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表型变化与博莱霉素大鼠肺纤维化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04:39
【摘要】: 目的: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机体对肺组织损伤的过度修复和重塑的病理结果,而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 MFbs)正是导致胶原大量分泌、组织过度修复的主要效应靶细胞,其在间质中数量增加并持续活化被认为是病程向纤维化进展的重要标志。MFbs主要由间质中的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 Fbs)转化而来,后者在缺氧、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等因素的诱导下表达MFbs的特征性蛋白分子——α-SMA,从而转化为MFbs,发挥更强的致纤维化作用,因此,大量活化的Fbs转化为致纤维化能力更强的MFbs的病理过程是PF进程的关键环节。回顾文献发现,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PMVECs)作为血管壁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血管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生理状态下调节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稳定机体的内环境;还在病理状态下超早期的发生应激反应,促进组织修复。然而,它在消除致病因子对机体损伤的同时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过度地发挥了介导免疫、炎症反应,加重组织缺氧,分泌过量细胞因子等生物学作用,从而促进了组织的纤维性修复。文献显示,上述病态的PMVECs功能可能在Fbs向MFbs转化的病理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将采用ELISA、Western Blot、RT-PCR等方法检测PMVECs中相关细胞因子的合成、分泌水平,并使用millicell细胞共培养体系,结合抗体中和试验,研究体外共培养条件下,BLM大鼠PMVECs对Fbs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进一步揭示PMVECs及其功能表型变化在PF早期病程中的作用。 方法: SD大鼠,体重100±20 g,雄性,以博莱霉素(Bleomycin,BLM)-A5溶液气管内灌注的方法诱导大鼠PF模型,并在相同条件下向正常大鼠气管内灌注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于给药后第3,7,14,21和28天处死大鼠,取外周肺组织留作原代培养PMVECs和Fbs,其余肺组织用10 g/L多聚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VG染色。在各时间点原代培养PMVECs和Fbs后,利用ELISA、Western Blot、RT-PCR等方法检测各组大鼠PMVECs合成、分泌细胞因子TGF-β1及CTGF的水平;并将各组大鼠PMVECs分别与预先培养、传代的对照组大鼠Fbs共培养,采用细胞生长曲线测定、PCNA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染色、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共培养后的Fbs的增殖、转化及胶原合成能力,并以单培养的各组大鼠Fbs的相应功能作为阳性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合细胞因子抗体中和试验检测PMVECs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变化与其促Fbs增殖、转化功能的相关关系。 结果: 1、BLM大鼠PMVECs的对数生长期较对照组大鼠PMVECs提前。 2、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BLM诱导大鼠PF过程中PMVECs上调TGF-β1和CTGF蛋白的表达,且高峰出现在BLM气管内灌注后7天组PMVECs。经RT-PCR鉴定,BLM气管内灌注后7天组PMVECs中TGF-β1和CTGF的转录显著升高。ELISA实验证实,各组PMVECs培养上清中TGF-β1和CTGF的分泌水平与Western Blot检测的细胞中相应蛋白的表达水平基本一致。 3、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BLM大鼠PMVECs中出现α-SMA蛋白的表达,其高峰亦位于BLM气管内灌注后7天组。4、生长曲线及PCNA染色显示与BLM气管内灌注后7、14、21、28天组PMVECs共培养的Fbs的对数生长期提前,核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流式细胞染色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BLM气管内灌注后7天组PMVECs共培养的Fbs群中,MFbs数量显著增加,α-SMA蛋白的表达亦明显上调;与BLM气管内灌注后7、14天组PMVECs共培养的Fbs中ColⅠA1的表达显著上调。 5、抗体中和试验显示,单独使用TGF-β1抗体使共培养上清中TGF-β1的浓度下降约53.15±8.91%,可使共培养的Fbs数量减少约23.39±2.12%,Fbs群中MFbs百分比下降约4.68±0.86%(降幅约22.48%);单独使用CTGF抗体使共培养上清中CTGF的浓度下降约54.65±10.24%,可使共培养的Fbs数量减少约45.16±5.79%,Fbs群中MFbs百分比下降约8.06±1.31%(降幅约38.71%);而联合使用TGF-β1和CTGF抗体使共培养上清中TGF-β1和CTGF浓度同比下降约50%,可使共培养的Fbs数量减少约73.39±11.89%,Fbs群中MFbs百分比下降约10.15±1.37%(降幅约48.75%)。 结论: 1、BLM诱导的大鼠PF过程中,PMVECs合成、分泌促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及CTGF的功能上调,尤其在病程早期,PMVECs合成、分泌细胞因子功能旺盛,细胞以分泌功能表型为主。 2、在体外共培养条件下,BLM大鼠PMVECs可促进正常鼠Fbs的增殖、转化及胶原合成,并以BLM气管内灌注后7天大鼠PMVECs的促Fbs增殖作用最强。 3、以TGF-β1及CTGF高表达为代表的PMVECs表型异常是促进Fbs活化、增殖并转化为MFbs,进而导致细胞外基质过度分泌的重要原因;也可能是生理状态下早期激活间质中静止的Fbs,并促进其发挥致纤维化作用的关键因素。
【图文】:

