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P物质对哮喘动物模型气道阻力的影响及盐酸丙卡特罗对其干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5-28 17:30
【摘要】: 前言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参与的以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有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AHR)、不可逆性的气道重塑、神经反应、变态反应、遗传等等,多种机制之间相互关联、错综复杂,迄今尚不十分清楚。以气道的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不可逆性气道重塑(airway remodeling)为特点。最近的研究显示,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可造成气道上皮脱落、黏液分泌、血管渗出及感觉神经末梢裸露。因此,有国外学者提出了与哮喘有关的气道神经轴突反射概念,使人们日益认识到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在此过程中,神经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在呼吸道已确定的神经肽将近20种,感觉神经肽就是其中的一类。其中P物质(Substance P,SP)就是导致哮喘气道神经源性炎症产生的一种重要的感觉神经肽。P物质是由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一种小肽,是一种炎性作用很强的速激肽,对气道具有广泛的生理效应,如强烈地收缩支气管平滑肌,增加微血管壁的通透性,引起血浆蛋白外渗和组织水肿,加重气道阻塞,促进粘液分泌及粘液栓的形成,这些改变都与哮喘的气道病理结构相似。气道高反应(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是气道受到外界刺激时表现出的过强、过早的收缩反应,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临床特征,与气道的慢性炎症有关。以往认为副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的主要原因,但是现在发现,除了经典的胆碱能神经系统及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支配外,尚有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NANC)的支配,包括兴奋性神经纤维和抑制性神经纤维。兴奋性神经纤维在肺内主要为感觉神经,其末梢可释放一些速激肽,包括P物质、神经激肽A(NKA)、神经激肽B(NKB)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这些肽类具有很强的致炎作用,如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黏液分泌及气管平滑肌痉挛等。P物质是炎性作用很强的速激肽,在气道平滑肌、血管内皮细胞均发现P物质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及其受体。体外试验显示,P物质可刺激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趋化炎性细胞,增强白三烯作用及刺激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炎症也可促进P物质的释放,当气道上皮损伤的时候,炎性介质作用于裸露的感觉神经末梢,通过轴突反射致使P物质释放,加重炎症反应,参与哮喘神经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以往的较多研究表明P物质主要通过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增加血管外渗,促进黏液分泌及各种炎症介质释放等作用参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本课题旨在研究P物质对哮喘动物模型气道阻力及与哮喘相关的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是否有影响,以及盐酸丙卡特罗对其是否有干预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使我们进一步了解P物质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寻求治疗哮喘的方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实验方法 采用卵蛋白(OVA)辅以百日咳杆菌菌苗和氢氧化铝为佐剂注射致敏大鼠,雾化吸入激发制作哮喘大鼠模型。利用AniRes2005肺功能仪测定气道阻力,并计数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且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肺内的表达,最终运用日本MetaMorph/BX41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 1、气道阻力检测结果显示 哮喘组大鼠对Ach的浓度反应曲线明显上移,其呼气阻力和吸气阻力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表明哮喘组大鼠对Ach的气道反应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也表明哮喘模型建立成功。P物质组对Ach的浓度反应曲线显著高于哮喘组(P0.05),提示P物质可增加哮喘大鼠的气道反应性,盐酸丙卡特罗组对Ach的浓度反应曲线介于哮喘组和正常组之间,提示盐酸丙卡特罗可降低由P物质引起的气道阻力的增加(P0.05)。 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 P物质组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计数都显著高于哮喘模型组(P0.05),哮喘组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os)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盐酸丙卡特罗组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计数均较哮喘组减低(P0.05)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正常对照组Eotaxin的光密度为:0.2678±0.0076,哮喘组Eotaxin的光密度为:0.2788±0.0020,P物质组Eotaxin的光密度为1.1499±0.1150,盐酸丙卡特罗治疗组Eotaxin的光密度为:0.2018±0.0035。 结论 1、P物质增加了哮喘大鼠的气道阻力,参与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与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 2、P物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这些炎性细胞的释放,是其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之一。 3、P物质通过增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肺内的表达,可能参与气道炎症的发病过程。 4、盐酸丙卡特罗可降低因气道内滴入P物质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是其治疗哮喘的一个有效途径。
【图文】: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哮喘


哮喘组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盐酸丙卡特罗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计数较哮喘组减低(P>0.05),见表1一1、图1一3。表1一l,,BALF中细胞总数(、 1o6/ml)和分类计数 (x1o6/ml)(牙士s)组别对照组哮喘组SP组治疗组例数l0l0lOl0细胞总数 6.22士0.8314.13士1.36*19.78土1.16‘ 8.80士1.12淋巴细胞 2.55士0.33 5.26士0.52*12.06士1.20▲ 3.31士0.75单核巨噬细胞 2.23士0.32 6.01士0.70*14.26士1.07应 4.36士0.33中性粒细胞 1.27士0.33 2.24土0.32* 11.86士0.86▲ 1.45士0.30嗜酸性粒细胞 0.13士0.02 0.45土0.05* 9.99士0.86▲ 0.14士0.02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治疗组相比,甲P(0.05;与P物质组相比,一P<0.0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6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冷艳娜;宫静萍;尹利华;李明子;田二云;;呼吸机回路细菌过滤器对呼吸力学的影响[J];医疗卫生装备;2011年06期

