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15:21

  本文关键词: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脑-机接口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特征提取 脑电信号 快速傅里叶变换 典型相关性分析


【摘要】:当今,残疾人运动障碍的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大脑皮层机制和基于脑电信号(EEG)通讯的研究正在步入正轨,在神经元信号、硬件和软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以前这些技术是不存在或者代价很昂贵。脑-机接口(BCI)技术能够帮助到残疾人:脑-机接口系统采集用户的脑电信号,然后进行分析处理,实现人脑与外部设备的通讯,从而控制外部设备。当实验对象的视网膜处于兴奋状态时,大脑会产生一个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目前,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的脑-机接口系统由于具有不需要训练,信息传输率高的优点,被广泛应用。本文将采用基于SSVEP的脑机接口系统:在电脑屏幕上有多个闪烁的点,实验对象盯着其中一个目标闪烁点,然后采集对象的脑电信号,进行离线分析。首先,刺激界面是基于LCD显示屏设计的。然后,采集到的EEG信号经过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去除噪声信号。对去噪后的信号进行时频分析提取信号的频谱特征,本文将使用希尔伯特黄变换以及小波变换。最后,本文将分别采用FFT变换和典型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脑电信号进行分类。本文实验结果表明,对信号进行多通道空域滤波可以更好地消除噪声。同时,不同的实验对象之间存在着脑电信号的变异性,从而影响识别准确率。结合希尔伯特黄变换的FFT频谱分析的方法表明,实验对象的脑电信号会在目标刺激频率和其谐波频率处产生峰值。最后,基于典型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得到了较高的信号分类准确率。
【关键词】:脑-机接口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特征提取 脑电信号 快速傅里叶变换 典型相关性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11.7;R338;C913.69
【目录】:
  • ABSTRACT7-8
  • 摘要8-12
  • INDEX LIST OF ABBREVIATIONS12-13
  • CHAPTER Ⅰ-INTRODUCTION13-25
  • Ⅰ.1 BRAIN-COMPUTER INTERFACE13-20
  • Ⅰ.1.1 Motor control, a need for humans13-14
  • Ⅰ.1.2 Brain mechanisms in regards to motor control14-15
  • Ⅰ.1.3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a measurement method15-19
  • Ⅰ.1.4 Computers, an acquisition tool19-20
  • Ⅰ.2 EEG-BASED BCI SYSTEMS20-24
  • Ⅰ.2.1 History20
  • Ⅰ.2.2 Terminology20-21
  • Ⅰ.2.3 Research applications21-23
  • Ⅰ.2.4 Structure of EEG-based BCI systems23-24
  • Ⅰ.3 RESEARCH CONTENT OF THE STUDY24-25
  • CHAPTER Ⅱ-STEADY-STATE VISUALLY EVOKED POTENTIALS25-34
  • Ⅱ.1 VISUALLY EVOKED POTENTIALS (VEPS)25-27
  • Ⅱ.1.1 Blinking, a possible validation for induced VEP25-26
  • Ⅱ.1.2 Visually Evoked Potential (VEP), the cortex response26-27
  • Ⅱ.1.3 Terminology27
  • Ⅱ.2 VISUAL STIMULATOR27-31
  • Ⅱ.2.1 LCD display among three types28-29
  • Ⅱ.2.2 Low-frequency band among three ranges29-30
  • Ⅱ.2.3 Other parameters30-31
  • Ⅱ.3 SSVEP RESPONSE PROCESSING31-34
  • Ⅱ.3.1 Signal acquisition32-33
  • Ⅱ.3.2 Output feedback33
  • Ⅱ.3.3 Signal processing33-34
  • CHAPTER Ⅲ-SYSTEM AND EXPERIMENT SCHEME34-39
  • Ⅲ.1 EEG SIGNALS ACQUISITION: MATERIALS AND SYSTEM34-38
  • Ⅲ.1.1 Materials, pre-requisites for acquisition34-35
  • Ⅲ.1.2 Flash, the visual stimulator software35-36
  • Ⅲ.1.3 Syn Amps2/RT, the signal acquisition, and amplifier system36-37
  • Ⅲ.1.4 SCAN 4.3, the acquisition software37-38
  • Ⅲ.2 EEG SIGNALS ACQUISITION: EXPERIMENT CONDITIONS AND TASK38-39
  • Ⅲ.2.1 Subjects38
  • Ⅲ.2.2 Flicker stimuli38
  • Ⅲ.2.3 EEG recording38
  • Ⅲ.2.4 Experimental paradigm38-39
  • CHAPTER Ⅳ-ALGORITHMS AND RESULTS39-48
  • Ⅳ.1 SSVEP SIGNAL RECOGNITION39-41
  • Ⅳ.1.1 SSVEP pre-processing39-40
  • Ⅳ.1.2 Hilbert-Huang Transform (HHT) and Fast-Fourier Transform (FFT)40
  • Ⅳ.1.3 Wavelet transform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CCA)40-41
  • Ⅳ.2 EVALUATION METHOD41-44
  • Ⅳ.3 RESULTS44-48
  • Ⅳ.3.1 SSVEP pre-processing44-45
  • Ⅳ.3.2 HHT and FFT45-46
  • Ⅳ.3.3 Wavelet transforms and CCA46-48
  • CHAPTER Ⅴ- CONCLUSION AND FUTURE WORK48-51
  • Ⅴ.1 CONCLUSION48-49
  • Ⅴ.2 FUTURE WORK49-51
  • REFERENCES51-56
  • ACKNOWLEDGEMENTS56-57
  • 附件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Depew J A M;陈瑞红;;关于视觉诱发电位幅度与潜伏期特性的中心和外周效应[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1年04期

