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脉搏压力变异度对外源性ARDS患者液体反应性的预测

发布时间:2017-09-05 14:28

  本文关键词:脉搏压力变异度对外源性ARDS患者液体反应性的预测


  更多相关文章: 经肺热稀释法 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液体反应性 误分类代价灰区 胸壁弹性阻力


【摘要】:研究目的:根据心肺交互原理,机械通气引起患者每搏输出量(SV)周期性的改变,目前研究认为,这种周期性的SV变化可以使用周期性的脉搏血压变化(ΔPP,pulse pressure variation)进行量化并且使用ΔPP可以预测患者的液体反应性。但是心肺交互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异常复杂。本研究的目的是(1)在外源性ARDS(ARDSexp)人群ΔPP预测液体反应性的准确性究竟如何,准确性采用ROC法和灰区(gray zone approach)法两种方法评估;(2)呼吸力学参数(包括气道驱动压力[ΔPaw],潮气量[Vt],周期性跨肺压变化[ΔPtp]等)是如何影响ΔPP的数值以及ΔPP预测液体反应性的能力,进一步找到导致ΔPP预测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原因;(3)使用上述影响ΔPP的因素来对ΔPP进行校正,是否会提高ΔPP预测的准确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式研究,84名ARDSexp患者入选并进入最后分析,对每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容量扩张试验(VE,volume expansion)简称扩容--在20分钟内输入500ml生理盐水。扩容实验前进行食道压(Pes)监测,分别测量吸气末(Pes,eio)和呼气末(Pes,eeo)阻断的Pes.;胸内压变化(ΔPpl)为Pes,eio和Pes,eeo的差值。ΔPaw,ΔPtp,胸壁弹性阻力(Ecw),呼吸系统总弹性阻力(Ers)和肺弹性阻力(EL)均由标准公式算出。扩容前后均需进行血液动力学参数测量,主要包括每搏输出量(SV,stroke volume),心输出量(CO)和ΔPP。结果:扩容实验后47名患者的CO增长大于15%(液体反应者)。ΔPP14.5%预测液体反应性的灵敏度、特异度为76.6%、97.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5(95%CI,0.873-0.983)。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液体反应者(ΔPP=0.32+2.196×ΔPpl+0.499×ΔPtp,R2=0.52)和无反应者(ΔPP=1.923+0.414×ΔPpl+0.488×ΔPtp,R2=0.45)的ΔPP均主要由两个参数决定:ΔPpl和ΔPtp,提示较低的ΔPpl可能与假阴性(液体反应者ΔPP12%)有关,而较高的ΔPtp可能与假阳性(液体无反应者的Δpp12%)有关。此结论被我们的结果支持,即7名Δpp12%的液体无反应者(假阳性)的Δptp显著高于30名Δpp≤12%的无反应者(真阴性),而Δppl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另外,在液体反应者(n=47),Δpp还与vt(r2=0.51,p0.001)和Δpaw(r2=0.42,p0.001)显著正相关,以至于使用vt校正Δpp后可显著提高Δpp的预测准确性,Δpp/vt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单独Δpp预测时出现的假阴性。在液体无反应组(n=37),Δpp还与Δpaw显著正相关,(Δpp=1.884+0.458×Δpaw,r2=0.48,p0.001),而使用Δpaw校正Δpp(Δpp/Δpaw)可以避免单独使用Δpp(12%)时出现的部分假阳性(12%)。当采取正常液体策略时(costratio=1),Δpp预测液体反应性的最终灰区为11%-15%,在此范围内Δpp是否可以预测液体反应性,无法确定,而几乎25%的患者的Δpp值落入此灰区范围,说明Δpp的临床应用受限。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Δpp/Δppl,Δpp/vt和Δpp/Δpaw预测液体反应性的灰区较小,分别有2.4%,16.7%和11.9%的患者落入上述参数的灰区。结论:1.我们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首先证明,由于ardsexp患者具有较高的ecw,其Δppl仍较高,因此尽管采用了小vt(8ml/kg)通气,Δpp预测液体反应性仍可维持较高的准确性。2.较小的胸内压变化Δppl很可能是Δpp预测液体反应性出现假阴性(液体反应者的Δpp≤12%)的主要原因,而较高的跨肺压变化Δptp可能是Δpp出现假阳性(液体无反应者Δpp12%)的原因。3.在ardsexp患者人群,vt与Δpp预测液体反应性的能力正相关。4.在液体无反应者,Δpaw与Δpp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48,p0.001)高度提示,在ardsexp人群,过高的Δpaw可能引起Δpp预测液体反应性出现假阳性的情况,这样的假说可以从我们如下研究结果得到支持:使用Δpaw校正Δpp(Δpp/Δpaw)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单独使用Δpp(12%)时出现的假阳性。5.在ardsexp人群,尽管Δpp预测液体反应性的auc较高,但是Δpp较大的灰区,并且接近25%患者的Δpp值落入灰区的事实表明使用Δpp预测液体反应性从而指导临床液体治疗有较大的限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ΔPP/ΔPpl和ΔPP/ΔPaw预测液体反应性的灰区较小,因此在使用这两个参数预测液体反应性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在绝大多数患者可作出患者否会对液体有反应的预测,从而做出是否该对患者进行液体治疗的临床决策。6.更重要的是,ΔPP以及ΔPP校正参数(如ΔPP/ΔPpl,ΔPP/ΔPaw)的灰区大小随着医生采用液体策略(正常、限制性、开放性液体策略)的不同而变化,这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针对选取的不同液体策略而选取不同的灰区范围,从而实施个性化的液体治疗方案。
【关键词】:经肺热稀释法 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液体反应性 误分类代价灰区 胸壁弹性阻力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63.8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3
  • 缩略语/符号说明13-17
  • 前言17-29
  • 研究现状、成果17-23
  • 研究目的、方法23-29
  • 一、锁骨下静脉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对经肺热稀释(TPTD)测量的影响29-60
  • 1.1 对象和方法32-39
  • 1.1.1 病例选择32-33
  • 1.1.2 实验设计和参数测量33-34
  • 1.1.3 经肺热稀释Pi CCO测量的方法34-35
  • 1.1.4 统计学分析35-39
  • 1.2 结果39-49
  • 1.2.1 一般结果39-40
  • 1.2.2 单因素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40-43
  • 1.2.3 第2组患者两次TPTD测量结果比较(TPTDmisp-scv与TPTDcorr-ijv)43-49
  • 1.3 讨论49-59
  • 1.3.1 锁骨下中心静脉(SCV)导管位置错误发生的几率49-52
  • 1.3.2 锁骨下静脉(SCV)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IJV)对于经肺热稀释法(TPTD)测量参数的影响52-56
  • 1.3.3 本研究的实际临床价值56-59
  • 1.4 小结59-60
  • 二、脉搏压力变异度(ΔPP)对外源性ARDS患者液体反应性的预测60-124
  • 2.1 对象和方法60-72
  • 2.1.1 研究对象和地点60
  • 2.1.2 入选和排除标准60
  • 2.1.3 实验程序60-61
  • 2.1.4 液体反应性的判断61-62
  • 2.1.5 参数测量62-68
  • 2.1.6 统计学分析68-72
  • 2.2 结果72-97
  • 2.2.1 一般结果72
  • 2.2.2 液体反应组和无反应组血液动力学和呼吸力学参数比较72-74
  • 2.2.3 各参数预测液体反应性能力的评估74-80
  • 2.2.4 各参数预测液体反应性的灰区80-83
  • 2.2.5 误分类代价对参数预测液体反应性灰区(Gray zone)的影响83-88
  • 2.2.6 影响ΔPP预测能力的呼吸力学因素分析88-93
  • 2.2.7 整个人群呼吸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93-97
  • 2.3 讨论97-120
  • 2.3.1 预测ARDS患者液体反应性的必要性97-99
  • 2.3.2 机械通气诱发的周期性脉搏血压变化(ΔPP)在外源性ARDS患者中预测液体反应性的能力99-102
  • 2.3.3 影响ΔPP预测准确性、假阴性、假阳性的呼吸力学因素102-108
  • 2.3.4 潮气量(Vt)、气道驱动压力(ΔPaw)对ΔPP以及预测能力的影响108-115
  • 2.3.5 机械通气诱发的脉搏血压变化(ΔPP)以及衍生参数预测液体反应性的灰区115-118
  • 2.3.6 不同误分类代价对ΔPP以及衍生参数预测液体反应性灰区范围的影响118-120
  • 2.3.7 研究局限性120
  • 2.4 小结120-124
  • 全文结论124-128
  • 论文创新点128-132
  • 参考文献132-148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148-150
  • 综述 心肺交互的产物---脉搏压力变异度---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150-174
  • 综述参考文献166-174
  • 致谢174-176
  • 个人简历1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瑞;;西藏自治区血液中心实验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灰区范围”浅谈[J];实用医技杂志;2013年03期

