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异体肿瘤mRNA电转染DC瘤苗的特异性抗骨肉瘤免疫学效应

发布时间:2017-11-18 07:22

  本文关键词:异体肿瘤mRNA电转染DC瘤苗的特异性抗骨肉瘤免疫学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树突状细胞 骨肉瘤 免疫治疗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摘要】:目的应用肿瘤细胞来源的mRNA转染至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已逐渐成为一种颇具潜能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但目前针对异体肿瘤来源的mRNA转染DCs的瘤苗研究尚不够系统明晰。本研究旨在探讨异体大鼠骨肉瘤细胞mRNA电转染树突状细胞瘤苗在荷瘤动物模型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学效应。方法提取UMR108细胞mRNA的步骤分为2步,首先采用Trizol法提取肿瘤细胞总RNA,继而采用磁珠法纯化mRNA。采用电穿孔的方法将mRNA转染至SD大鼠骨髓单核细胞来源的DCs制备瘤苗,通过荷瘤动物模型观察其特异性抗肿瘤效应。结果异体骨肉瘤mRNA转染DCs瘤苗可诱导针对自体肿瘤特异性的CTLs效应,且该效应可以被抗MHC-I抗体加以抑制。在体内预防保护作用和主动免疫治疗实验中,均有70%的异体mRNA-DC瘤苗接种大鼠可以有效地抵抗肿瘤细胞攻击而得以长期存活。结论该研究验证了异体肿瘤细胞来源的mRNA可以对特异性肿瘤治疗提供抗原信息,尤其是以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中优势明显,可能为很多尚缺少特异性抗原的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作者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中心;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医疗科;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68054部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资助项目(30901505)
【分类号】:R392.12
【正文快照】: 骨肉瘤是原发于运动系统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多为高度侵袭性,致死率较高。迄今外科手术配合新辅助化疗已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1-2]。为了使治疗手段进一步个体化,免疫治疗有望在预防和治疗领域发挥一定的作用[3]。目前免疫学研究者非常关注使用全肿瘤信息负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樊卫平;谢艳云;宋玉靖;王宏伟;郝彦琴;苑晓娟;;WT1-235肽体外抗肿瘤效应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2011年05期

2 杨苹;孙瑶;唐彦君;刘宁;;Lactobacillus casei胞外多糖对Balb/c小鼠FKN和MIP-3α及其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受体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鹏;刘瑞磊;姜华;刘宇;张翘楚;黄勇;;三阴乳腺癌细胞-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的抗肿瘤免疫效应[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2 ;HER2-Specific T Lymphocytes Kill both Trastuzumab-Resistant and Trastuzumab-Sensitive Breast Cell Lines In Vitro[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201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腾;热休克法制备高效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治疗小鼠乳腺癌[D];泰山医学院;2010年

2 宋默;携带p53基因和Flt3L配体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琦;薛志琴;马秀敏;李玉娇;庞楠楠;赵慧;丁剑冰;Kwak Jong-Yong;;褐藻多糖硫酸酯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J];免疫学杂志;2010年11期

2 樊卫平;宋玉靖;郝颜琴;刘军权;陈复兴;王宏伟;;简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方法的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白波,王宏伟,乔振华,徐永群;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血病WT1基因表达及动态监测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5年02期

4 李晓红;王宏伟;李建兰;朱镭;樊卫平;田彩霞;徐菁;徐永群;;佛波酯诱导K562细胞分化过程中WT1基因表达及其异构体比例变化的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峻立;卫积书;孟凯;高文涛;陈建敏;张静静;朱毅;苗毅;;PADRE/MUC4重组腺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CTL体外杀伤作用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期

2 游佳;董菁;郑琦;陈靖;江家骥;;负载HBV抗原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免疫活性的检测[J];福建医药杂志;2009年05期

3 单铁英,苏安英,刘晓霞;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成熟和激活的树突状细胞[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江凤翔;吴云林;;DCCIK细胞抗肿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7年06期

5 胡贵方;孙莉莎;金宏;欧程山;蒋毅萍;庞建新;;含hTERT片段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朱旬;;树突状细胞迁入淋巴组织的影响因素和信号通路[J];国际免疫学杂志;2006年02期

