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血清CEA、CYFRA21-1、NSE检测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9-02 15:19

  本文关键词:血清CEA、CYFRA21-1、NSE检测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IPF


【摘要】:研究背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IIP)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理上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ordinary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且发病率逐年增高,国外报道发病率约为5/100000,国内尚无相关发病率报道。因IPF的影像学检查表现复杂多样,故早期诊断困难,且误诊率和漏诊率均相对较高,一旦发现才开始治疗,治疗效果往往较差,常用治疗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白三烯药物及抗纤维化药物等,国内外对于治疗药物的相关研究甚多,多数观点认为糖皮质激素能不同程度地使患者主观症状或客观指征改善。但是糖皮质激素治疗IPF在剂量、疗程和疗效等多方面,迄今尚无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予以充分论证。IPF预后极差,平均生存期2~3年。 IPF被认为是目前国内外较难治愈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不明,且易合并其他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差。Haddad和Callahan等最早报道了IPF合并肺肿瘤的病例,2011年IPF诊治指南指出,IPF易合并肺动脉高压、肺气肿、肺癌、肺栓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IPF合并肺癌类型以鳞癌与腺癌多见,其发病率高于一般癌症发病率,,且呈增长趋势,发现往往已为晚期,手术及化疗效果差,预后极差。 我国IPF合并肺癌发病率为12.2%~16.5%,如何对于IPF患者进行初步筛查,肿瘤标志物(TM)的检测逐渐受到重视,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fragment,CYFRA21-1),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ization enzyme,NSE)是常用判断肺癌的检测指标。不仅可以初步诊断肺癌,还可用于其分型。 目的:IPF患者合并肺癌后,往往发现时已出现肺内转移或全身转移,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死亡率极高,为了及早发现肺癌合并症,本文探讨外周血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3种标志物对IPF合并肺癌的初诊断及分型意义。 方法: 1.IPF组:连续选择结合临床症状和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首次确诊IPF患者33例,均无合并肿瘤等疾病,分别检测空腹血清CEA、CYFRA21-1、NSE的表达水平。 2.肿瘤组:连续选择38例结合影像学和电子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或胸腔镜活检病理结果确诊的肺癌患者,均无合并其他系统重大疾病,分别检测空腹血清CEA、CYFRA21-1、NSE的表达水平。 3、IPF合并肺癌组:连续选择30例结合临床症状、胸部高分辨CT和电子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或胸腔镜活检病理结果确诊的IPF合并肺癌患者,均无合并其他系统重大疾病,分别检测空腹血清CEA、CYFRA21-1、NSE的表达水平。 4、对三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估血清CEA、CYFRA21-1、NSE在初步诊断IPF合并肺癌中的意义及分型意义。 结果: 1、三组之间比较,IPF组与肺癌组,IPF组与IPF合并肺癌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肺癌组与IPF合并肺癌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CEA、CYFRA21-1、NSE3种标志物各组间分别比较,其中各组中CEA均有显著差异(P0.05),IPF组与肺癌组,IPF组与IPF合并肺癌组,CYFRA21-1、NSE均有显著差异(P0.05),肺癌组与IPF合并肺癌组比较,CYFRA21-1、NSE无显著差异(P0.05)。 3、各组组内CEA、CYFRA21-1、NSE比较,其中IPF组内,NSECYFRA21-1CEA;肺癌组内,NSECEACYFRA21-1;IPF合并肺癌组内,NSECEACYFRA21-1。 结论:血清CEA、CYFRA21-1、NSE联合检测对IPF合并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可用于初步诊断,还可用于分型。
【关键词】: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IPF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63.13;R734.2
【目录】:
  • 导师简介5
  • 课题指导小组成员5-7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主要符号表12-13
  • 前言13-18
  • 一、资料与方法18-21
  • 1.1 资料18
  • 1.2 主要研究方法18-19
  • 1.3 评价方法和标准19-21
  • 二、结果21-25
  • 2.1 三组观察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21
  • 2.2 三组血清 CEA、CYFRA21-1 及 NSE 水平变化及意义21-25
  • 三、讨论25-33
  • 一、IPF 的流行病学25-26
  • 二、IPF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6-28
  • 三、IPF 的临床表现28
  • 四、IPF 合并肺癌的诊断与分型28-29
  • 五、IPF 及其合并症肺癌的治疗进展29-30
  • 六、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30-31
  • 七、血清 CEA、CYFRA21-1 及 NSE 与 IPF 合并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31-32
  • 八、结论与展望32-33
  • 四、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6
  • 综述36-42
  • 参考文献40-4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2-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玉龙;张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76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9年10期

2 陈黎;蔡敏;;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的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2年01期

3 鞠善良;王在义;;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最新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01期

4 张向民;解立新;刘琳;尤小兵;苏光;张海燕;;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24期

5 叶旭军,徐启勇,叶燕青;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年01期

6 周顺延;崔红香;赵树忠;吴子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35例诊治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年05期

7 应江山,洪小南;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J];实用肿瘤杂志;2002年05期

8 易祥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合并肺癌的研究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6期

9 杨贵鹏;邬超;杨晓红;;IL-4、IFN-γ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中的检测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10 徐雪;陈海燕;朱小霞;梁敏锐;马彦云;王久存;邹和建;;S100A9对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活性的影响[J];现代免疫学;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779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779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8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