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不同孕期及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改变的超声观察

发布时间:2017-07-14 06:24

  本文关键词:不同孕期及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改变的超声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前盆腔脏器脱垂 耻骨直肠肌 耻骨联合分离症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Functional Disorder, PFD)得到越来越多的认识,本课题通过使用盆底会阴超声(Pelvic perineum ultrasound)观察不同妊娠期的孕妇,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以及健康志愿者的盆底结构的超声图像的差异性,探讨不同孕期及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结构的影响,为临床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客观准确的影像学资料。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会阴超声,对68例未妊娠组(对照组)、60例孕早期组(孕2-3个月)、130例孕晚期组(孕7-9个月)、4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组、45例经阴道分娩人工助产组(包括阴道左侧侧切,阴道右侧侧切及产钳助产),32例经剖宫产组的女性双侧耻骨直肠肌的回声及耻骨直肠肌前部的厚度变化情况,耻骨联合分离症的发生率(耻骨联合间隙宽度及耻骨联合左右错和度)、前盆腔脏器的脱垂发生率(把膀胱颈或膀胱膨出的前缘常用于定量判断前盆腔脏器的下移),进行超声动态观察,经统计学分析各组观察指标间的差异,探讨不同孕期及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一.耻骨直肠肌声像图1.回声表现1.1.妊娠组与未妊娠对照组未妊娠组、孕早期组及孕晚期组妇女耻骨直肠肌肌在超声显像中呈现均匀性一致性的回声表现分别为68例(100%)、59例(98.3%)和30例(23.1%),呈现为不均匀回声表现分别为0例(0.0%)、1例(2.0%)和100例(77.0%)。统计学显示,非妊娠组与孕早期组耻骨直肠肌不均匀回声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孕晚期组耻骨直肠肌不均匀回声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组及孕早期组,P0.05。1.2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阴道分娩人工助产组:分娩前与分娩后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阴道分娩人工助产组分娩前耻骨直肠肌呈均匀回声声像的分别为7例(21.8%),8例(20.0%),8例(17.7%),呈不均匀回声声像的分别为25例(78.1%),32例(80.0%),37例(82.2%),分娩后,耻骨直肠肌呈均匀回声声像的分别为6例(18.7%),7例(17.5%),4例(8.8%),呈不均匀回声的分别为26例(81.2%),33例(82.5%),41例(91.1%),各组分娩前后耻骨直肠肌呈不均匀回声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厚度2.1妊娠组与未妊娠对照组未妊娠组、孕早期组、孕晚期组妇女的耻骨直肠肌在静息期右侧前部厚度分别为8.29±0.86mm、8.11±0.79mm,6.19±0.51mm,左侧前部的厚度分别为8.32±0.92mm, 8.21±0.82mm,6.13±0.47mm;未孕组与孕早期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孕晚期组厚度明显低于未妊娠组及孕早期组,P0.05, 未妊娠组、孕早期组、孕晚期组妇女的耻骨直肠肌厚度左右两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2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阴道分娩人工助产组:分娩前与分娩后2.2.1.剖宫产组:分娩前耻骨直肠肌前部厚度:右侧为8.25±0.86 mm,左侧为8.27±0.93mm;分娩后耻骨直肠肌前部厚度(变薄):右侧为5.58±0.36mm,左侧为5.56±0.35mm;分娩前后,耻骨直肠肌前部的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前:左右两侧耻骨直肠肌前部的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后:左右两侧耻骨直肠肌前部的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2.2.2.阴道分娩人工助产组:分娩前耻骨直肠肌前部厚度:右侧为8.77±1.16mmm,左侧为8.25±1.03mm;分娩后耻骨直肠肌前部厚度(变薄):右侧为4.55±0.69mm,左侧为4.72±0.66mm;分娩前后,耻骨直肠肌前部的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前:左右两侧耻骨直肠肌前部的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后:左右两侧耻骨直肠肌前部的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2.2.3.阴道分娩组:分娩前耻骨直肠肌前部厚度:右侧为9.64±0.80mm,左侧为9.26±0.56mm;分娩后耻骨直肠肌前部厚度(变薄):右侧为5.96±0.25mm,左侧为6.13±0.46mm;分娩前后,耻骨直肠肌前部的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前:左右两侧耻骨直肠肌前部的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后:左右两侧耻骨直肠肌前部的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2.2.4.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阴道分娩人工助产组:右侧耻骨直肠肌前部厚度的损伤程度分别为2.67±0.89mm;3.68±0.79mm;4.22 ±1.50mm: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耻骨直肠肌前部厚度的损伤程度分别为2.70±0.95mm;3.14±0.59mm;3.53 ±1.28mm: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耻骨联合分离症的发生率(检测指标:耻骨联合间隙宽度及耻骨联合左右错和度)1.各组耻骨联合分离症发生率都为0%。2.未孕妇组、孕早期组及孕晚期组:耻骨联合间隙宽度,左右错和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阴道分娩人工助产分娩前后,耻骨联合间隙宽度,左右错和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前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情况的比较(用膀胱颈到耻骨联合的距离BSD来判断):1.静息期:各组都未发生脱垂(脱垂发生率为0%)。2.张力期:2.1未妊娠组与孕早期组,孕晚期组的比较:孕1-3个月组与未孕妇脱垂发生率为0%,孕7-9个月组发生轻度脱垂的概率为37.69%,中度脱垂的概率为7.69%。2.2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阴道分娩人工助产组产前:剖宫产组发生轻度脱垂的概率为34.38%,中度脱垂的概率为6.24%、阴道分娩组发生轻度脱垂的概率为35%,中度脱垂的概率为7.5%、阴道分娩人工助产组发生轻度脱垂的概率为35.56%,中度脱垂的概率为6.66%,脱垂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1.000)。2.3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阴道分娩人工助产组产后:剖宫产组发生轻度脱垂的概率为37.5%,中度脱垂的概率为9.38%、阴道分娩组发生轻度脱垂的概率为40%,中度脱垂的概率为30%,重度脱垂的概率为2.5%,阴道分娩人工助产组发生轻度脱垂的概率为48.89%,中度脱垂的概率为28.89%,重度脱垂的概率为22.22%,脱垂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1.孕早期组与未妊娠组相比较:耻骨直肠肌回声、两侧耻骨直肠肌前部的厚度及前盆腔脏器脱垂情况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孕晚期组与未妊娠组相比较:(1)耻骨直肠肌回声异常多见,前部厚度变薄,(2)部分孕妇前盆腔脏器发生轻度及中度脱垂。3剖宫产、阴道分娩、阴道分娩人工助产组分娩前:(1)耻骨直肠肌回声多数呈不均匀;(2)各组之间耻骨直肠肌前部的厚度差异没有统计意义;(3)前盆腔器官的脱垂差异没有统计意义。4.剖宫产、阴道分娩、阴道分娩人工助产组分娩后:(1)耻骨直肠肌回声多数呈不均匀;(2)耻骨直肠肌损伤前部的厚度变薄(损伤),损伤程度为阴道分娩人工助产组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3)前盆腔器官的脱垂的比例及程度:阴道分娩人工助产组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5.本课题中各组耻骨联合分离症的发生率都为0%。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前盆腔脏器脱垂 耻骨直肠肌 耻骨联合分离症 超声检查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1;R711.5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5-6
  • 中文摘要6-11
  • 英文摘要11-17
  • 前言17-21
  • 资料与方法21-29
  • 结果29-42
  • 讨论42-47
  • 本课题的不足之处47
  •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47-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4
  • 综述54-60
  • 参考文献58-60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守昌 ,罗小玲;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2年07期