2 洪佳璇;江丽;唐法娣;;鲜鱼腥草油对哮喘豚鼠气道收缩和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年04期

3 金美花;苏立明;池永学;元熙哲;;甲醛暴露对哮喘大鼠气道反应性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影响[J];中国职业医学;2011年04期

4 何国军;浦其斌;张亮;;可控式加温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3期

5 何国文;朱利永;;肺功能检查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2期

6 周新宇;;钢丝气管导管(加强型)带管芯经鼻气管内插管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5期

7 朱涤非;李朝明;董蜀华;;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肺损伤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1年11期

8 刘迪丹;林丽明;王佩君;;机械通气治疗1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5期

9 周永方;金晓东;;汶川地震伤患儿困难拔管1例[J];山东医药;2011年28期

10 潘丽;殷海燕;;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68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代金贞;杨辉;;305例以气道阻力判断Robertshaw双腔导管插管深度及对位的可行性临床观察[A];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蹇华胜;朱再勇;毕敏;陈淑芳;蒋耀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气道峰压和气道阻力变化的实验研究[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刘慧;孙云;;盐酸班布特罗与其左旋对映体的支气管扩张和抗炎活性比较[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4 王廷杰;王平飞;王家驷;张雪漫;冉梅;;最大通气量测定前后气道阻力变化对慢性咳嗽患者的诊断价值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朱晓华;陈强;袁爱群;刘建梅;李岚;王江平;;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前后支气管哮喘儿童气道阻力变化的对比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蔡萃;董竞成;崔焱;段晓红;刘宝君;徐长青;曹玉雪;乐晶晶;;若干气道炎症性疾病动物模型气道阻力、细胞因子与HPA轴等的观察(英文)[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付华;穆慧;;胸部物理治疗在ICU的应用[A];河南省重症监护专科知识培训暨学术交流会、急诊新业务、新技术学术交流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8 刘建梅;陈强;朱晓华;吴爱民;李岚;李莉;何美娟;;南昌市315名8个月~5岁正常儿童气道阻力的研究[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首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张景明;宋宏;;臭氧暴露对哮喘动物模型的免疫毒性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贺建新;赵顺英;江载芳;;红霉素降低基础气道阻力[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胥晓琦;危重型哮喘是猝死的重要诱因[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首都儿科研究所主任医师 果培厚;呼吸道长幼有别[N];大众卫生报;2002年

3 高春东;秋季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防治[N];中国老年报;2005年

4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易善永;沙尘来了 如何防护[N];健康报;2008年

5 梁兆松;打开“老慢支”锈锁(一)(待续)[N];民族医药报;2001年

6 薛原;哮喘检测有新突破[N];健康报;2006年

7 上海瑞金医院 袁耀宗;勿把胃食管反流病当哮喘[N];健康报;2008年

8 湘雅医院感染科 任南主治医师;孕妇打鼾要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1年

9 记者 张仪;持续大雾 呼吸患者多了两成[N];成都日报;2004年

10 保健时报特约专家 支修益;术后心律失常的保健[N];保健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莲芝;呼吸参数直接监测仿生微型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与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齐金萍;SH2-Bβ在NGF介导的哮喘发病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3 钱迪;变应性鼻炎综合诊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4 Julia Kravitz;哮喘与情绪相关性的理论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李丽;哮喘豚鼠肺泡巨噬细胞中SH2-Bβ的表达及NGF/TrkA对其调控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6 向阳;CTNNAL1表达的应答性调控及其在哮喘及气道上皮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09年

7 杨勇;膈神经移位术对小儿呼吸系统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王华;强迫振荡技术在无创正压通气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医学院;2008年

9 李芹子;多次盐酸灌注豚鼠食管气道高反应动物模型呼吸道及内脏传入部位神经源性炎症的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10 洪建军;脉冲振荡检测结合分子生物检测技术对喉源性咳嗽中变异性哮喘疾病和证候诊断作用的评价[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P物质对哮喘动物模型气道阻力的影响及盐酸丙卡特罗对其干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王妍;烟曲霉菌孢子致哮喘大鼠肺病理生理学的改变[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李冬秀;从呼吸力学角度探讨“六字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用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神平;上气道压力测定法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定位中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何美娟;支气管哮喘儿童尿LTE_4检测的临床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6 纪蕾蕾;三拗汤类方提取物对卵蛋白致敏哮喘模型作用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王巧玲;PLC-Γ在NGF介导的实验性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8 冯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界呼吸衰竭”状态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9 李国栋;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阻抗的临床应用[D];青岛大学;2009年

10 王琼;IL-10与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85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685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c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