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583例更年期妇女临床资料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6 10:17

  本文关键词:583例更年期妇女临床资料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更年期 Kuppeman评分 绝经激素治疗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583例更年期妇女的临床资料,了解其主要症状和更年期健康意识;对比不同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因素对患者更年期相关症状、严重程度、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MHT)接受度的影响,为更年期管理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10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妇科门诊的大于40岁、自然绝经或有更年期相关症状或血液指标提示卵巢功能减退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当面问卷调查,了解其一般情况、更年期主要症状及严重程度(使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更年期的认识及MHT接受度,并按不同因素分组,予统计方法分析其组间差异。结果:1、583例有效问卷的患者中,自然绝经349人,平均自然绝经年龄48.7+3.4岁。2、更年期主要症状及严重程度:93.14%(543例)的患者至少有一项更年期相关症状,以潮热(57.46%,335例)最常见。使用KMI判断绝经综合征的发生率为82.50%(481例),其中轻度47%(274例),中度28.47%(166例),重度7.03%(41例),最高分值43分。3、不同因素更年期症状及严重程度对比(1)年龄:按年龄将患者分为5个年龄段,潮热、失眠多出现在51-55岁组,阴道干涩性交痛、泌尿系症状及骨关节肌肉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2)月经情况:349例自然绝经患者按绝经前有无月经紊乱分为紊乱组和无紊乱组,紊乱组绝经综合征患病率(91.37%)及中-重度症状患者比例(50.59%)明显高于无紊乱组(56.38%、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紊乱组内不同月经紊乱方式之间更年期症状发生率及中-重度症状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3)绝经年龄:349例自然绝经患者,绝经年龄40-57岁,所有自然绝经患者围绝经症状经kupperman评分0-43分,绝经年龄与更年期症状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提示不相关。(4)教育程度:按教育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更年期症状发生率及中-重度症状所占比例均增加,且差异有意义。(5)职业:分为脑力劳动组、体力劳动组及其他组进行统计,体力劳动组有症状人数所占比例(73.26%)以及中重度人数所占比例(18.60%)明显低于脑力劳动组及其他组,有统计学差异;而脑力劳动组与其他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更年期就诊及治疗情况:583例患者中,238例(40.82%)因自己感觉到症状而就诊于更年期门诊,90例(15.44%)因月经紊乱而就诊,仅4例(0.69%)患者自愿要求更年期检查,而有36例(6.17%)患者因更年期症状就诊于其他科,经其他科医生建议后就诊更年期门诊。583例患者中,29.16%(170例)的患者接受MHT。5、影响MHT接受度的因素分析(1)年龄:大于60岁患者MHT接受度为10.14%,明显低于60岁及以下患者MHT平均接受度(31.71%)。60岁及以下各年龄段MHT接受度无统计学差异。(2)教育程度:不同教育程度组MHT接受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及以上文化组MHT接受度明显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组与中专高中文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组与中专高中文化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更年期症状严重程度:随着症状的加重,患者更愿意接受MHT,差异有意义。轻度症状患者MHT接受度明显低于中度、重度者,差异有意义;中度、重度症状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4)职业:职业分为医务工作者与非医务工作者两组统计,医务工作者MHT接受度’(26.32%)并不比非医务工作者(29.47%)高,统计显示差异无意义。(5)合并相关疾病:无任何合并症组MHT接受度27.27%,明显低于合并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症相关骨折组(71.43%),差异有意义;无任何合并症患者MHT接受度分别与合并子宫肌瘤组(34.09%)、合并良性乳腺疾病组(34.09%)比较差异均不明显。结论:本研究通过调查583例更年期妇女发现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率高,以潮热出汗最常见,阴道干涩性交痛、泌尿系症状及骨关节肌肉痛等远期并发症随年龄增加逐渐加重。目前仍有部分患者无法正确认识更年期及相关知识而延误诊治,突出了更年期知识宣传的重要性。绝经前有月经紊乱、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更年期症状发生率更高、症状更重,而体力劳动者较其他工作者更年期症状轻,提示适当减压和适量运动有助于减轻更年期症状。本研究发现教育程度较低、症状较轻、未出现远期更年期症状是影响患者接受MHT的主要因素,部分医务工作者对使用MHT也有顾虑,进一步突出了加强更年期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更年期雌激素下降长远影响的认识以及MHT是治疗措施并非保健手段,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及医务工作者是宣教的重点人群。
【关键词】:更年期 Kuppeman评分 绝经激素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1.75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中文摘要6-10
  • 英文摘要10-16
  • 前言16-18
  • 1 资料与方法18-19
  • 2 结果19-29
  • 2.1 人员特征19-21
  • 2.2 绝经相关症状及严重程度分析21-23
  • 2.3 更年期症状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23-26
  • 2.4 就诊及治疗情况分析26-27
  • 2.5 影响MHT接受度的因素分析27-29
  • 3 讨论29-33
  • 4 结论33-35
  • 参考文献35-39
  • 文献综述39-48
  • 参考文献44-48
  • 附录48-51
  • 致谢51-5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飞;桂林欠发达农村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1年02期

