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相关风险因素探讨
本文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相关风险因素探讨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晋城市HBsAg阳性母亲及其所生婴幼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索HBV母婴传播的现状和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HBV在母婴间传播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晋城市两所医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160例HBV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所选研究对象进行各种分组,以便了解各组患者的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情况,从而分析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存在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母亲HBV-DNA水平,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定性,行剖腹产还是自然分娩,喂养方式以及有无进行阻断治疗等。结果:所选160例HBV携带孕妇共产新生儿160名,所有新生儿在在7-12月龄期间进行随访,查血清HBsAg提示新生儿HBsAg阳性9例,说明母婴传播率为5.63%(9/160),母婴传播率的95%可信区间为1.11%-10.14%。母亲病毒量106copies/ml组、103-106copies/ml组以及103copies/ml组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25.92%、3.17%、0.00%,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母亲HBeAg阳性组、HBeAg阴性组婴幼儿的HBsAg阳性率分别11.27%、1.12%,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孕晚期注射HBIG的25例孕妇及未注射HBIG的46例孕妇,其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12.00%、10.87%,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选择剖宫产组及自然分娩组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4.28%、6.67%,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实行母乳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8.47%,3.96%,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率为5.63%(9/160),母婴传播率的95%可信区间为1.11%-10.14%。病毒母婴传播的母婴传播率高危因素主要有HBV-DNA106copies/ml、HBe Ag阳性,喂养方式和分娩方式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相关性不明显,孕晚期注射HBIG无助于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关键词】: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 宫内感染 疫苗免疫接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14.25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1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13
- 1.1 研究对象11
- 1.2 研究方法11-12
- 1.3 统计学分析12-13
- 2 结果13-16
- 2.1 所选研究对象母婴传播率情况13
- 2.2 孕妇静脉血病毒载量与母婴传播的关系13
- 2.3 HbeAg与母婴传播的关系13-14
- 2.4 孕期注射HBIG与孕期未注射HBIG与母婴传播的关系14
- 2.5 分娩方式与母婴传播的关系14-15
- 2.6 喂养方式与母婴传播关系15
- 2.7 多因素分析结果15-16
- 3 讨论16-28
- 3.1 慢性乙肝概述16-17
- 3.2 HBV母婴传播发生的时期17-19
- 3.3 HBV母婴垂直传播率的诊断指标、检测时间与检测方法19-20
- 3.4 HBV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20-25
- 3.5 HBV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25-28
- 4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2
- 综述32-42
- 参考文献39-42
- 致谢42-43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43-44
- 个人简历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彩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母婴传播及其预防[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年04期
2 ;预防HIV母婴传播[J];河南医学研究;2004年02期
3 凌华,韩梅,钱天学,王俊;重庆市首例HIV母婴传播病例报告[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年05期
4 王善凤;田宏;;预防HIV母婴传播的策略[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6年05期
5 马贞玉;徐慧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传播及预防的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10期
6 张冬梅;刘海荣;宋律;;HI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我国预防HIV母婴传播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12期
7 胡靖伶;毛惠;唐红;杨景芳;;预防和控制HIV母婴传播[J];中外医疗;2008年27期
8 李淑先;;HI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与预防对策[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年04期
9 高艳纳;王红红;;HIV母婴传播防治中的现存问题和对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03期
10 杨淑青;谭德;姚集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母婴传播[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利;;HIV母婴传播及阻断[A];河南省第十二次妇产科、第十一次儿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梁科;桂希恩;张元珍;邓莉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母婴传播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感染性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石卫武;干灵红;周美英;;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与母婴传播关系探讨[A];200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费迎明;兰少波;钟建平;李水法;周建康;徐关德;陈峰;李志军;;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母婴传播相关性的研究[A];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费迎明;兰少波;钟建平;李水法;周建康;徐关德;陈峰;李志军;;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母婴传播相关性的研究[A];2008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邹怀宾;陈煜;段钟平;张华;;HBeAg阳性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研究[A];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梦飞;桂希恩;付学东;;受血与母婴传播感染HIV潜伏期的研究[A];第九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兰;胡文婷;王茜;戚红;;分娩方式与HBV的母婴传播[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赵连三;;以循证医学指导阻断HBV感染母婴传播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郭永;修霞;牟莹莹;藏玉芹;马振芝;;乙肝病毒转录体在母婴传播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淑会;968万元下拨我省防治母婴传播疾病[N];河北日报;2010年
2 袁晔;药物阻断HIV母婴传播在南非初见成效[N];医药经济报;2004年
3 记者 陈枫;全省行动“预防母婴传播”[N];南方日报;2011年
4 记者 张洁、通讯员 高翔、孙晓娟;桂希恩调查发现近四成艾滋母亲将疾病传给新生儿[N];湖北日报;2006年
5 记者 孙国根 通讯员 严晓慧;乙肝母婴传播“最后5%”如何消除[N];健康报;2011年
6 田庚善;乙肝母婴传播怎样阻断[N];健康报;2007年
7 记者 曲俊雅;联合用药能更有效防止艾滋病母婴传播[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主治医师 韩咏霞;艾滋病的母婴传播方式有哪些[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9 周华英;新肝炎病毒可经宫内母婴传播[N];大众卫生报;2002年
10 程守勤 嵇旭东;我国专家找到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莉;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药物阻断措施的循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牟瑞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3 张磊;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明峰;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相关风险因素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2 张久聪;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李凡;甘肃省武威市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4 薛璐;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高危因素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5 孙翔;不同剂量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6 程勇前;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7 赵艳丽;大理州白族HBV阳性孕妇脐血病毒基因型分析及母婴传播相关问题的研究[D];大理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636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636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