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水平与其病情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9-03-22 09:05
【摘要】: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与其病情分期的相关性。选取从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IPF加重期患者25例,另取同期IPF稳定期患者25例以及正常体检者25例。分别对比三组血清SP-D水平,并做相关性分析。同时对加重期组治疗前后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血清SP-D水平进行比较。健康对照组血清SP-D水平(93.1±3.6)ng/ml显著低于稳定期组(121.6±6.2)ng/ml,而稳定期组又显著低于加重期组(180.8±9.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P-D水平与IPF患者病情(FEV1.0/FVC%)呈显著相关性(r=-0.837,P=0.000)。加重期患者经治疗后,有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P-D水平(137.7±3.2)ng/ml显著低于治疗前(181.5±3.5)ng/ml,同时显著低于无效组(180.5±4.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PF患者的血清SP-D水平与病情分期及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能够用于IPF病情的进展和评估预后的辅助性监测。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serum alveolar surfactant protein-D (SP-D) and the stage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From March 2015 to May 2016, 25 patients with IPF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25 patients with stable IPF and 25 patients with normal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same period. The levels of serum SP-D in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made. At the same time, the levels of serum SP-D in the effective group and the ineffective group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aggravating stage group. The serum SP-D level i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table phase group (93.1 卤3.6ng/ml) and the stable phase group (121.6 卤6.2ng/ml,), and that in the stabl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aggravating group (180.8 卤9.7ng/m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SP-D level and FEV1.0/FVC% (r = 0.837, P < 0.000). After treatment, the serum SP-D level in the effecti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37.7 卤3.2) ng/ml, and (181.5 卤3.5) ng/m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ineffective group (180.5 卤4.6) ng/ml,.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rum SP-D level and the stage and severity of IPF, which could be used to monitor the progress of the disease and evaluate the prognosis of IPF patients.
【作者单位】: 天津市海河医院(天津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科;
【分类号】:R5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颖,王建平;特发性肺纤维化2例误诊分析[J];山东医药;2000年06期

2 郭健欣,曾奕明;特发性肺纤维化1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S1期

3 肖振平,李琳;急进期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高分辨CT表现[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4 关素薇;特发性肺纤维化23例临床分析[J];广州医药;2001年03期

5 侯杰;老年急性间质性肺炎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治[J];实用老年医学;2001年04期

6 郑凯宇;少年特发性肺纤维化1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1年06期

7 李振华;特发性肺纤维化研究进展(续)[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1年12期

8 陈逶,徐大华,王茂筠;特发性肺纤维化26例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02年01期

9 李秋根;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的新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02年06期

10 李延红,刘丽华,宋卫东;特发性肺纤维化2例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颖;杨春燕;陈安宝;;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丁辉;周凤秋;蔡后荣;孟凡青;;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组织的窖蛋白-1、胶原-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振华;康健;侯显明;于润江;;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存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徐艳玲;曲妮妮;;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曹黛茵;陈静瑜;高霏;李智;罗益锋;郭禹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张纾难;;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第十二次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振华;彭守春;康健;于润江;;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死亡预后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崔红生;武维屏;王海彤;;中西医结合诊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思路与方法[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康健;;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的最新动态[A];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0-2011)[C];2011年

10 郑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丁香 编译;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达到转折点[N];中国医药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魏平;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标准废旧立新[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赵玲;让吹肥皂泡不再成为挑战[N];中国医药报;2014年

4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疗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5 春光;什么是“特发性肺纤维化”[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6 李勇;吡非尼酮可改善IPF患者的呼吸质量[N];中国医药报;2011年

7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代静泓;中国南京地区特发性肺纤维化端粒酶基因突变的遗传学调查[D];南京大学;2014年

2 王琼;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3 张稷;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彭守春;特发性肺纤维化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5 史可云;IL31与特发性肺纤维化信号转导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6 刘佳;内质网应激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王艳勋;内质网应激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8 李君瑶;TRAIL及其信号传递途径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形成中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金贝贝;特发性肺纤维化中CDH1及RUNX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检测及其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小东;益肺养血化痰方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泸州医学院;2015年

2 王明辉;Trx-1重组载体转染hucMSCs及肺纤维化模型的初步探索[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3 陈卓;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4 毛翠苹;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中LncRNA-TERRA对AECs-Ⅱ端粒的调控作用[D];滨州医学院;2015年

5 秦芬芬;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

6 刘芳;通过初诊临床指标预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死亡风险[D];浙江大学;2017年

7 孙长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相关性[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8 张坚;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9 赵靖;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10 张鑫;家族性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遗传学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445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445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6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