2 张淑平,张菱,任尚伟,张永水;对社区更年期妇女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分析[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2年05期

3 金健中;更年期妇女的身心健康[J];中国疗养医学;2002年04期

4 ;更年期妇女更宜吃素[J];佛教文化;2003年01期

5 代国红,李增庆,李倬珍;更年期妇女健康评价与保健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年01期

6 杨艳杰,彭涛,杨秀贤;农村社区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07期

7 万雪梅,邹德凤;社区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4年05期

8 肖风华;浅谈更年期妇女的保健[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4年06期

9 Michael F.Evans,李井泉;对更年期诊断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11期

10 陈照坤 ,梁业梅 ,周国萍 ,卢佳 ,朱新青 ,梁雁芳;更年期妇女与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研究[J];广西医学;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勤;;更年期妇女人格特征[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王玲;孙艳明;;辨证治疗更年期失眠76例疗效观察[A];全国中医妇科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徐丽萍;;更年期妇女自我调摄的护理指导[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马红宝;;社区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教育[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周先美;;谈更年期妇女健康教育[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吕瑾瑜;;更年期妇女的饮食疗法[A];第14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崔琳;;中老年妇女怎样平安渡过更年期[A];全国第八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吴克明;;绝经前后及老年期保健[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赵义和;;更年期妇女冠心病证治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年会暨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8年

10 郭锡永;;更年期妇女常见精神障碍[A];东北三省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力;更年期妇女应注意饮食[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2 陆曙民;更年期妇女怎样认识自己性格上的变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3 陆署民;更年期妇女如何安排生活节奏[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4 陆曙民;更年期妇女如何克服不良情绪[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5 陆曙民;更年期妇女多疑心态的种种表现[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6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李梅浠邋特约记者 李学燕;“脚跟疼”也是更年期表现[N];健康时报;2008年

7 孙立华;调整饮食 安度更年期[N];大众卫生报;2002年

8 吕斌;更年期妇女别让多疑扰乱你的生活[N];大众卫生报;2005年

9 ;更年期妇女爱“疑神疑鬼”[N];保健时报;2004年

10 何碧;几人在拍“更年期”[N];中国摄影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大胜;基于临床真实数据的沈绍功诊治更年期妇女高血压病的经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2 林开萍;583例更年期妇女临床资料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3 吴飞;更年期妇女睡眠质量与血清雌二醇、5-羟色胺、催乳激素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戴玉琴;瑜伽运动对更年期妇女健康体能和症状困扰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3年

5 钟赋真;更年期妇女正念心理干预措施效果评价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

6 樊俊华;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黄芳;更年期妇女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Fatima Bilgen;针刺治疗更年期妇女肥胖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张巍;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与血清孕激素、叶酸、五羟色胺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王华;建立更年期妇女中医情志量表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48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548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5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