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左室心肌应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07:02

  本文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左室心肌应变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超声心动图描技术 应变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心室功能


【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峰值;探讨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围产门诊及妇产科住院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36例(妊娠期高血压6例,轻度子痫前期12例,重度子痫前期18例),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1.35±5.02)岁。选取同期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围产门诊检查及妇产科住院的正常孕妇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8.92±3.37)岁。结果1.一般临床基础资料的比较:年龄、身高、体重在HDCP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DCP组收缩压、舒张压及24小时尿蛋白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数据比较:两组间比较,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IVST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LVPWD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E峰、A峰、LVM(左心室质量)、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超声二维应变数据比较:(1)纵向应变在对照组与HDC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水平心肌各节段间左室收缩期纵向应变绝对值呈现自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加的趋势,即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2)径向应变在对照组与HDC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对照组径向应变值明显高于HDCP组;左室短轴不同水平各节段径向应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圆周应变在对照组与HDC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对照组圆周应变值明显高于HDCP组。左室短轴不同水平各节段圆周应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GLS与LVEF相关性分析:对照组及HDCP组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大于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与左室射血分数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r=-0.467,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早期敏感的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局部左心功能的改变,克服传统组织多普勒技术对声束角度依赖的限制,对患者整体及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评价妊娠期妇女心脏功能提供了又一种新的无创检查方法。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描技术 应变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心室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14.246;R540.4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英文缩略词9-10
  • 前言10-12
  • 材料与方法12-16
  • 1.研究对象12
  • 1.1 病例组12
  • 1.2 对照组12
  • 2.研究方法12-16
  • 2.1 诊断标准12-13
  • 2.2 仪器13
  • 2.3 图像采集13-14
  • 2.4 图像分析14
  • 2.5 统计学分析14-16
  • 结果16-20
  • 1.HDCP组与正常对照组临床基础资料的比较16
  • 2.HDCP组与正常对照组二维常规超声参数的比较16-17
  • 3.HDCP组与正常对照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的比较17
  • 4.HDCP组与正常对照组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的比较17-18
  • 5.HDCP组与正常对照组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的比较18
  • 6.HDCP组与正常对照组左室长轴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的比较18-19
  • 7.HDCP组左室长轴GLS与LVEF的相关性(图 2)19-20
  • 讨论20-24
  • 1.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期纵向应变规律21-22
  • 2.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左室短轴径向及圆周应变规律22-24
  • 本研究的局限性24-25
  • 结论25-26
  • 附图26-27
  • 参考文献27-30
  • 文献综述30-40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41
  • 作者简历41-42
  • 导师评阅表42


本文编号:587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587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f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