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基础睾酮水平与卵巢储备评估指标及IVF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女性基础睾酮水平与卵巢储备评估指标及IVF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基础睾酮水平 卵巢储备评估指标 IVF 结局
【摘要】:[目的]探讨接受控制性超促排卵患者的血清基础睾酮水平与卵巢储备评估指标及IVF结局的相关性,同时也期望通过对血清基础睾酮水平的研究,尝试寻找雄激素补充的最佳血清基础睾酮的水平,为雄激素补充疗法提供有效的临床使用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CSI-ET)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29个周期。患者的不孕原因包括输卵管因素、男方因素,患者基础性激素正常、符合相关纳入及排除标准。记录所有患者年龄,于月经期间查基础血清性激素值(FSH、LH、E2、T),并计算FSH/LH比值,在患者降调前抽血查抗苗勒管激素(AMH)值,并行阴道B超计数患者基础窦卵泡数(AFC)。常规长方案进入周期后,记录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Em)Gn天数、Gn用量、获卵数、MⅡ卵子数、总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及胚胎移植后30阴道B超的妊娠情况。首先,以患者血清基础睾酮值水平值分为两组:即血清基础睾酮水平(T)≤20ng/dl组;血清基础睾酮水平(T)20ng/dl组;每组按其是否妊娠再分为妊娠组与非妊娠组两亚组,探讨女性血清基础睾酮水平与卵巢储备评估指标及IVF结局的相关性,分析妊娠结果与血清基础睾酮水平的关系。同时,对229例患者的妊娠情况都做ROC曲线分析,探讨血清基础睾酮水平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预测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并寻找出预测妊娠结局的最佳界值。其次,再以患者年龄分三个组:即年龄≤30岁组;30年龄≤35岁组;35年龄≤40岁组,对基础性激素水平正常的不同年龄段女性的血清基础睾酮水平进行分析。[结果]1、T≤20ng/dl组与T20ng/dl组两组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Em)、Gn天数及Gn用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基础促卵泡生成素(bFSH)、基础促黄体生成素(bLH)、FSH/LH、基础雌二醇(bE2)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基础AMH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T≤20ng/dl组与T20ng/dl组两组间获卵率、优质胚胎率、正常受精率、胚胎着床率、多胎妊娠率、流产率及宫外孕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MⅡ卵率比较,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临床妊娠率比较,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ROC曲线下面积是0.6(0.5-0.7为中度),T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为中度,且T的最佳界值是20.475ng/dl。以此为界值,两组间的MⅡ卵率比较,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妊娠率比较,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分析中,T≤20ng/dl组与T20ng/dl组两组AMH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组与非妊娠组T比较,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年龄≤30岁组与35年龄≤40岁组两组间T、AMH比较(P=0.018、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年龄≤35岁与35年龄≤40岁组两组间T、AMH比较(P=0.003、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30岁组与30年龄≤35岁组两组间T、AMH比较(P=0.446、0.5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各项评估指标与T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基础AMH与T呈正相关(r=1.032,P=0.002),有统计学意义;基础E2与T呈正相关(r=0.055,P=0.027),有统计学意义。按照相关系数r从高到低排列,与T的相关性为:基础AMH基础E2。而年龄、基础FSH、基础LH、FSH/LH均与血清基础睾酮呈负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础AMH、E2与T呈正相关;T≤20ng/dl预示着可能卵巢储备功能下降;2、T在正常范围内,随着T增高,MⅡ卵率及临床妊娠率相应有所增高,可获得一个好的结局;3、基础T可对IVF结局进行预测,T阈值为20.475ng/dl,其灵敏性与特异性均不高,目前临床应用意义不大;4、基础AMH与T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35岁以后女性表现尤为明显。
【关键词】:基础睾酮水平 卵巢储备评估指标 IVF 结局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14.8
【目录】:
-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5-7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3
- 前言13-16
- 材料与方法16-20
- 结果20-29
- 讨论29-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2
- 综述42-48
- 参考文献45-48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48-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烁 ,邓洋 ,何芳芳;卵巢储备降低的判断[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3年04期
2 宋文嘉;夏天;赵丽颖;;卵巢储备力与卵巢局部调节因子[J];广东医学;2011年09期
3 苏燕;薛瑞霞;李莎;;“以瘦为美”与卵巢储备力下降[J];河南中医;2014年02期
4 邱慧玲,沙爱国,任建枝,郑仁瑞,李萍,黄菲;110周期控制性超促排卵卵巢储备与卵巢反应性的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4年01期
5 赵齐生;陈莹;孙淑杰;;抑阳扶阴法改善卵巢反应机制相关原理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6期
6 薛华;;腹腔镜下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19期
7 顾小青;毕富玺;夏天;金季玲;;化疗致卵巢储备力降低的防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11期
8 梁琳琳;李杭生;张翠莲;;卵巢功能评估研究现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03期
9 沈薇;王世宣;;卵巢储备的生理变化[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年09期
10 朱依敏;卵巢储备的预测[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灵芝;金季玲;;卵巢储备力降低的监测[A];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荷凤;;卵巢功能检测[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7年
3 连方;陈艳花;;中西医结合改善卵巢储备的研究[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围绝经期专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周从容;;卵巢储备减低的预防和处理(摘要)[A];2013年贵州省医学会生殖医学与遗传学分会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万择秋;张苏;吴晓云;;未育妇女卵巢良性肿瘤的腹腔镜治疗[A];2006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陈士岭;陈士岭;陈薪;叶德盛;;年龄特异性基础FSH与卵巢储备及卵巢反应性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7 甄秀梅;乔杰;李蓉;陈新娜;刘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309个卵巢反应不良周期临床分析[A];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联合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刘荷一;;超声自动容积测量(SonoAVC)对卵巢生殖状态的评估[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妇产及计划生育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潘芳;俞瑾;;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37例临床观察[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7年
10 潘芳;俞瑾;;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48例临床观察[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健康时报记者 许晓华;查卵巢可知最佳生育时间[N];健康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袁华;抗苗勒管激素评价卵巢储备下降及妇科手术对卵巢储备影响的价值[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杨静宜;补宫助孕方干预台湾女性卵巢功能低下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陈丽霞;滋癸活血益经汤对卵巢功能围早衰期影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陈玲;养阴舒肝胶囊对卵巢功能低下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张英;GnRH类似物对卵巢癌和卵巢功能的双重调节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文婷;C10ORF2,HELQ和PRIM1基因在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7 何仲;月经改变对卵巢功能衰退过程提示价值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张利群;卵巢功能衰退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及相关蛋白差异表达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孙宁;卵巢功能衰退过程中卵巢大小和窦状卵泡数变化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丽洁;郭氏调周序贯疗法治疗卵巢功能低下的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刘小山;药物对维吾尔族OEM患者术后卵巢功能保护作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3 侯蓉蓉;全子宫切除的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对卵巢功能的短期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4 张茜{,
本文编号:655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655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