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
本文关键词: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
更多相关文章: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同型半胱氨酸 出生缺陷
【摘要】:目的:分析中山市孕妇中叶酸代谢关键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探讨不同基因型及个体化补充叶酸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34名在本院进行孕检的孕妇,于第1次孕检时检测孕妇MTHFR C677T、A1298C及MTRR A66G位点情况及血清Hcy水平,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研究组(382例)及对照组(352例),分别给予800和400μg/d叶酸至孕3个月,观察Hcy变化情况,追踪新生儿出生情况,分析两组出生缺陷有无差异。结果:734名孕妇中,C677 TT、A1298 CC和A66GG三种纯合突变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04%、4.36和7.36%。补充叶酸前对照组与研究组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补充叶酸后两组间Hcy水平及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充叶酸前Hcy水平≥8.55μmol/L时,预示叶酸利用能力为中度或高度风险的敏感度为80.9%,特异性为71.4%。结论:孕妇进行叶酸代谢基因多态性及Hcy检测,并根据叶酸利用能力个体化补充叶酸,可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检验中心;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生殖中心;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产前诊断中心;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甲硫氨酸合成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同型半胱氨酸 出生缺陷
【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02A131)
【分类号】:R714;R440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艾;谭博;张爱玲;欧保国;袁衬容;苏锦波;黎月华;洪霞;;同型半胱氨酸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年01期
2 邢金芳;贾莉婷;袁恩武;张霞;孟祥颖;胡玉芬;;育龄女性基因多态性对补充叶酸降低HCY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05期
3 从玉英;鲁衍强;芮欣忆;曹修亮;王茜云;;淄博市汉族女性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分布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年10期
4 劳海红;贺宪民;;海南省汉族和黎族妇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分布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年11期
5 张亲凤;林燕玲;薛燕燕;贺宪民;;荧光定量PCR用于孕产妇叶酸利用能力的检测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10年11期
6 贺宪民;张群;杨琦;郑菲們;有凤芝;劳海红;金曦;;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年01期
7 谢华;任玉秀;梁晋魁;赵莉;;孕妇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与子代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关系[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琴;;高血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及叶酸、维生素B_(12)的改善作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年06期
2 袁春雷;王冬娥;叶贵诚;程立子;彭建明;陈健锋;陆林苑;;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6年11期
3 尹保民;鲁衍强;汤萍;杨小红;杨琦;;珠海市汉族女性MTHFR、MTRR基因多态性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6年11期
4 李桂华;鲁衍强;李瑛;贾文静;杨琦;;辽源市汉族女性MTHFR和MTRR的遗传多态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年10期
5 吴丹;鲁衍强;薛琰;付敏;周翩翩;杨琦;;长沙县汉族女性MTHFR、MTRR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其他地区汉族女性的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6年09期
6 朱兆霞;鲁衍强;薛琰;范国龙;郑素梅;杨琦;;山东省诸城市汉族女性MTHFR、MTRR基因多态性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年02期
7 杨丰美;于艳;张丽萍;;育龄女性MTHFR基因多态性与HCY关系的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8 谢晓媛;冷俊宏;鲁衍强;薛琰;辛力;张颖;;女性MTHFR、MTR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其他地区女性的比较[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6年03期
9 叶贵诚;王冬娥;程立子;袁春雷;彭建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与先兆流产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年04期
10 徐小惠;鲁衍强;李瑛;贾文静;杨琦;;湖北省英山县汉族女性MTHFR和MTRR的遗传多态性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丽琴;利定建;陈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炎性反应血管内皮功能脉搏波速度的表达[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年22期
2 刘剑宇;;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J];内蒙古中医药;2013年12期
3 陈月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浆内皮素测定在临床中的意义[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年02期
4 从玉英;鲁衍强;芮欣忆;曹修亮;王茜云;;淄博市汉族女性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分布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年10期
5 高琳琳;李国福;臧彬;;纳洛酮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2年05期
6 朱开端;雷惠新;郑峥;;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01期
7 劳海红;贺宪民;;海南省汉族和黎族妇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分布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年11期
8 李万玲;郭文芬;王志禄;;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1年31期
