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阴道合并感染诊断中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技术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03 16:10

  本文关键词:阴道合并感染诊断中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技术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阴道感染 过氧化氢浓度 唾液酸苷酶


【摘要】:目的探析阴道合并感染诊断中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阴道分泌物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白细胞脂酶、唾液脂酶以及氧化氢浓度三项联合测定,并且给予患者采用生理盐水湿片的方法进行显微镜镜检。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患有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有12例,其中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有3例,合并滴虫性阴道炎有5例,均占BV阳性的25.0%和41.7%。关于湿片镜检和三项联合测定技术的检测结果显示,有12例患者采用BV三项联合测定术实施检查,占其总例数的37.5%。结论采用BV三项联合方法进行检查,能够将患者的致病菌与阴道正常菌指标快速反应出来,并且此检测方法操作准确快捷,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单位】: 开封市妇产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阴道感染 过氧化氢浓度 唾液酸苷酶
【分类号】:R711.31;R446.1
【正文快照】: 细菌性阴道病可简称为BV,在妇科疾病中属于一种常见临床病症,它的形成主要是因压氧菌与阴道加特纳菌混合感染,使患者的阴道出现微生态平衡失调现象,从而导致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增加,并且外阴灼热瘙痒与白带带有鱼腥臭味综合征[1]。为探究阴道合并感染诊断中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美;李咏梅;;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合并BV联合测定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21期

2 徐风芹;杨有琴;刘津;;化学反应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年11期

3 廖婷;彭劭君;刘彩灵;;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4年18期

4 李宝华;;四种临床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比较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不同临床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诊断结果比较[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2 唐苇;;细菌性阴道病对早产及胎膜早破的影响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年12期

3 何丽;汤艳萍;;细菌性阴道病门诊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年27期

4 刘芳芳;;阴道合并感染诊断中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技术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年09期

5 徐春辉;;妇女病防治科门诊中关于妇女阴道微生物的状况解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01期

6 孙燕;;盐酸左氧氟沙星在妇科炎症中的应用及药物特性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5年12期

7 张明霞;;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分析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24期

8 潘木香;刘淑秋;黄小燕;;四种检验方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炎效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9 王志刚;;4种临床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诊断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年06期

10 李金玲;;不同方案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贵玲;;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09期

2 董思维;宋静慧;;阴道微生态与阴道感染性疾病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年S6期

3 杨林;;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与BV试验联合运用的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年17期

4 邓平;;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年08期

5 郝亚非;;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年05期

6 王婷玉;;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试剂盒对非特异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7 石丽琳;李志琴;;688例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09期

8 杨玲;;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研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09期

9 蔡伟雄;李惠平;徐锦芳;;四种临床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河北医药;2011年01期

10 郭改玲;;两种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年2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萍,李青萍,武建文,王肖平;细菌性阴道病的快速诊断[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尹秀芳,陈树民,王今锦;早期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测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年03期

3 张美利;细菌性阴道病60例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1年01期

4 王红兰,王家春;60例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01年02期

5 张倩平;细菌性阴道病浅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2年05期

6 李毅;102例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治[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04期

7 吴远桥,蒋旭峰,李毅沛,王爱兰;214例细菌性阴道病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2年08期

8 糜祖煌;介绍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年03期

9 朱晓妹;细菌性阴道病在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分析[J];海南医学;2003年03期

10 崔晓明;细菌性阴道病32例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2003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蔺莉;魏丽惠;胡玉泉;王雪菲;;对门诊非意愿妊娠妇女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2 李保强;翟如波;;细菌性阴道病三种实验室诊断方法探讨[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李煜;刘玲;杨娟;;乳酸杆菌制剂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范爱萍;薛凤霞;;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任亚琴;张丽;岳秀兰;;重庆地区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研究[A];中国优生科学协会2004年优生科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黄燕;黄云霞;李冰;;碘伏与甲硝唑联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观察[A];第二届西部地区(12省区)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廖秦平;;细菌性阴道病诊治规范(讨论稿)[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肖冰冰;张岱;刘朝晖;廖秦平;;蔗糖凝胶治疗细菌性阴道病Ⅱ期临床试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克迪;吕治;苏建荣;;细菌性阴道病诊断标志菌组合的初步建立[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张金燕;;联合用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分析[A];2012年河南省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开敏;细菌性阴道病青年女性患者多[N];中国妇女报;2006年

2 咏霞;细菌性阴道病应联合用药[N];大众卫生报;2006年

3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主治医师 刘朝晖;你知道细菌性阴道病吗[N];家庭医生报;2003年

4 魏开敏;老年妇女亦患细菌性阴道病[N];大众卫生报;2006年

5 朱金林;女人私处为何飘出鱼腥味[N];大众卫生报;2009年

6 魏开敏;治细菌性阴道病联用乳酸杆菌制剂效更佳[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周蓓蓓 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何谓细菌性阴道病?[N];保健时报;2006年

8 ;细菌性阴道病和老年性阴道炎[N];中国妇女报;2003年

9 张石革 龙振华;臭味乍泄要当心[N];医药经济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王敬霞;三种阴道炎防治细分辨[N];保健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范爱萍;细菌性阴道病临床诊断、混合感染及其与支原体关系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2 刁玉涛;菌群构成与细菌性阴道病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凌宗欣;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群落菌群多样性变化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婷婷;乳酸杆菌微生态制剂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效果分析[D];新乡医学院;2015年

2 李修德;以医院为基础的孕期细菌性阴道病纵向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哲琪;妇清雪莲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王程成;皖南地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5 王志敏;不同检测方法对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价值的比较[D];吉林大学;2016年

6 陈衣凡;八正散加减治疗湿热型细菌性阴道病疗效观察60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姚兰;长春市区6个工作单位细菌性阴道病发病情况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韩育红;细菌性阴道病与宫颈异常上皮细胞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彭景;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易感性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刘艳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615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615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f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