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防已碱下调NF-κB和iNOS、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粉防已碱下调NF-κB和iNOS、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哮喘 粉防己碱 核因子κB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摘要】:目的(1)研究在鸡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的哮喘小鼠模型上,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能否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2)研究粉防己碱对哮喘小鼠的作用是否通过下调核因子κB(NF-κB)经典途径,进而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及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IL-13等产生。方法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6组:正常组(N组)、哮喘组(OVA组)、地塞米松组(Dex组)、粉防己碱高剂量组(TH组)、低剂量组(TL组),和溶剂对照组(HCl组),每组6只。OVA、Dex、TH、TL和HCl五组于第0天、7天和14天腹腔注射OVA溶液200μl(含OVA 100μg和氢氧化铝4 mg),第21天开始用5%OVA雾化液雾化,每次30 min,连续5天,激发小鼠哮喘发作。Dex、TH、TL和HCl四组于OVA溶液雾化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 mg/kg)、粉防己碱(各为50 mg/kg和25 mg/kg)及HCl溶液(p H 6.5~7.0)各200μL。N组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OVA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末次激发24 h后,肺功能仪测定小鼠气道阻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细胞浸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总Ig E、OVA特异性Ig E(OVA-s Ig E)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h2细胞因子IL-4和IL-13水平;显微镜下计BALF中细胞总数,瑞氏染色计嗜酸粒细胞分类计数;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F-κB通路蛋白(磷酸化p65,胞浆、核p65蛋白)和i 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气道阻力:随氯化乙酰胆碱(Ach)浓度增加,N组小鼠气道阻力仅轻度增加,OVA和HCl组气道阻力较N组显著增高,Dex和TH组气道阻力较OVA组显著下降(P㩳0.05)。(2)HE染色:OVA和HCl组小鼠气道黏膜明显肿胀,黏液腺增生,黏膜皱襞增多,气道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气道黏膜层、黏膜下层及血管周围组织可见大量以嗜酸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Dex和TH组炎症浸润程度较OVA组显著减轻(P㩳0.05)。(3)ELISA:OVA和HCl组血清总Ig E和OVA-s Ig E、Th2细胞因子IL-4和IL-13均较N组显著增高,Dex和TH组上述炎症指标均较OVA组显著降低(P㩳0.05)。(4)细胞计数:OVA和HCl组BALF沉渣中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分类计数均较N组显著增高,Dex和TH组炎症细胞计数均较OVA组显著降低(P㩳0.05);(5)Western Blot:OVA和HCl组肺组织磷酸化p65、核p65和i NOS蛋白表达水平较N组显著增高,IκBα和胞浆p65蛋白表达水平较N组显著下降,Dex和TH组肺组织磷酸化p65、核p65和i NOS蛋白表达水平较OVA组显著下降,IκBα和胞浆p65蛋白表达水平较OVA组显著增高(P㩳0.05)。结论(1)在OVA致敏激发的哮喘小鼠模型上,粉防己碱可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2)粉防己碱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下调NF-κB经典途径,进而抑制i NOS及促炎细胞因子IL-4、IL-13等产生有关。
【关键词】:哮喘 粉防己碱 核因子κB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62.25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前言10-17
- 一、材料17-21
- 二、方法21-28
- 三、结果28-33
- 四、讨论33-39
- 五、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4
- 文献综述44-56
- 参考文献52-56
- 附录56-58
- 基金资助项目58-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9-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勇,杨文远;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种中药中粉防己碱[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1995年01期
2 罗剑珠,席时芳,施雪筠;粉防己碱提高心脏保存效果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王辉,罗顺德,蔡鸿生;粉防己碱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0年12期
4 刘德伍,李国辉,刘德明,曹勇,刘立强;粉防己碱抑制瘢痕形成机理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年06期
5 ;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对实验性小鼠血栓形成和人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0年04期
6 狄凯军,章静波;粉防己碱对K_(562)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J];自然杂志;2001年03期
7 王兴祥,陈君柱,程龙献,周利龙;粉防己碱对豚鼠左心室前负荷增加所致电生理改变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3年11期
8 李意婷,周庚寅,张莉萍,蔡毅然,靳英,牟坤,甄军晖;滞后给药提高粉防己碱耐药逆转效果的体外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3年05期
9 夏丽莎,王昆,黄复生,赵凯;二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粉防己碱凝胶的含量[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徐为人,刘成卜,王建武;粉防己碱三维构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天津中医药;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华;刘洪斌;薛小平;杨秀竹;崔乃强;;粉防己碱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治疗机理研究[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交流大会暨胆道胰腺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5年
2 陈俊;刘继红;王涛;蒋兆健;尹春萍;肖恒军;刘波;王少刚;杨为民;叶章群;;粉防己碱对新西兰白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A];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田卫;张海霞;黄华宇;李仁德;;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防己诺林碱和粉防己碱[A];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晶;毕红艳;杜保同;孙艳芝;于秀芳;张洪林;;粉防己碱金属配合物抑菌作用的微量量热法研究[A];“国际化学年在中国”——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泽建;范志勤;单承启;程远国;;粉防己碱逆转疟原虫氯喹抗性的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裴晓华;李桃花;;粉防己碱对人乳腺癌MDA-MB-435S细胞抗肿瘤作用与机制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黄怡超;;粉防己碱降低门脉高压与抗肝纤维化效应研究[A];第六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程薇;席时芳;管野秀一;古林伸二郎;刘圆英;;粉防己碱对小鼠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利红;邓欣贤;陈兴国;;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采用胶束解聚在线富集和分离防己诺林碱及粉防己碱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赵宏贤;陈霞;郭勇;李昌平;余鸿;;粉防己碱调控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途径[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禾;粉防己碱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常怡勇;粉防己碱国外药理研究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金泉;基于TAK1-MAPK及NF-κB信号通路粉防己碱干预肝纤维化及隐丹参酮改善暴发性肝衰竭作用机制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安玉香;粉防己碱对豚鼠药物性耳肾损伤的拮抗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3 王裕勤;粉防己碱调控前炎症因子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宋乃宁;抗癌药物溴泰君的药代动力学和毒代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常超;粉防己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和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张新平;粉防己碱对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陈俊;粉防己碱对新西兰白兔阴茎海绵体的松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应亮;粉防己碱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放射敏感性影响及相关机制探讨[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2 谢林艳;粉防已碱下调NF-κB和iNOS、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萌;粉防己碱血管舒张及心肌保护药理作用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4 刘勇;粉防己碱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保护作用[D];暨南大学;2011年
5 左坚;皖南及周边地区粉防己药材资源调查及质量差异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李宁磊;粉防己碱单体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韩彬;粉防己碱对成瘾大鼠脑细胞保护作用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4年
8 安燕;粉防已碱在兔眼房水中的药物动力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9 罗福玲;粉防己碱抗内毒素致炎症反应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10 闫春妮;粉防己碱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17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717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