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上皮细胞气液界面培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呼吸道上皮细胞气液界面培养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呼吸道上皮细胞 原代细胞培养 气液界面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摘要】:呼吸道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对离体研究呼吸道的生理功能,呼吸道疾病的致病机制以及诊疗都具有重要意义。气液界面培养技术(air-liquid interface,ALI)是一种将气管、鼻息肉等呼吸道组织上的原代上皮细胞分离后,经传代扩增细胞数量后,再接种到预包被胶原的0.4umTranswell培养皿中进行培养,该培养皿的下层加入分化培养基,而培养皿中的细胞上层则暴露于空气。经过一段时间的ALI培养后,上皮细胞经过分化后就能产生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等多种细胞,并由细胞分泌的粘液覆盖,产生类似于体内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组织。目前病毒体外培养和增殖方法主要是应用普通的细胞培养、鸡胚和动物模型。动物模型难以筛选和构建,费时耗力而且涉及各种伦理因素,而鸡胚和细胞培养是一种既方便又有效的病毒培养分离方法。但鸡胚培养仅限于有限的病毒种类的培养和扩增,难以开展病毒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的研究。而普通的细胞培养方式使细胞间缺少细胞外基质,中断细胞间的各种连接限制细胞的分化发育,致使细胞并不能真实的反应体内的真实功能特征,也不具有类似机体内细胞的立体结构,更不像机体器官那样包含有多种类型的细胞,这就严重限制了对于这些致病性病原体的致病机制的研究。此外,很多病毒在普通的这种细胞培养体系中不能或难以生长和培养。ALI培养能够模拟细胞在人体内的生长状态,形成具有类似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假复层柱状上皮,是在模拟人体结构方面细胞培养技术的一次飞跃,克服了上述三种培养体系分离病毒的缺陷。这一技术对研究和探讨上皮细胞的多种生理功能及在病毒致病机制方面具有最要意义。但该种分离和培养病毒体系的技术要求较高,其研究和推广还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近三十年来,全球新发和再发传染病不断涌现,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其中一半以上是由病毒引起,如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 HBoV)、C组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 C,HRV-C)、人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和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enumovirus,hMPV)等,而部分新发病毒(HBoV、HRV-C,HKU1等)的体外培养分离非常困难,从而限制了对其机制的研究。为了实现HBoV等难培养病毒的体外培养增殖,为呼吸道相关病毒的体外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一种更有效的细胞体系,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呼吸道原代上皮细胞的气液界面培养体系,通过搭建体外上皮细胞ALI培养的技术平台,在体外培养环境下最大程度模拟和再现上皮细胞的体外分化,成功培养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形成了标准化的上皮细胞ALI培养技术方案,并实现了人博卡病毒等难培养病毒的体外培养增殖,为新发、现存及潜在难培养病毒的体外分离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研究平台。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摸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原代呼吸道上皮细胞ALI培养方案,体外成功培养获得具有类似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假复层呼吸道柱状上皮细胞。主要包括:(1)建立了适用于ALI培养的原代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案。体外成功分离和培养(传代)小鼠、猪和人的呼吸道上皮原代细胞,经细胞形态及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证实。(2)建立了原代呼吸道上皮细胞ALI培养方案。通过比较不同培养基的培养效果,并进行了多个指标的鉴定后证实本实验ALI培养后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形态学,MUC5AC蛋白,IV型p-微管蛋白(β-tubulinIV),闭合小环蛋白-1(Zona occludens-1)的表达及紧密连接和假复层的形成情况都与气管组织结构类似。2、应用ALI培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成功实现了多种呼吸道病毒的培养和增殖,为深入开展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主要包括:(1)多种病毒实现增殖。在ALI培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接种阳性病毒标本后,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hMPV和HBoV,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病毒均有良好的增殖效果。(2)细胞接种病毒后出现了明显的免疫反应。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ALI培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接种博卡病毒后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都有升高,包括IL-6、IL-8、IP-10、TNF-α和CCL5。在感染120h时和对照组比较IL-6、IP-10和CCL5的升高最为明显。IL-1β和MIP-1b未反映出变化。综上所述,我们成功建立了三种动物类型(小鼠、猪和人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原代分离培养及ALI培养方案,并利用培养分化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实现了多种呼吸道病毒的体外培养,为难培养呼吸道病毒的体外细胞培养提供了技术平台,为深入开展呼吸道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呼吸道上皮细胞 原代细胞培养 气液界面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6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1
- 前言11-21
- 实验材料和方法21-37
- 实验结果37-60
- 讨论60-67
- 总结67-68
- 创新点68-69
- 文献综述69-85
- 参考文献85-96
- 缩略词对照表96-98
- 个人简历98-99
- 致谢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合一;;人体内毛功能[J];科学之友;1997年01期
2 姚月歌;呼吸道上皮细胞研究进展[J];日本医学介绍;1996年03期
3 王群;;呼吸道上皮细胞在哮喘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13期
4 许浒,许燕萍,黄庆华;细菌感染对大鼠呼吸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年05期
5 赵晓东;杨锡强;;肝素阻断呼吸道合胞病毒与呼吸道上皮细胞黏附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22期
6 伍锦藻;;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内科学分册);1974年01期
7 高芬,刘冀,刘莉;呼吸道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8 郭红梅;罗宇立;周文良;;胞外ATP在呼吸道中的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9 李莉;陈强;;白细胞介素-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呼吸道重塑[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22期
10 徐登城;张德军;王烨;吴昭萍;李光清;;小鼠呼吸道原代上皮细胞分泌三磷酸腺苷的特征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三林;吴人亮;陈春莲;郝春荣;;上皮钙粘附素在吸烟小鼠呼吸道上皮细胞损伤与修复中表达的研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要国华;杨新艳;徐军;;SARS-COV的S蛋白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合成释放IP-10的信号分子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巧;徐磊;燕贞;赵一波;姚武;吴逸明;吴卫东;;二氧化硅对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及巨噬细胞内IL-8和TNFα的诱导作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4 张巧;徐磊;燕贞;赵一波;姚武;吴逸明;吴卫东;;二氧化硅对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及巨噬细胞内IL-8和TNFα的诱导作用[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年会21分会场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威兰公司;从多病因呼吸道病到呼吸道病综合症[N];中国畜牧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茂中;呼吸道上皮细胞气液界面培养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2 李淑娴;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分泌蛋白质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李煜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过程中粘蛋白1的抗炎效应[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4 黄宁;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和核苷酸对呼吸道上皮细胞天然免疫的调节作用[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少丹;猪呼吸道上皮细胞体外分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周敏燕;呼吸道上皮细胞与致病菌相互作用[D];四川大学;2005年
3 王芳;结核分支杆菌培养上清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IL-8表达及其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99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799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