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U联合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本文关键词:HIFU联合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 AM)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以渐进性加重的痛经、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为主要表现,目前缺乏有效、安全的保守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因副作用大,不能长期使用受到限制。学者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式,包括病灶挖除术、介入栓塞(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 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等治疗方式。HOFU治疗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治疗肿瘤的无创外科技术,HIFU通过热效应、机械效应及空化效应致靶区组织变性坏死,对周围正常组织不造成损伤,达到无创切除病灶的作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但少部分患者治疗后近期痛经症状缓解不明显。LNG-IUS是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与高效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OCP)的结合,在避孕的同时,拮抗异位内膜增生,使子宫内膜变薄呈蜕膜样改变。临床研究表明,宫腔放置LNG-IUS可缓解子宫腺肌病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但对子宫体积的缩小的效果欠佳。临床上需要一种更优质的治疗方案,以期在有效缩小子宫体积的同时提高对近期痛经症状的缓解率。目的:1.比较HIFU及HIFU联合LNG-INS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2.观察HIFU联合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症的并发症,评估其安全性。资料和方法:1.选择4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HIFU组和HIFU联合LNG—IUS组,每组2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3、6月进行VAS评分,检测血浆P物质,测量子宫体积变化,分析随访中出现的不良反应。2.对比分析HIFU组和HIFU联合LNG—IUS组患者治疗前和VAS评分、血浆P物质含量、子宫体积大小及相关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比较两组共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整个HIFU治疗及放置LNG—IUS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40例患者均随访6月,HIFU组出现3例(15%)阴道不规则出血,1例(5%)骶尾部胀痛;HIFU联合LNG—IUS组出现4例(20%)阴道不规则出血,以上不良反应均于术后1周内缓解或消失。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2.1疼痛评分比较HIFU组患者治疗后2月痛经VAS评分,由治疗前7.58±1.21,降为3.63±1.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痛经明显缓解,术后2月总的痛经缓解率达80%,其中10例(50%)痛经完全消失;术后3月VAS评分降为2.30±1.00,较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共有12例(60%)痛经症状完全消失,术后3月VAS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6月VAS评分基本稳定。②HIFU联合LNG—IUS组治疗后2月痛经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56±1.02降为2.46±0.82,较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17例患者痛经症状明显缓解,HIFU术后2月总的痛经缓解率达85%,其中14例(70%)痛经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3、6月VAS评分基本稳定。③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明显减轻或消失,HIFU组治疗后2、3、6月的痛经VAS评分高于HIFU联合LNG—IUS组(P0.05)。2.2血浆P物质(S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月,血浆P物质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月血浆P物质水平基本稳定。HIFU联合LNG—IUS组治疗后2、3、6月的血浆P物质下降程度优于HIFU组(P0.05)。2.3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变化比较两组共40例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后3、6月后子宫均呈缩小趋势,HIFU组的缩小率分别为28.6%、35.4%;HIFU联合LNG—IUS组的缩小率分别为30.0%、35.7%。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体积缩小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比单纯高强度聚焦超声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强聚焦超声 子宫腺肌病 曼月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1.71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中文摘要6-10
- 英文摘要10-14
- 前言14
- 1 资料与方法14-18
- 2 结果18-20
- 3 讨论20-21
- 全文总结21-23
- 参考文献23-26
- 附图26-28
- 文献综述 子宫腺肌病的治疗现状28-36
- 参考文献33-36
- 致谢36-3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秋;28例子宫腺肌病误诊原因分析[J];医学文选;2000年01期
2 刘文娜,张格莎;手术切除子宫腺肌病98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原医刊;2001年12期
3 王惠英,孙文芳;174例子宫腺肌病临床及病理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周协和,方智淑;46例子宫腺肌病临床病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张爱军;子宫腺肌病误诊原因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张继东;子宫腺肌病62例分析[J];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1年06期
7 王晓然 ,赫飞 ,何秀丽;阴式彩超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综合临床;2002年10期
8 陆金花;子宫腺肌病误诊原因探讨[J];广西医学;2002年09期
9 侯金文,程华,孟祥水,李传福;子宫腺肌病的磁共振成像方法探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3期
10 马计唤,武占兰;子宫腺肌病误诊原因分析[J];山西临床医药;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琼;邙玲玲;李涛;;浅论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误诊之对策[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周应芳;;子宫腺肌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卫春芳;胡兵;姜立新;;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离体人子宫腺肌病标本的实验研究[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张丹;宫丽华;;探讨阴腹联合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及子宫腺肌病特征性声像图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康乐;龚军;程忠平;戴虹;胡莉萍;;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腺肌病部分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及中期疗效分析[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慧芳;吴瑛;佘志红;徐金锋;宋红;孙枫;冯小凤;姜燕;;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对子宫腺肌病诊断的再认识[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张晓玲;黄欧平;程玉芬;;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陈晓明;庄文行;罗鹏飞;杜娟;左约维;胡小平;洪淡华;;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初步效果观察[A];第一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研讨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梧凤;童南萍;;阴道超声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价值[A];第一届全国妇产科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伟东;;子宫腺肌病介入治疗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 谭蕾 主治医师;何谓子宫腺肌病[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2 周应芳;子宫腺肌病:诊治均有新进展[N];健康报;2002年
3 余玲;女性长期痛经 警惕子宫腺肌病[N];中国人口报;2006年
4 副教授 魏开敏;子宫腺肌病是怎么回事[N];大众卫生报;2006年
5 仓绶;子宫腺肌病复发率高[N];大众卫生报;2007年
6 汤江峰邋通讯员 文霆;痛经原为子宫腺肌病[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高国起;山东完成系列研究探索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新途径[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静思;子宫腺肌病有几种手术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9 马丽;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法[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10 孟斌;子宫腺肌病的表现[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向阳;碳酸酐酶-9蛋白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南大学;2012年
2 翟栋材;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3 李雁;神经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病疼痛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郑剑芬(Cheng Kim Fan);子宫腺肌病的社会影响因素、中医体质、证候的调查及其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史精华;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生长极向与平滑肌离子通道关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李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东大学;2012年
7 任月芳;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在子宫腺肌病中的作用及缺氧对Beclin 1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杨艳峰;GPR30介导的雌激素非经典途径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关永格;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型分布与化瘀止痛方及其拆方的干预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薛婧;二甲双胍抑制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亚敏;子宫腺肌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张娅;GNRH-a联合LNG-IUS治疗轻、中度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观察[D];遵义医学院;2015年
3 牛丽霞;EZH2及RUNX3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D];延边大学;2015年
4 李雪;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121例疗效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张俊梅;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邱涵雅;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腺肌病疗效的临床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马荣丽;前列腺素F_(2α)受体在子宫腺肌病不同部位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8 程晓Z,
本文编号:539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53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