9 周凤荣;张蓬;范媛媛;陈志欣;郝宝珍;;山东省2007-2010年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9期
10 左金玲;易建平;陈宝丽;;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基因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2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水珍,姜佩萍;韶关市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0年02期
2 段宗枝;铜陵市1997~2000年出生缺陷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3 唐贵忠;我国人口出生缺陷状况及干预措施的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1年07期
4 丛玉英,王茜云,王荫红;1998~2000年淄博市出生缺陷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4期
5 龚丽艳,李向东;2001年湖北省出生缺陷资料分析[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6 朱山林,毛金观,陈华浙;嘉兴市1996~2000年出生缺陷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2年05期
7 贾士美,房兴仁;浅谈出生缺陷与出生缺陷干预工程[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2年05期
8 崔丽芳;枣庄地区出生缺陷相关因素的探讨及干预措施[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年04期
9 赵庆国,谭晓嫦,田丰莲,陈勇锋,姜红;广东省出生缺陷变化趋势及防治策略选择[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年09期
10 叶荣伟;国际出生缺陷情报交换所第30届年会召开[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丽琼;贺晓艳;岳佳;杨美英;文玉婷;;通海县1996~2006年出生缺陷调查研究[A];玉溪市第十五届儿科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山西省出生缺陷现状、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分报告之一)[A];2009—2010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0年
3 谢立春;钟于玲;刘青玲;冯琪;于红;夏霁琼;;深圳市0-5岁儿童出生缺陷调查分析[A];中国优生科学协会2004年优生科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素兰;李文孝;;降低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与效果分析(摘要)[A];中国优生科学协会2004年优生科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心亮;魏庆;张蕊;齐岩;宫建国;钟南;;北京市海淀区05-07年出生缺陷的调查[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四届全国学术论文报告会暨基因科学高峰论坛论文专辑[C];2008年
6 胡崇高;;浙江省预防出生缺陷及残疾[A];2011中国妇产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学术年会暨生殖健康讲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7 祝轲;任榕娜;;出生缺陷476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8 于俊荣;李斌斌;宋淑秀;孟庆莲;;河北省0~6岁儿童出生缺陷风险因素调查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邹鸣飞;孙跃宏;屈煜;钱莹莹;蒋燕萍;舒立波;;出生缺陷危险因素与对策研究[A];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邱丽倩;;浙江省预防出生缺陷策略与前景[A];2013浙江省医学遗传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减少出生缺陷 提高人口素质[N];家庭医生报;2003年
2 郑晓瑛;出生缺陷急待干预[N];人民日报;2003年
3 高莎;出生缺陷直接影响我国综合国力提升[N];工人日报;2007年
4 记者 谭克扬邋通讯员 刘后红 康平 姚家琦;控制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N];湖南日报;2007年
5 魏萍;预防出生缺陷重点在孕前[N];健康报;2006年
6 魏萍;有出生缺陷要在第一时间上报[N];健康报;2007年
7 记者 卢素仙;北京开展预防出生缺陷宣传活动[N];科技日报;2007年
8 盟妇儿工委办;我盟开展健康宝宝、幸福家庭——预防出生缺陷系列宣传活动[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9 李如一;“预防出生缺陷”首府开讲座[N];伊犁日报(汉);2007年
10 刘翔霄;山西调查:出生缺陷高发疑与污染有关[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菲;酒精导致的精子异常与子代出生缺陷的关系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刘建琼;湖北省主要出生缺陷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绍强;深圳市龙岗区围生儿出生缺陷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昕;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出生缺陷代谢组学和金属组学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陈英耀;我国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和预防措施的经济学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代礼;出生缺陷家系收集及并指(趾)多指(趾)畸形的HOXD13基因突变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芈静;蚌埠地区0~5岁儿童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2 缪凡;海岛出生缺陷患病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陈鸣鸣;新生儿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及近5年变化趋势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郭瑶琴;基于弹性网络的出生缺陷多维地理环境因子探索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5 修晓燕;福建省出生缺陷特征与变化趋势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6 祝轲;出生缺陷的临床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7 张海涛;吉林省2003~2008年出生缺陷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刘光河;山东省2005~2012年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9 陈静;沧州地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10 尹新娟;郑州市五种主要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05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60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