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腺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分布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宫颈腺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分布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宫颈腺癌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基因芯片技术
【摘要】: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主要致癌病因。文中旨在研究以江苏省为主的区域性女性多种类型宫颈腺癌组织中HPV感染型别分布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来自江苏省、安徽省以及山东省在内的17家医院202例女性宫颈腺癌组织标本,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学分类诊断,从各类宫颈腺癌组织中抽提其HPV DNA,使用基因芯片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对所有宫颈腺癌组织检测其23种HPV;并以10岁为极差,对受检者HPV感染型别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2例宫颈腺癌组织标本中检出HPV阳性者131例(64.85%)。单一型别感染率为40.59%(82/202),其中最主要的感染型别HPV16型为19.80%(40/202),HPV18型为17.33%;多型感染率为24.26%(49/202),包括HPV16+18型11例,占多型感染的22.45%(11/49),HPV16+58型、HPV16+18+31+33+52型和HPV16+18+31+33+58型各3例,均为6.12%(3/49)。结论单一16和18型以及多型16+18型、HPV16+58型、HPV16+18+31+33+52型和HPV16+18+31+33+58型是导致以江苏省为主的区域性女性宫颈腺癌组织的主要基因型,应引起疾病预防以及临床诊治的足够重视。
【作者单位】: 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江苏省HPV协作组;
【关键词】: 宫颈腺癌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基因芯片技术
【基金】:江苏省南京市卫生局中医专项支助项目(2009-92)
【分类号】:R737.33
【正文快照】: 0引言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近85%的宫颈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011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52.9万,死亡27.5万。中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13.5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1/4以上,死亡约5万人[1-4]。宫颈癌以鳞癌最为多见,宫颈腺癌则占第2位。宫颈腺癌发病率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Ordi J.;Alonso I.;Torné A.;马超;;提高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中人乳头瘤病毒载量界值能否改进检出率[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6年02期
2 牛淑芳;吴素慧;;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的研究进展[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6年02期
3 李霓;代敏;;人乳头瘤病毒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年10期
4 吴雪伶;王佑春;;人乳头瘤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8年07期
5 安妍;孙秀明;姚军;;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技术研究新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21期
6 邹单东;;人乳头瘤病毒不同基因型检测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年09期
7 金友存;孔祥;;人乳头瘤病毒和核因子κB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17期
8 闻敏芳;王伟;;黄冈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各亚型感染调查[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12期
9 赵荣乐;郑伟立;;人乳头瘤病毒变异类型及其致癌机理[J];生物学通报;2010年11期
10 陈忠领;魏新燕;范美珍;孟宪玲;;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Margaret Stanley;;人乳头瘤病毒16型结构蛋白的研究[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秦逸秋;王祖兵;;人乳头瘤病毒与人类肿瘤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刘宏图;;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与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倪斌;赵芸;史文娟;;云南省红河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各亚型感染情况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杨红英;杨旭;;云南省育龄妇女人乳头瘤病毒各基因型感染分布的情况[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许海敏;;浅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与宫颈癌的关系[A];2013年第三届长三角地区病理技术新进展研讨会暨浙江省第八次病理技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王建捷;靳家玉;冯玲;郝薇;张玲;;人乳头瘤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蔡艳群;宋志伟;郏伊范;潘晓;陈卫青;王丽定;李彩琴;黄建兰;朱无双;倪敏;董琰;徐旖旎;;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A];2012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马艳侠;张建平;;450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吕虹;刘志忠;刘竞争;邵春青;康熙雄;;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在绝经后妇女中的应用价值[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郑莉丽;实时分子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在欧洲推出[N];健康报;2009年
2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谭先杰;人乳头瘤病毒的自述[N];健康时报;2010年
3 李天舒;西藏 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低于全国水平[N];健康报;2008年
4 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蔡敏 实习生 罗安琪 孙竞雄;宫颈癌癌变基因密码被部分破译[N];湖北日报;2013年
5 健康时报记者 李梅浠;三大癌症会传染[N];健康时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马艳红;HPV分型检测至关重要[N];中国医药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书杰;基于人乳头瘤病毒的子宫颈癌发病机制探讨和子宫颈癌疫苗的相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徐茜;人乳头瘤病毒导致子宫颈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在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周小山;改造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免疫活性和抗癌作用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4 谢喜秀;以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样颗粒(VLP)为基础的预防性疫苗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胡颖;转录辅活化因子hADA3与人乳头瘤病毒癌蛋白E6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郑燕芳;抗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核酶对宫颈癌细胞株表型和基因调控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7 饶智国;抗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核酶对宫颈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和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8 胡延忠;特异切割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E7 mRNA核酶的构建及其对人宫颈癌细胞逆转化作用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9 曾莉;广东地区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10 王丹;人乳头瘤病毒16在宫颈癌整合作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国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宫颈癌术后患者随访中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2 翁志聪;海口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杂交检测芯片的初步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3 杨国溜;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4 冯素文;妇女对人乳头瘤病毒及其疫苗的认知与态度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5 张晓静;重庆永川地区妇科疾病患者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6 贾常莎;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分型及微卫星DNA改变[D];遵义医学院;2011年
7 赵敏;同一个体中人乳头瘤病毒34型变异株的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8 王倩;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李静;妊娠各期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率及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10 胡杰锋;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10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61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