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替加环素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16 10:05
【摘要】:目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死亡率较高,故尽快的明确诊断、早期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替加环素是新近应用于临床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替加环素对除铜绿假单胞菌外,几乎所有常见的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S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的病原体都具有较好的抗感染作用。分析替加环素治疗SCAP的疗效及安全性,为SCAP中替加环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诊断为SCAP患者,并应用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的完整病例,调查其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基础疾病、治疗方式、用药时间、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结果:1.患者一般资料:共纳入28例符合入选标准患者,其中男19例(67.86%),女9例(32.14%),年龄为58.25±20.16(15~91)岁,平均住院天数22.57±13.29(7~62)天,替加环素疗程平均10.73±4.42(3~18)天。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症状较多,分别有24例(85.71%)、19例(67.86%)、12例(42.86%)。发热患者多为高热,平均体温在39.06±0.91(37.4~41.0)℃。其中呼吸道症状多为入院时首发症状。28例患者中有病原学依据的患者共5例,其中痰培养阳性患者1例,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血细菌培养阳性者有1例,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尿抗原阳性1例,支原体抗体IgM阳性1例,衣原体IgM阳性1例。2.临床疗效及预后:本次研究入组应用替加环素治疗的28例患者,首次使用替加环素剂量加倍(即首日替加环素100mgQd,后应用替加环素50mgQ12治疗)。在28例患者中,好转16例,死亡8例,结局不确定4例。去除结局不确定病例,应用替加环素有效率为66.67%,无效率为33.33%。在16例临床成功病例患者的治疗方案中,初始多为应用氟喹诺酮类、亚胺培南类、β-内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抗菌等药物,在治疗效果不佳后改用替加环素治疗。3.在入组的28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一共出现21例(75.00%),其中主要表现为:恶心伴呕吐1例(3.57%)、腹泻2例(7.14%),腹痛1例(3.57%),消化不良1例(3.57%),BUN升高9例(32.14%),ALP升高4例(14.28%),胆红素血症3例(10.71%)。本次研究表示应用替加环素后,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明显。本研究中,未出现因不良反应停用替加环素治疗病例。出现不良反应后均予对症处置,应用替加环素的不良反应较轻微且可控。结论:替加环素对SCAP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治愈率高,尤其对初始治疗失败的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的疗效。替加环素治疗SCAP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明显,但本研究中患者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可好转,无因不良反应停用替加环素治疗患者,说明应用替加环素的不良反应还是轻微可控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6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婷婷;肖永红;;替加环素临床应用剖析[J];医药导报;2019年05期

2 周峰;吴小燕;郭晓辉;;替加环素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导报;2019年06期

3 李荣凯;;替加环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9年05期

4 樊俏玫;黄伟;施政;;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例及文献复习[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9年03期

5 朱晓飞;苏秀平;王丁超;;替加环素治疗危重症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9年02期

6 梅和坤;王瑾;王睿;蔡芸;梁蓓蓓;白楠;牛卉;汶柯;柴栋;;替加环素在感染患者中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年10期

7 卢文超;韦元元;李光耀;孙路路;;替加环素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病例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年11期

8 贾雨婷;蔡芸;王瑾;王睿;;替加环素临床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年11期

9 宋淑萍;徐秋萍;苏伟;杨娜;郭丰;;替加环素对患者肝功能影响的临床回顾性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年08期

10 李银甲;;132例患者使用替加环素的用药合理性分析[J];中国药师;201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江;;替加环素体外抗菌作用研究[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五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2 宋珈;刘进;;64例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临床分析(摘要)[A];2015年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3 陈宏斌;;替加环素的药敏试验:共识与挑战[A];中华医学会2014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4 舒玲;谢轶;陈知行;马莹;康梅;;关于替加环素体外抗菌活性检测方法分析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暨第十一次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症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5 阮肇扬;吕群;马潜;戴一帆;冯哲敏;;替加环素治疗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体会[A];华东地区第13届中青年呼吸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王浴生;;新型静脉用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替加环素[A];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杨艳;刘进;;43例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分析(摘要)[A];2015年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8 褚少朋;曹金德;徐耀忠;顾阳生;;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对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活性分析[A];第二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三江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9 刘斌;王睿;刘又宁;梁蓓蓓;王瑾;白艳;;替加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巨噬细胞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6年

10 谭建龙;刘志光;张卫东;江刚;吴怀球;;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华诺通(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杨国山;替加环素市场前景看好[N];中国医药报;2019年

2 特约撰稿 徐铮奎;替加环素:墙内开花墙外香[N];医药经济报;2014年

3 主持人 陆志城;替加环素:首个获准上市的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N];医药经济报;2006年

4 国家发改委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站 郭文;替加环素:初现重磅炸弹潜力[N];医药经济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佳;“老虎素”告别外企独大[N];医药经济报;2013年

6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肖永红;医院抗感染:新型抗菌药走上前台[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倪文涛;替加环素联合氨基糖苷类抑制产KPC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发生的体内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7年

2 陈琼;鲍曼不动杆菌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何方;肠杆菌科细菌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4 刘琳;临床分离替加环素不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5 刘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分子特征及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其抗菌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6 郑惠文;常见致病性非结核分枝杆菌表型与基因型相关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元素;碳青霉烯-替加环素双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调查[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2 吴月;替加环素治疗具有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D];南华大学;2019年

3 廖凤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4 杨柳;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不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学评估[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5 杜美材;替加环素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6 李娜;替加环素在特殊人群中给药方案优化及对耐药菌的体外联合用药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7 钟晓霞;替加环素通过抑制Akt的活性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的生长[D];西南大学;2015年

8 宋一帆;替加环素在重症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9 耿婷婷;高剂量替加环素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血流感染疗效分析[D];浙江大学;2018年

10 陈紫涵;不同剂量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57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757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1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