 6 参考文献29-33
- 综述33-42
- 参考文献37-42
- 个人简历42-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hin R.F.;Neville B.G.;Peckham C. ;张振;;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病率、病因及短期临床结局:基于人群的前瞻性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2006年12期
2 张艳宏;刘保延;何丽云;訾明杰;;病人报告的临床结局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12期
3 左茂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与自发性早产临床结局的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年11期
4 张艳宏;刘保延;何丽云;訾明杰;;病人报告的临床结局研究与实际应用[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年11期
5 詹文华;;肿瘤治疗临床结局评估——以病人为中心的新理念[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年10期
6 詹文华;;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治疗临床结局评估的重要性[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1年01期
7 舒忻;韩振蕴;;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年04期
8 陈君,李泽兵;改良版临床结局变化量表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年11期
9 张清学,彭艳,于丛一,李予,麦美琪,陈静华,陈向红,杨冬梓;单次及双次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结局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年02期
10 顾亦凡;陆长富;龚斐;林戈;卢光t;;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时间对单精子胞浆内注射临床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为民;刘保延;何丽云;訾明杰;;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A];全国第四次中医科研方法学暨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研究成果汇报学术研讨会专家讲课和学术论文集[C];2009年
2 阳晓;;腹膜高通适性对腹适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其干预策略[A];200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南京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3 陆秀娥;高惠娟;黄荷凤;朱依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外同时活胎妊娠7例临床结局分析[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赵霞;张R挽,
本文编号:515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515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