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罗格列酮对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源性IL-10的影响及调节NF-κB的可能机制

发布时间:2020-04-14 07:16
【摘要】: 目的 1、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状态。 2、观察罗格列酮对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NF-kB活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哮喘患者和健康自愿对照者各10名,抽取外周静脉血10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PBMC(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ells,PBMC),制成PBMC细胞悬液,悬液贴壁培养2小时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并按如下分组:A1组(健康对照者T淋巴细胞原液组,即于含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和100U/ml链霉素、万分之三谷氨酰胺及50μg/ml PHA的RPMI-1640培养基(完全培养基)中培养;A2组(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原液组);A3组(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在A2组基础上加终浓度为20μmol/1的罗格列酮)。A4组(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在A2组基础上加终浓度为20μmol/1的罗格列酮及终浓度为10μg/ml的IL-10抗体),细胞浓度均为1×10~6/ml。将上述分组细胞置于饱和湿度、37℃、含5%CO2培养箱中培养培养48小时,每次培养的同时都用其完全培养基做无细胞的空白对照组。然后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IL-10浓度,收集细胞并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T淋巴细胞内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appaB,NF-kB)活化情况。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测定值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在方差齐性基础上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F检验,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之间的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并将哮喘T淋巴细胞之NF-kB活性与上清液IL-10浓度行直线相关分析,α=0.05,双侧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培养上清液IL-10浓度:A2组上清液IL-10浓度明显低于A1组(P<0.05);A3组上清液IL-10浓度明显高于A2组(P<0.05),A1和A3组比较无差别(P>0.05);A4组上清液IL-10浓度均低于A1,A2,A3组,即A1,,A3>A2>A4。 T淋巴细胞NF-kB活化率:A2组T淋巴细胞NF-kB活化率明显高于A1组(P<0.05);A3组T淋巴细胞NF-kB活化率明显低于A2组(P<0.05);A2和A4组比较无差别(P>0.05),即A2,A4>A3>A1。 NF-kB活化率与培养上清液IL-10浓度的相关性:A2组T淋巴细胞NF-kB活性与A2组上清液IL-10浓度成负相关(r=—0.81,P<0.01);A3组T淋巴细胞NF-kB活性与A3组上清液IL-10浓度成负相关(r=—0.84,P<0.01);A4组T淋巴细胞NF-kB活性与A4组上清液IL-10浓度成负相关(r=—0.82,P<0.01)。 结论 1、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0水平减低。 2、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NF-kB活性明显增高,可能与IL-10分泌减低有关。 3、罗格列酮明显升高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源性IL-10水平。 4、罗格列酮可抑制T淋巴细胞NF-kB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升高IL-10水平有关。 5、抗IL-10抗体能抑制T淋巴细胞源性IL-10的升高,可能与阻断IL-10分泌有关。
【图文】:

培养的,淋巴细胞,附录,硕士学位论文


培养的淋巴细胞(加PHA聚集后,100x

培养的,淋巴细胞,附录


培养的淋巴细胞(加PHA聚集前,200/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56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红;;NF-κB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2005年11期

2 洪新,郭振辉;核因子-κB与支气管哮喘[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8年02期

3 黄毅;NF-κB与支气管哮喘[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1年03期

4 郭晏同,冷希圣,李涛,宋盛晗,秦致中,熊亮发;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的受体γ特异配体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解剖学报;2005年02期

5 刘宝军,王青,刘超,赵凯,张士发;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4、IL-10及IFNγ水平及意义[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年02期

6 董亮,肖伟,毕文祥,孙自平,吴大玮,于钦凤;哮喘患者PBMC中NF-ΚB活性及血浆IL-10水平变化的研究[J];山东医药;2000年19期

7 张英剑,王萍,王湖荣,金建军,贾竹敏,付杰;抗IL-18单克隆抗体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年01期

8 王耀勇,金元虹,陈小龙;白细胞介素-10与呼吸系统疾病[J];微循环学杂志;2005年04期

9 赵德育,葛传生,季纯珍,谢希平,施圣云;IL-10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J];江苏医药;2002年01期

10 林士军,王桂杰,董惠翔,刘玉春;IL-10,IL-12与支气管哮喘[J];医学综述;200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俊谦;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27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627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0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