7 刘季芳;祁岩超;杨波;卢敏莹;潘东晓;申鸿卓;;两种不同抗原致敏方式负载DC疫苗对Lovo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J];山东医药;2010年07期

8 焦庆f ;宋方洲;易发平;;树突状细胞疫苗与宫颈癌细胞免疫治疗的新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年04期

9 叶欣;于连玲;赵梅;宋文刚;周宝琴;张春梅;;C57BL/6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其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FBL-3细胞杀伤效应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10 毛应华;糜漫天;许红霞;承海;;SP2/0细胞膜抗原负载DC诱导体外特异性CTL效应[J];免疫学杂志;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亚萍;李军;刘源;章莉莉;黄祖瑚;;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体外培养条件的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刘修恒;;小鼠骨髓源性不同成熟度树突状细胞培养鉴定[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庆红;胡玉珍;吕顺艳;钟延清;;雌激素影响大鼠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功能[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3年

4 孙伟红;施俊仪;张军处;陈华标;刘书逊;王全兴;李楠;曹雪涛;;人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hPEBP4)的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5 于益芝;刘书逊;王文雅;张明徽;郭振红;徐红梅;齐润姿;安华章;曹雪涛;;TRAIL在树突状细胞杀伤活化T细胞中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葛长勇;李鸿钧;孙茂盛;冯婷婷;靳昌忠;姚航平;吴南屏;;灭活SV40致敏的猴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A];2008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葛长勇;李鸿钧;谢天宏;张光明;易山;孙茂盛;吴南屏;;恒河猴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许熊飞;郭振红;夏圣;钱程;易海;姚雨石;曹雪涛;;高表达FasL的调节性树突状细胞通过FasL/Fas作用相关机制诱导活化型CD4 T细胞凋亡[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尧;靳风烁;兰卫华;李彦峰;张克勤;吴刚;叶锦;;联合应用塞莱西布和CpG-ODN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王涛;杜智;朱争艳;;树突状细胞瘤苗的研究进展(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庆;透视白血病免疫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王雪飞;树突状细胞“面目”更清晰[N];健康报;2004年

3 记者 白毅;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成熟树突状细胞增殖分化[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方彤;树突状细胞瘤苗新进展[N];健康报;2006年

5 张中桥;胃癌免疫治疗研究有新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记者 毛黎;美发现一种“超级”形态酶[N];科技日报;2006年

7 钱铮;日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免疫细胞[N];医药经济报;2006年

8 肖鑫;“二医大”发现新型人体免疫调控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8年

9 冯卫东;美研制Ⅰ型糖尿病防治新疫苗[N];科技日报;2008年

10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郭宁 施明;我国免疫学研究再攀新高峰[N];健康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军;钙离子载体在树突状细胞诱导分化中的作用及其信号机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2 周向阳;新型热休克蛋白HSP-DC激活树突状细胞及其佐剂效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3 王宏伟;肺间质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免疫激活与免疫耐受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4 刘海波;Fas信号激活树突状细胞炎性复合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与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5 赵娟;受者来源的PIR-B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GVHD的保护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全兴;非成熟型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7 徐述雄;IL-15和树突状细胞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8 邹丽云;树突状细胞抗原交叉递呈相关Rab分子的筛选及Rab3b,3c,,32参与抗原交叉递呈的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9 张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10 韩澍;吲哚胺2,3-过氧化酶基因修饰的骨髓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理[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佳;Exosome用于抗HBV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2 李静;癌—睾丸抗原OY-TES-1致敏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抗肝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刘丽燕;MyD88在OK-432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4 郭佳;TLR配体诱导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获得产生全反式维甲酸的能力[D];浙江大学;2011年

5 成芳;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表型鉴定[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6 蒲骁麟;细胞因子对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7 胡志;树突状细胞—肾癌786-O细胞株融合瘤苗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肾癌效应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8 魏云涛;rhHSP70联合冻融抗原修饰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肝癌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9 史蓉华;胃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刺激T淋巴细胞抗胃癌SGC7901细胞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10 张晓娟;HSP70多肽复合物的纯化及激活的DC疫苗抗胰腺癌体内外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198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198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1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