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表达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的CHO-DG44细胞的培养温度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11:29

  本文关键词:表达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的CHO-DG44细胞的培养温度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肿瘤坏死因子 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融合蛋白 温度 规模放大


【摘要】:目的优化表达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TNFR-Fc)融合蛋白的重组CHO-DG44细胞的培养温度,并考察该细胞株在最佳温度放大培养下纯化后的产物纯度及活性。方法采用批次培养方式,将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培养于37℃、37℃转31℃、31℃3种不同的温度下,每日取样检测细胞密度、细胞活率、葡萄糖浓度、乳酸浓度、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融合蛋白浓度,并选择最佳的培养温度对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进行放大(10、50、200 mL、2 L)培养,所得培养上清经Protein A亲和色谱柱纯化,并采用SDS-PAGE,SE-HPLC,WST-8对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融合蛋白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纯度和生物活性检测。结果研究发现,37℃转31℃的转温度培养条件可在保持高密度活细胞的同时维持细胞活率,延长培养周期,显著提高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融合蛋白产量,并且该转温度培养工艺可成功地应用于重组CHO细胞的规模放大培养中。纯化后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0×103,纯度在93%以上,生物活性检测显示其可中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的细胞毒效应。结论相比单一的37℃培养条件,37℃转31℃的转温度培养工艺可明显提高重组CHO-DG44细胞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融合蛋白表达量,且该工艺具有可放大性,这为该工艺的更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暨南大学药学院;暨南大学基因药物国家工程中心;暨南大学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 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融合蛋白 温度 规模放大
【基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资助项目(2012ZX09103301-033,2012ZX09202301) 暨南大学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杰出人才培育资助项目(1161-1206) 抗体规模制备技术及肿瘤抗体药物的研究(2010U1-E00541)
【分类号】:R392.1
【正文快照】: 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使得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广受关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因其表达的蛋白无论是在分子结构还是在生物学方面都类似于天然蛋白分子,因而被视为重组蛋白药物生产的首选宿主细胞[1]。但是,由于受细胞株、载体以及培养工艺的影响,重组CH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里;GS-CHO细胞无血清培养过程的开发与优化[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官浩,贾赤宇,陈璧,孟庆延,何飞,骆宁;不同复温温度对-10℃处理的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形态和Ⅰ型胶原代谢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05年05期

2 严钰锋;李沪生;李慈珍;刘远谋;;温度对心脏自律性的影响机制[J];心脏杂志;2006年02期

3 李执如;周英;张溶;吕文彬;高加良;江波;杨群身;;温度时间对马来酰亚胺苯甲胺酯聚乙二醇遮蔽Rh抗原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07年06期

4 裴俊瑞;周令望;刘明法;闫丽佳;李少臣;陈洁;张辉;车承波;王铜;;采用析因设计分析时间和温度对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8年06期

5 赵小平;余红;黄燕;税青林;;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技术的改良[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年06期

6 柯俊龙;许志恩;李华;陈静娟;;较高温度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苏率及复苏后分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27期

7 刘云霞;董承红;王丽春;吴练秋;管莹;刘龙丁;李琦涵;;不同温度培养的3株EV71毒株的增殖动力学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年09期

8 代秀松;肖玉周;吴敏;徐伟;;冷冻预处理温度对胎兔许旺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J];骨科;2011年01期

9 李刚;贾方荣;林凌;万里;;不同物理因子对红细胞作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10 袁霖;马丽英;邓素英;纪燕;邵一鸣;;HIV病毒对温度敏感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敬国;李建文;;温度对蟾蜍腓肠肌收缩能力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曾广春;冯占军;李春梅;;适宜的温度有助于脱钙[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安蓓;陈卓;李仁德;;温度对荒漠沙蜥体内肝脏组织中SOD活性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王瓞;宣海星;景乃禾;林其谁;;影响SA阳离子脂质体-DNA复合物转染效率的因素[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5 朱华;张兵林;高虹;黄澜;秦川;;从陈旧组织标本中提取DNA用于制备组织原位杂交探针[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钱民全;赵笃凤;彭荣蕤;钱大兴;萧蓝;;血栓形成中的激发机理和血液成分的作用探讨[A];全国第九届生物力学和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张纯清;李联祥;;改良无味标本保存液研制及应用[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8 邹飞;蔡春青;;钾离子通道参与SD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热敏感性发育分化的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东亚;脑保护研究有进展[N];健康报;2007年

2 董飞侠;人为何出汗[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成灿;900 MHz电磁波和有关理化因素对人红细胞的即时作用[D];暨南大学;2004年

2 蔡春青;钾通道参与SD大鼠出生后下丘脑神经元兴奋性发育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关维;原子力显微镜对正常细胞、肿瘤细胞及加热后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形态结构观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2 覃鲁宁;成年大鼠下丘脑POAH区神经元L-型钙通道全细胞电流特性及温度敏感性[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3 朱亮;人卵母细胞纺锤体的观测在人类辅助生殖领域的初步临床应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4 卢靖;重稀碱金属Rb~+/Cs~+与人红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跨膜途径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江;大鼠DAF功能区的重组表达纯化和功能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6 李飞;不同脑温对树,

本文编号:1030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030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b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