模式图,肺泡,肺泡壁,模式图


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维使肺泡具有弹性,以便吸气时扩大的肺泡在呼气时有良好的回缩力。肺间质内有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肺巨噬细胞,该细胞有重要的防御作用,能吞噬吸入的灰尘、细菌、异物及渗出的红细胞。肺毛细血管多为连续型,管径约 7-10μm。组成肺毛细血管的 EC 为单层扁平 EC,胞质薄、细胞器少,但有大量吞饮小泡,可参与蛋白分子的转运。肺毛细血管 EC 间有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和缝隙连接,具有调节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肺泡隔内毛细血管 EC、毛细血管基膜、薄层结缔组织、Ⅰ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肺泡表面液体层组成总厚度为 0.2-0.5μm 的气血屏障(blood-air barrier),便于肺泡内的 O2与血液中的 CO2进行交换。

关系模式


图 2 ATⅡ与 MFb 关系模式图3、炎症细胞及免疫细胞 (inflammatory cells and immunologic cells)的促纤维化作用不同的炎症或免疫细胞在 PF 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PF 早期,,病理表现为急性炎症渗出,可见中性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在肺泡中浸润;而在纤维化形成期,病理表现为组织的纤维性修复,可见肺间质中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及浆细胞浸润。(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肺泡炎期的主要效应细胞,它一方面可帮助机体清除致炎因子,吞噬坏死组织,促进组织修复;另一方面却释放氧自由基等活性物质造成组织的炎症损伤。在纤维化的肺泡炎阶段,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的氧自由基、胶原酶和蛋白酶,损伤、破坏肺组织的正常结构;它释放的这些酶类物质进一步代谢,可合成、分泌白三烯、凝血烷、硫酸软骨素、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5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维佳;韩婧;张湘燕;李万成;;肺纤维化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参与机制研究[J];广东医学;2011年14期

2 叶清;李燕芹;;肺纤维化动物模型[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08期

3 张永胜;冯一中;曹志飞;顾振纶;杨庆尧;杨晓彤;周文轩;郭次仪;;虫草复方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J];中草药;2011年09期

4 许惠娟;李时悦;林云恩;刘蓉;顾莹莹;廖东江;;人工冬虫夏草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16期

5 张f&f ;戴岳;;中药有效成分抗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12期

6 曹志飞;蒋小岗;顾振纶;周文轩;郭次仪;;茶多酚对博莱霉素导致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J];抗感染药学;2011年03期

7 王在岩;张平;何平平;于小华;;白藜芦醇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和NF-κBmRNA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09期

8 丁明桥;许朝霞;陈瑞;王鹏;;银杏叶提取物对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血清PDGF及TGF-β1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殷宗宝;李英;邓超;曹玉芳;;甘草甜素减轻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08期

10 张成军;邓雁如;;中医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现状与展望[J];陕西中医;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秀华;张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范峰;李惠萍;张荣轩;郑卉;陈慧萍;;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激素、胸腺肽α1干预前后的病理及微生物学变化[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真;王新华;丁旭春;;复方甘草甜素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的实验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系病分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活动暨2008年呼吸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欧阳彬;肖奇明;;外源性IL-10对博莱霉素所致小鼠肺纤维化的干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鲁香凤;张伟;姜良铎;;大鼠实验性肺纤维化模型的建立[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陈瑞;;化纤汤对博莱霉素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丙二醛、谷光苷肽含量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第十二次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崔瑷;王辰;代华平;庞宝森;牛淑洁;吕月平;戴建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治疗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8 肖莉;李振华;;白细胞介素13 mRNA在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9 张德平;邱慧;庄谊;孟凡青;;姜黄素干预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刘世青;;化瘀理肺方经抗氧自由基损伤作用防治大鼠肺纤维化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萍;董瑞让中医走向世界“肺纤维化”防治领域的前沿[N];健康报;2011年

2 张纾难;中药有助逆转肺纤维化[N];健康报;2003年

3 河北 刘涓;解读肺纤维化[N];家庭医生报;2009年

4 刘燕玲;抗肺纤维化中药进入临床试验[N];健康报;2003年

5 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 刘涓;肺纤维化尤需防感染[N];健康报;2009年

6 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孙永昌;肺纤维化:明确病因是关键[N];保健时报;2009年

7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张纾难;肺纤维化的治疗原则[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8 李 戎 闫智勇 唐 勇 李文军  王 兴 张天娥 刘明芳 罗蜀蓉;肺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综述[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静雨 译;自发性肺纤维化新疗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10 刘燕玲;恢复期非典患者肺纤维化预防受关注[N];健康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娜;CpG ODN对肺纤维化形成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波;肺纤方干预肺纤维化大鼠微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杨俊玲;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及4种细胞因子表达在肺纤维化诊治中的应用与评价[D];吉林大学;2007年

4 留永健;氯沙坦对博莱霉素导致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5 张彦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siRNA抗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作用及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肖莉;白细胞介素13(IL-13)致肺纤维化作用及干预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7 陈瑞;化纤汤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损伤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8 倪莲芳;I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肺纤维化的表达及其机制探讨[D];北京大学;2008年

9 魏路清;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肺纤维化的保护及其MMP-9、TIMP-1表达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10 费雁;芪丹化纤方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维;整合素相关激酶与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乔晨;股蓝泼尼松片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早期治疗机理的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李靖;氟伐他汀对博莱霉素A5致大鼠肺纤维化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4 刘芳;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及缬沙坦的相关干预机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张正寿;昆布提取物J201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6 武慧;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病理观察及三七总皂甙的干预作用[D];苏州大学;2006年

7 连丽燕;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蔡志刚;醛固酮拮抗剂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9 庞彩苓;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肺纤维化鼠模型TGF-β1的影响[D];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赵玉林;槲皮素治疗小鼠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9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599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a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