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自噬在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自噬在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模式识别受体 自噬 TOLL样受体 NOD样受体 RIG样受体
【摘要】:自噬作为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学行为,在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发挥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诱导自噬的发生,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和清除能力。同时,自噬也可影响模式识别受体信号通路,负性调控炎症反应。除了TLRs(TOLL-like receptors)外,随着SLRs(sequestasome-like receptors)、NLRs(NOD-like receptors)、RLRs(RIG-like receptors)等新型或重要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自噬在机体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作用相继被报导,人们对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自噬在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和丰富。了解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揭示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发展新的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药学院)临床微生物及免疫学教研室;
【关键词】: 模式识别受体 自噬 TOLL样受体 NOD样受体 RIG样受体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81071412)
【分类号】:R392.12
【正文快照】: 自上世纪60年代,比利时科学家De Duve发现自噬体(autophagosome)后,“自噬”(autophagy)就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1]。自噬作为一条机体生存、分化、发育、代谢所必需的溶酶体降解途径,不仅可以通过清除胞内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受损的细胞器为细胞提供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红艳;刘耕陶;;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与药物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8年05期
2 周荣佼;王金燕;王凤;;抗病毒天然免疫识别受体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0年34期
3 余玉明;于立新;;TOLL样受体与移植免疫[J];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2005年06期
4 柳爱华;宝福凯;;近年来固有免疫研究中的一些重要进展[J];自然杂志;2009年04期
5 刘晔;Toll样受体与固有免疫的进化[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曲守方;黄杰;徐任;高尚先;;Toll样受体与短小棒状杆菌[J];药物分析杂志;2010年03期
7 杨巍;;Toll样受体与适应性免疫[J];国际免疫学杂志;2005年06期
8 乔安意,钱以德,杨星,黎介寿;内毒素受体Tlr4及CD14基因在脓毒症大鼠肺、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年08期
9 韩黎;纪蕾;王菡;胡小华;;Toll样受体在烟曲霉侵染宿主细胞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7年05期
10 田地;曾争;陆海英;田国保;崔建军;;Toll样受体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感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忠;朱海红;陈智;刘克洲;;小鼠TLR3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活性初步鉴定[A];浙江省免疫学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韦雪;漆永梅;张迎梅;;镉、活性氧自由基与自噬发生的分子机制[A];中国活性氧生物学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3 李康生;代剑平;;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燕;韩蓉;;自噬机制参与非NMDA受体激动剂红藻氨酸诱导的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凋亡[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5 张幸鼎;秦正红;;P53在大鼠纹状体中线粒体毒素3-硝基丙酸介导的自噬和细胞死亡中的作用[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6 金顺子;刘树铮;;X射线对J774A.1细胞模式识别受体及其转接蛋白的影响[A];全国医用辐射防护与安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传友;;TLR受体在抗结核免疫中的作用[A];2006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王海涛;畅继武;郭志;;人和大鼠自噬相关新基因WIPI-3的电子克隆和序列分析[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华荣;荣新洲;;TLR4受体的研究进展[A];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谢青;晏春根;;模式识别受体与病毒感染[A];2006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俊;SHP-1及热休克调节单核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王玉珍;溶酶体相关的小G蛋白Rab7b负向调节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周荣斌;Toll样受体在自身耐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郑月娟;接头蛋白Gab1通过PI3K途径促进TLRs和RIG-I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D];浙江大学;2009年
5 张艳林;自噬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6 徐秋林;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不同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7 蔡增林;Dynein在α-synuclein自噬性清除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8 徐海东;抗凋亡蛋白Bcl-2在自噬调控以及细胞生存中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张幸鼎;DRAM1通过溶酶体调节自噬和细胞凋亡[D];苏州大学;2011年
10 石亮;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对大分子自噬及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雅妮;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调节THP1/CD14细胞细胞因子分泌机制的初步探索[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2 熊芳;Toll样受体在U937细胞的表达及其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任卫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对Toll样受体2、4的调节作用[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9年
4 何晓霞;POLY(I:C)和LPS对表达TLR3和TLR4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5 陈襄文;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天然免疫NODs受体及TLRs受体信号通路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陈哲;自噬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放射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张晓延;肠道病毒71型诱导细胞自噬、凋亡及相互调控关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8 吴媛媛;TOLL样受体2、3、4在人类子宫内膜和蜕膜中的表达[D];山东大学;2011年
9 冯文峰;血小板中自噬发生及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陈清凤;工频磁场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自噬的诱导作用[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4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07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