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相关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卵巢早衰相关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卵巢早衰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摘要】: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指女性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衰竭,以闭经、低雌激素和高促性腺激素水平为特征。POF患者与自然绝经妇女一样,都有更年期症状,如潮热,盗汗和阴道干燥等。由于低雌激素的时间延长,患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家庭的稳定性。近年来,POF发病逐渐增多,POF对女性健康的危害也逐渐引起重视。但是POF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诱发POF的诸多相关因素,包括医源性因素(如手术及化疗、放疗),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因素,心理及精神因素,染色体异常的遗传学疾病等方面,探索POF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提供更好的机会。目的从基本信息、医源性因素、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可能诱发POF的危险因素及卵巢功能的保护因素,为POF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早预防,防止POF的发生。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及分组POF组:2014年6月~2015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POF患者92例。POF诊断标准:(1)年龄≤40岁(2)闭经≥4个月(3)内分泌:至少2次(间隔≥1个月)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40IU/L。对照组: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因男方因素或输卵管因素不孕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就诊,卵巢功能正常而不伴有其他内分泌疾病、月经规则、性激素检查在正常范围内的女性患者92例。要求同期所选的对照组女性与POF组女性的年龄相差≤2岁。2、信息采集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确诊的POF患者与对照组均填写《POF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表》,本调查表包括年龄、初潮年龄、身高,体重、子宫与卵巢体积、婚育史、职业及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及盆腔手术史、腮腺炎史、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及精神心理因素等30余项相关因素。信息采集均在得到两组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1.0软件,定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POF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出OR值及其95%CI;检验水准α=0.05。OR1为危险因素,OR1为保护因素,OR=1为无关因素。结果1、POF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人流次数、文化程度及职业无统计学意义(P0.05)。POF组初潮年龄、血清LH及FS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及卵巢体积、孕次及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OF组与对照组患者相关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盆腔手术史、腮腺炎史、染发≥2次/年或理发师、易烦躁、疲倦、压抑及压力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POF的危险因素(P0.05,OR1),经常食用水果蔬菜及豆制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其保护因素(P0.05,OR1)。3、POF组与对照组患者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腮腺炎史、染发≥2次/年或理发师、压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POF的危险因素(P0.05,OR1),经常食用水果蔬菜及豆制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其保护因素(P0.05,OR1)。结论1、月经初潮晚是POF的高危因素之一,应引起重视;2、盆腔手术尽量减少对卵巢组织的损伤,降低POF的发生;3、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有利于保护卵巢功能;
【关键词】:卵巢早衰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11.75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中英文缩略词表12-13
- 1 引言13-14
- 2 材料、方法14-16
- 3 结果16-22
- 4 讨论22-28
- 5 结论28-29
- 附表29-31
- 参考文献31-34
- 综述 卵巢早衰病因学研究进展34-47
- 参考文献42-47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7-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锐萍;卵巢早衰的临床表现及治疗[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07期
2 马春花;郭荣玲;朱香兰;;卵巢早衰36例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6年09期
3 ;远离卵巢早衰的6个好习惯[J];家庭护士;2007年16期
4 禹彬;商微;王蔼明;;卵巢早衰20例分析[J];河北医药;2008年06期
5 肖苇;喻巍;李策;张巍巍;;关于卵巢早衰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学;2010年02期
6 王金鹏;;“蓄水”法探讨治疗卵巢早衰[J];中医临床研究;2011年10期
7 李花;赵新广;刘丹卓;;卵巢早衰病理因素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医药导报;2012年08期
8 赵欣;吴克明;;卵巢早衰中医研究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2年05期
9 彭纯丽;;卵巢早衰临床分析及治疗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年06期
10 谭雯涓;钟燕梅;段培培;冯玉霞;;卵巢早衰的中医药治疗动态和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良坤;林守清;何方方;;卵巢早衰异质性六例[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艾玲;;50例卵巢早衰临床治疗分析[A];2005年浙江省妇产科学暨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阮祥燕;马丽灵;刘玉兰;王娟;柳顺玉;;卵巢早衰相关因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绝经学术会议暨绝经相关问题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4 丁雨;李巧芬;宋卓敏;;卵巢早衰的中西医病因研究进展[A];全国中医妇科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卵巢早衰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A];妇科内分泌与辅助生殖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后建丽;袁迎九;;卵巢早衰的诊断和临床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集[C];2004年
7 史樱;刘玉兰;阮祥燕;;卵巢早衰[A];第二次全国绝经相关问题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金志春;;卵巢早衰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及其防治[A];湘鄂赣首届性与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李萍;;卵巢早衰[A];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糖尿病及性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朱玲;李道成;;化疗源性卵巢早衰的防治措施探讨及展望[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大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崔立新;卵巢早衰逼近30岁女性[N];中国人口报;2004年
2 卢彦平;卵巢早衰还能生育吗[N];健康报;2006年
3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梁东辉 采写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肖爱萍;女人30要防卵巢早衰[N];广东科技报;2008年
4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杜恩;经常熬夜可致卵巢早衰[N];健康时报;2009年
5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程怀孟;过度减肥会引发卵巢早衰[N];保健时报;2010年
6 见习记者 刘新华;卵巢早衰紧逼女人[N];广西政法报;2004年
7 张玉珍 史 云;中医药防治卵巢早衰[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是明启;如何预防卵巢早衰?[N];大众卫生报;2007年
9 记者 李杰斌;卵巢早衰病困扰女性[N];桂林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凯;卵巢早衰偷袭“白骨精” 主动预防可留住青春[N];中国妇女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默;移植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修复化疗所致卵巢早衰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慧丹;卵巢早衰的相关因素分析及WT1、DMC1基因在卵巢早衰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王玖玲;卵巢早衰与PGRMC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及中药治疗规律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4 庞震苗;卵巢早衰社会、心理相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沈R,
本文编号:522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522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