2 曹树正;王文武;张真路;;梅毒检测“灰区”样本的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3 容莹;孙秀双;郑望春;詹卓玲;曾昭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分析及灰区设置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15期

4 肖华;刘雪芳;史华瑞;;灰区设置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中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5 史志旭,杨晋川;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初筛实验“灰区结果”的探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年04期

6 张春燕;龚劲松;刘静华;彭静;黄永国;张小燕;李方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临床检测信号临界区(灰区)患者血清HBsAg携带状况的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8期

7 蒋荷萍,蒋永林;血清PAS系列在前列腺疾病诊断灰区中的应用探讨[J];海南医学;2005年12期

8 蒋荷萍;蒋永林;;血清PAS系列在前列腺疾病诊断灰区中的应用探讨[J];海南医学;2006年01期

9 张汉奎;苗霞;何结冰;陈桂山;蔡常辉;张秀明;;动态观察处于灰区的乙肝表面抗原的变化趋势[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10 董旭才;刘昕阳;张婧;王蔓;李鸾;张惠中;;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试验灰区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瀑;张莉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性实验临界值及灰区的确定[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白夷;顾平清;高玲娟;;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灰区”设置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闵志军;张力超;张建伟;徐培君;王永忠;;试剂盒平衡时间对抗-HCV检测结果的影响及抗-HCV灰区标本的追踪调查[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4 顾志冬;孟俊;冯晓静;林孝怡;樊绮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确认试验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5 彭静;程黎明;殷波涛;管青;刘艳玲;吴士及;王斌;唐宁;张碧玉;王炼;杨东亮;孙自镛;;建立一种经济、有效的HBsAg检测策略:“灰区”在ELISA中的应用及多种方法的联合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唐闻佳;破解藏在“灰区”里的谜团[N];文汇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阳;脉搏压力变异度对外源性ARDS患者液体反应性的预测[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秀慧;ELISA法检测HBsAg灰区和单试剂反应性样本的确证结果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5年

2 闵志军;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及输血安全[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98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798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2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