2 刘培喜;手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22例分析[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3年03期

3 袁祖成;;耻骨直肠肌综合征6例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年10期

4 陈虎;张旗;蒙杰;;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外科治疗30例体会[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陈金萍;刘宝华;罗东林;张菊馨;;肌电图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诊断价值的评估[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6 张颖;;耻骨直肠肌节段切除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8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26期

7 马富明;张俊玲;王桂荣;高原;张立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改良手术方法的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09年03期

8 蔡建;魏东;葛雪燕;高春芳;;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两种手术方法疗效比较[J];实用医药杂志;2010年05期

9 张远耀;魏东;赵国华;;耻骨直肠肌切断、断端包埋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50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12期

10 辛世勇;田昕;;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挂线加中药口服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型便秘[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培喜;;手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22例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陈萍;王文志;罗云玲;张广路;翟静明;舒洪权;邹振明;卢金明;邹振辉;胡锐铖;;改良耻骨直肠肌松解术治疗耻骨直肠肌性便秘36例[A];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诊治新进展——理论与实践[C];2006年

3 寻敏生;;耻骨直肠肌切断反转包埋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痉挛肥厚所致顽固性便秘43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任亚平;;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治疗便秘6例疗效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贾山;;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治疗探讨[A];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诊治新进展——理论与实践[C];2006年

6 余灵辉;郭翔;王井;;小针刀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82例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7 唐学贵;;改良经骶尾入路松解耻骨直肠肌治疗顽固性便秘83例临床观察[A];大肠肛门病论文汇编[C];2001年

8 俞宝典;包海伦;姚瑜洁;;强力挂线快速松解术矫治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临床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王绍臣;何桦波;徐静芳;;多部位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耻骨直肠肌失弛缓型便秘临床疗效的观察[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10 王绍臣;何桦波;徐静芳;;多部位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耻骨直肠肌失弛缓型便秘临床疗效的观察[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邹争春 童卫东;肛门经常疼是什么病?[N];健康时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熊现菊;不同孕期及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改变的超声观察[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桢;经直肠挂线切开耻骨直肠肌治疗耻直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李晓洁;长强穴挂线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应用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4 刘丛丛;中西医结合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罗瑞娟;柳越冬教授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经验浅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易其星;中医固脱法联合松解术治疗PRS+IRP型便秘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熊坤林;盆底薄层断面解剖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影像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8 华扬;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诊断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9 高戈;导师运用挂线疗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40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540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2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