2 李汀滢,姚凯,宋策;关于视觉诱发电位提取方法的探讨[J];佳木斯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吴正华;尧德中;;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神经网络间的相互作用[J];生物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4 陈霞,管永清,蔡浩然,郭静秋;正常儿童多导视觉诱发电位的非对称性分布[J];生物物理学报;1996年01期

5 刘文庆,杜明辉,陈和晏,林魁杰,潘伟丰;用子波变换分析方法实时监测视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7期

6 易有荣,刘春新,汪艳,陈云;70例正常人模式视觉诱发电位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年02期

7 吴正华;尧德中;;用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研究注意的选择机制[J];生物物理学报;2006年06期

8 薛方,张旭东;微型计算机在视觉诱发电位检测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1994年09期

9 蔡浩然,王伟,周毅丁,,李少敏;正常成年猫多导程视觉诱发电位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1995年04期

10 余敏忠,吴德正;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的自动判别分析及其临床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蕾;潘映辐;孙迪;李秀华;陈天风;;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快速提取的稳定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阴正勤;;儿童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及其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丽霞;杨佳;陈惠民;童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觉诱发电位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张丽霞;杨佳;陈惠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觉诱发电位分析[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杨代秀;尹同进;严国民;叶巍岭;吉海燕;;视觉诱发电位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研究[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胡莲娜;仇长宇;李志生;闫洪欣;赵军;高付林;;正常大鼠的视觉诱发电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张锋;徐光华;谢俊;张熠卓;;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与展望[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8 赵均榜;张智君;;动态情境下注意对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调节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赵均榜;张智君;;基于客体的注意对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调节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夏文涛;董大安;沈彦;朱广友;;视觉诱发电位在客观视力检测中的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均榜;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注意机制及其在脑机接口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2 熊凯;基于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色觉缺陷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张杨松;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制及脑—机接口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胡开良;四种蝙蝠色觉的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视觉诱发电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璐;痉挛型脑瘫患儿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5年

2 关倩;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及诊断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LUU ELODIE(吕丽君);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刘青峰;视觉诱发电位测量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姜丽丽;基于3A技术的视觉诱发电位单次提取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6 王立丽;视觉诱发电位检测仪的研制[D];天津大学;2006年

7 黄颖玲;稳态视觉诱发响应的检测技术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车广伟;脑干听觉及视觉诱发电位在运动员机能评价应用中的纵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新法;视觉诱发电位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视觉功能保护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10 庞宁;基于FPGA的视觉诱发电位数据采集系统[D];重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74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074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8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