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免疫毒素IAB-TAT-BH3的表达、纯化及初步鉴定
本文关键词:一种新型免疫毒素IAB-TAT-BH3的表达、纯化及初步鉴定
【摘要】:利用能与CA125结合的间皮素最小活性片段IAB与跨膜肽TAT和凋亡肽BH3连接后,插入至质粒pET32a(+)中,构建成免疫毒素IAB-TAT-BH3融合表达载体pET32a(+)-IAB-TAT-BH3。将此重组质粒及对照组质粒pET32a(+)-IAB-BH3分别转化E.coli BL21(DE3),表达后经western blot验证,获得了相应的可溶性蛋白表达产物。表达菌的裂解上清经镍柱亲和层析、超滤脱盐后,分别收集到高纯度且浓度均大于250μg/ml的融合蛋白。经MTT检测,这两种融合蛋白针对细胞表面表达有受体蛋白CA125的癌细胞并具有抑制其增殖的作用。其中IAB-TAT-BH3与对照IAB-BH3相比,具有更强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IAB-TAT-BH3这一新型免疫毒素的表达、纯化及初步鉴定,为CA125阳性癌细胞的靶向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CA 免疫毒素 表达 纯化
【基金】: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领域重点科技攻关专项(074319104)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000346)资助
【分类号】:R392
【正文快照】: 癌症在当今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针对癌症的药物治疗是目前最为直接而有效的手段[1]。在肿瘤药物治疗中,肿瘤细胞对药物的耐药性成为肿瘤药物治疗的主要障碍[2],如何避免药物对于正常组织的杀伤和破坏,也是肿瘤药物治疗的关键所在。近几十年来,全世界大力发展肿瘤分子靶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辛爱;唐修文;;Nrf2-ARE信号通路与肿瘤发生及耐药性的关系[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航;曹延萍;冯红;任韫卓;刘青娟;刘荣惠;张连珊;;静脉注射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表达质粒减轻糖尿病小鼠肾小球氧化应激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年07期
2 王秀君;吴加国;唐修文;;Nrf2-ARE通路抑制作用研究展望[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3 武小媛;曲丽艳;全康;蒋燕灵;唐修文;;tBHQ和Sulforaphane对Caco2细胞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4 耿苗;唐修文;;Nrf2/ARE信号通路与胃癌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2年11期
5 马克龙;汪远金;汪天明;宋睿;罗晓莹;;千金藤碱对结肠癌细胞5-氟尿嘧啶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和对HO-1和NQO1表达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海燕;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Nrf2的调控与生物学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任环宇;芹菜素对非小细胞肺癌抗增殖作用及抗肿瘤药物增敏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石青青;Nrf2-ARE通路对肝癌HepG2细胞周期及其细胞自噬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香,沈倍奋;重组蓖麻毒素的研究及应用[J];免疫学杂志;1994年03期
2 王庆诚;;免疫毒素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生命的化学;1990年03期
3 钟为民,戴保民;SOKT_1-RTA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其对人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991年03期
4 杨斌,,林学颜;抗人B淋巴母细胞单克隆抗体B159-PAP免疫毒素的细胞毒作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6年01期
5 张凤春,胡奇芬,仲伯华;免疫毒素的非特异性毒性及其去除[J];中国药学杂志;1996年02期
6 严明,张祖传;免疫毒素设计的新思路——基因免疫毒素[J];生命的化学;1998年02期
7 俞永平;;免疫毒素:单克隆抗体和一种毒素亚单位的杂交分子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2年02期
8 谢蜀生;;生物导弹能命中目标吗[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87年11期
9 黎松,张学庸,陈希陶,樊代明,谈立松,潘惠忠,胡继旺,顾益群,黄利群;半乳糖结合位点封闭式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其特性[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10 郭宁,王国华,沈倍奋,陈兴,张贺秋,陈德蕙;免疫金双标记法研究免疫毒素在细胞内的传递途径[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网讯;我国科学家培育出新型杀瘤细胞[N];医药经济报;2000年
2 储国强 王坤;我国科学家培育出杀灭肿瘤的细胞[N];中国水利报;2000年
3 邓金科 王志成;我国肿瘤基因研治技术有重大突破[N];民族医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咏梅;重组免疫毒素EGF-Linker-TCS的制备及其靶向抗肿瘤效果的评价[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2 王鸿程;抗白介素-4受体单抗与眼镜蛇毒细胞毒素构建的免疫毒素靶向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3 杨辉;人血管形成素基因克隆、表达、纯化及其拮抗剂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9年
4 张葵;抗人EpCAM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小影;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人源化单链抗体—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的鉴定[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2 杨子浩;内毒素脂多糖受体CD14单克隆抗体免疫毒素的研制及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08年
3 庄权权;眼镜蛇毒细胞毒素—白介素4受体单抗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其抗胰腺癌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4 李胜涛;抗原性弱化的绿脓杆菌外毒素A-靶向性免疫毒素的构建与重组表达[D];广州医学院;2010年
5 朱月婷;人sBAFF-DT388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表达及其活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15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115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